毕业论文-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5196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序号(学号): 060150518毕 业 设 计(论 文)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姓 名学 院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2006年6月14日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摘要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采用八步推拿法治疗,经47个疗程的治疗, 总有效率达92.68%。治疗后脊柱活动恢复正常,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个别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由此证明,八步推拿法具有解痉镇痛、行气活血、理筋整复之功能,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疗法。关键词八步法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 录一、临床资料-1(一)一般资料-1(二)诊断标准

2、-1二、治疗方法-1(一)治疗原则-1(二)治疗手法-1(三)取穴-1(四)操作部位-1(五)手法操作顺序-21.推拿放松腰肌法- 22按揉弹拨镇痛法-23.运动整脊法- 24.搓擦叩击腰骶法- 25.揉按两经点穴法- 26.斜板腰椎复位法- 27.屈髋屈膝旋腰法- 38.直腿抬高板法- 3(六)辨证加减-3(七)治疗时间及疗程-3(八)注意事项-3三、疗效观察-3(一)疗效评定标准-3(二)治疗结果-4四、讨论-4(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分-41中医病因病机分析-42现代医学发病机理分析-4(二)八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分析-5致谢-7参考文献-8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

3、伤科疾病,是由于向后突出的髓核压迫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1。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但大体可概括为两大类: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八步推拿法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推拿疗法,属于非手术疗法范畴。临床应用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60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者一星期,最长者三年,平均一年零两个月;L3L4突出者2例,L4L5突出者11例,L5S1突出者21例,L4L5并L5S1突出者7例;腰部有不同程度疼痛和活动受限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酸、麻、痛症状者24例,单

4、纯腰痛者7例,单纯下肢麻痛者10例;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均为阳性,屈颈试验阳性者30例。本组患者均通过拍CT或MRI确诊。本组患者中无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二)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21.有腰部外伤,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

5、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二、 治疗方法(一)治疗原则解痉镇痛、行气活血、理筋整复。(二)治疗手法推法、揉法、点法、按法、拨法、擦法、扳法、摇法、拍法。(三)取穴肾俞、小肠俞、秩边、夹脊、胞肓、腰阳关、新建、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悬钟、气冲。(四)操作部位腰、臀、腿。(五)手法操作顺序1.推揉放松腰肌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用掌根从上到下推腰骶部35次,以轻柔的掌揉法施术于腰部肌肉约1分钟。2.按揉弹拨镇痛法以拇指从约12胸椎至骶骨上部沿夹脊穴一线按压4 5次;用肘按揉腰骶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重拨骶脊肌。并重点按

6、揉弹拨病变腰椎两侧附近的压痛点,使热感传到患侧臀腿部,点按肝俞、肾俞、小肠俞、腰阳关穴,推揉腰骶部。上法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点穴以得气为宜。3.运动整脊法第一步摇臀揉腰:医者一手拇指按压住其偏斜的棘突作为“定点”,另一手扶患者腰骶部左右摇摆臀部作为“动点”,当摇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寸劲”,“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时间约1分钟。第二步扳肩推腰:医者一手扳起患者对侧肩部,同时另一手向对侧推按腰部患处约23次,先患侧后健侧。第三步扳腿推腰:术者一手将患者一侧大腿扳起并尽力使之后伸(后伸幅度应在生理范围内),另一手按其患处,两手相对用力45次,先患

7、侧,后健侧,有时可闻弹响音,但不强求弹响。4.搓擦叩击腰骶法搓擦腰骶部12分钟,以透热为度,搓擦后医者手掌不要立刻抬起,贴放于施术部位片刻以助热量渗透,然后轻轻拍打叩击腰骶部。5.揉压两经点穴法用掌根或者前臂后三分之一揉臀部及下肢部太阳经和少阳经路线35遍,肘或拇指缓缓按压此两条路线35遍,重点弹拨按揉痛点。点按秩边、胞肓、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位。点委中的时候,医者一手将患者同侧小腿抬起,另一手四指放于患者大腿内侧,拇指找到穴位后向抬起的小腿方向缓缓用力按压,约1分钟后缓缓放开,以患者有向小腿及足底放射的热感为佳。上述五法患者皆取俯卧位。6.斜扳腰椎复位法先推揉腰臀部,放松腰肌。点

8、按环跳、新建穴3(注:新建为经验穴,定位:股骨大转子上缘直上三横指处)。然后嘱患者放松,患者上部腿屈膝屈髋,下部腿自然伸直,医者立于患者前侧,用一手前臂向前下方用力靠住臀部(大转子附近),另一手向后上方推同侧肩部,双手向相反方向轻扳数次后突然加力推之,常可听到“咔嚓”响声。最后轻揉拍打腰部。以上手法双侧交替各进行1次。此法患者取侧卧位。7.屈髋屈膝旋腰法患者屈髋屈膝,医者推动患者膝盖进行最大幅度旋转以带动腰部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各20圈,然后令患者尽量屈髋屈膝,医者扶于患者膝盖稍下方一点,向下加力,使患者膝盖尽量贴近腹部,反复23次。8.直腿抬高扳法紧接上法,协助患者作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重复2

9、3次,点揉阳陵泉,重点揉擦悬钟一带,拿揉下肢,放气冲,拍打下肢结束治疗。上述两法患者取仰卧位。(六)辨证加减下肢疼痛麻木者,可重点揉拨下肢膀胱经和胆经,点按新建穴,反复揉擦悬钟穴附近;腰部疼痛严重者,可重点按压腰部夹脊穴,反复揉按劳损点,加强搓擦腰骶部;脊突偏歪或脊柱生理曲度异常者,用运动整脊法和斜扳法。(七)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日治疗一次,每次治疗约4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天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八)注意事项1.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状严重者,不适宜用重手法和立即使用整脊类手法,而应以轻柔的手法消炎镇痛、减轻症状为要。2.要轻重结合,轻重交替进行,在使用重手法和整脊手法前要用

10、轻柔手法充分放松施术部位,进行重手法操作和整脊后也要立即作放松手法。3.要了解患者是否有按摩禁忌症,排除禁忌症后方可用推拿治疗本病。对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经期和孕期妇女、年老体弱和骨质疏松者要慎用或禁用重手法和运动类手法。三、 疗效观察(一)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脊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但过度活动有轻度疼痛。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二)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过47个疗程的治疗,治愈27例,治愈率为65.85%;好转11例,占26.83%;无效3例,占7.32%。总有效率为92.68%,无效率为7.32%。四、 讨论(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病因病机分析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有丰富而深刻的认识。在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症状的准确描述,素问刺腰痛篇说: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