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次论文阅读参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50740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次论文阅读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次论文阅读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次论文阅读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次论文阅读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次论文阅读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次论文阅读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次论文阅读参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阅读兴趣 掌握阅读技巧江苏省高邮市汉留小学 刘海兰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需要。指导课外阅读,就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掌握阅读技巧。教师还要要经常开展阅读讨论,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关键词:兴趣 技巧 感知 迁移 拓展 讨论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那么,这整本的书该怎么读呢?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

2、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需要。四年级有一篇课文叫三顾茅庐,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片段。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时代背景,让他们初步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学生被故事巾人物的品质所打动,被激烈的战争场面所吸引,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上来,他们开始关注这本书,对这本书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见此情景,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就是想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跟作者一起走进那群雄纷争的战争年代。结果;这篇课文一上完,班上就有一大半同学买来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课间可以经常看见学生们饶有兴趣看书的身影,耳边飘来的都是“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物的名字,就是那

3、些平时不喜欢碰课外书的学生也身不由己,个个都喜欢上了这本书。班上掀起了一股“三国”风,人人谈三国,个个读三国,我便抓住这一契机,利用晨读开展三国擂台赛,让学生介绍三国中的故事,培养了孩子阅读的兴趣。二、掌握阅读技巧指导课外阅读,就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领学生阅读的:1、歌曲导入,了解作者。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听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听了这首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歌曲之后,心中的阅读愿望再次被激起。然后,我顺势引导学生认识本书的作者罗贯中,通过作者了解到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写作背景,有

4、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这本书。2、阅读目录,感知内容。一本书拿到手,要想很快地知道书中的故事和主要内容,那就要引领学生先看一下它的目录。翻开三国演义这本书,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刮骨疗毒空城计三国归一等等,然后我再出示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学生就会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甚至在读书时,还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3、抓住人物,感悟体会。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塑造了近200个人物,这些人物有的英勇善战,有的足智多谋,怎样让学生读懂这些人物形象呢?我先从本册课文人手,让学生谈谈学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后,刘备、诸葛亮、张飞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来了。

5、我再提问: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学生说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体会出来的。于是,我便与学生归纳出分析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体会出人物的形象。然后,我让学生自由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空城计,读完后,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的认识,并说说理由。学生们就会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对诸葛亮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再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其他的人物,学生感觉就很轻松而且大有收获了。4迁移运用,拓展提升。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有阅读价值的书,书中不仅有许多英雄人物的生动故事,还有许多成语、歇后语对我们的语言积累也很有帮助。如果不引导学生去认识、阅读、运用,那就太可惜了。因此,我在指

6、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一些成语和歇后语,并说说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运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更浓厚了。三、开展阅读讨论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经常开展阅读讨论,在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在心中始终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

7、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然后提问:“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再次交流:“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不同学生会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丰富每一个人对书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例如,开展草房子的读书交流,适于在通读整本书的

8、基础上,按照人物进行交流。可以探讨一个人物,也可以两个相近的人物一起交流。比如“秃鹤”和“西马”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让学生先说出对这两个人的印象,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他们名字的由来,然后根据自己推测,看看作者为什么给这两个人起这样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探讨,去感受人物的性格。最后,围绕“两个人身上哪里最让你感动”进行交流,理解“尊严”和“责任”。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空白进行阅读交流。草房子这本书中每章节的每个部分只用“一二三”来划分,让学生给每一部分命名,锻炼学生概括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对情节的整体把握。开展阅读和交流,始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

9、学生自能阅读。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让阅读成为习惯,用阅读烛照心灵,烛照人生。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应该用故事中的力量唤起学生人性中闪亮的情愫。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破坏了学生的阅读胃口。不管面临什么样的书,教师本身都应该有能力进行阅读指导,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投入到阅读中来。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教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发阅读资源,激发学生深入到更为丰富的文本中去理解感悟。【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7.2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小学语文,2008,(4):4-7.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