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50641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 ,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发掘、用好教材资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一小詹玲评析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陈昌发一、读题提问把握整体1爬山虎是动物吗?读文之前,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2请自由读全文, 想想主要写了什么, 那些给你留下了较深印象。(学生初步感知,初步交流即可)点评:利用课题 “爬

2、山虎 ”像动物并有脚的特点,引发学生推想课题写的动物还是植物,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通读熟用图感悟1.这篇是叶圣陶爷爷写的。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所以要多读读,多体会。下面请大家小声读课文,要求读懂。2.自己尝试一下,读几遍可以把读得熟练。同桌专业资料整理-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比一比,看谁书读得更流利。3.观察课文插图,试着用课文的句子来表述图意(相机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不翻书,能用上课文的句子来表述图意吗?(相机进行第二自然段的背诵指导和

3、训练)4.观察课文右上角的小插图,看看这副图中爬山虎的 “脚”到底是怎样的?也试着用课文的句子来表述图意(相机进行第三自然段朗读指导与训练) ;再来比一比,不翻书,看谁最快最准确用上课文的句子来表述。(相机进行第三自然段背诵指导与训练)5爬山虎的脚是怎样 “爬”的呢?先看小插图, 再读课文第四段,合上书想象它“爬 ”的过程,把想象到的画出来。同桌翻书对照检查,自己画得恰当吗?用书上的语言描述自己画的内容,注意说清楚爬山虎怎样“爬”的过程。(这个环节,要求能初步理解爬山虎的爬的过程即可,重点是读懂和背诵)点评:阅读教学要学生读通读熟, 这是基本要求。本环节在此基础上,充分用好插图资源,通过看图、

4、说图、画图等方式,图文照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爬山虎的美及 “爬”的过程。合上书用书上句子描述插图意思,这是比较巧妙的背诵指导,有效地在课内落实了课后练习中的背-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诵要求。 三、揣摩字词体会感情1.在词句中体会爬山虎的美景。(1)同学们,读懂了,你觉得哪些部分写得特别美呢?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呢?能读出美吗?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下列句段:( 2)读上面的段落,你从那些词中体会到美的,用圆点标注,尝试把带点的

5、词语读得重一些,再体会一下这样读更美吗?( 3)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叶子和脚之间的联系:爬山虎的茎上有许多叶子,每片叶子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脚,每个脚都是拉着茎和叶子往上爬,它生命力极强,哪里有空的地方,就会努力往那里爬,所以爬山虎能够爬满整个墙,显得均匀;无论它向什么方向爬,爬山虎的脚用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因而反面的叶尖肯定都全部朝下,从而体会上面的句子。( 4)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动人的姿态。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可以采取自读、抽读、引读、男女生分组读、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

6、、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图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在学生感叹爬山虎叶绿姿美的时候,老师质疑,让学生在感性的阅读中深思探究性的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寻找叶子和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顿悟:原来 “叶尖一顺儿朝下 ”与 ”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 ”是有内在关系的,以激发起他们观察大自然的热望,引发他们探索事物奥妙的热情。这是对第二环节内容的深化,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2.在字词中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1)师:这篇课文以观察准确、 用词准确而闻名。你能在读中发现这个特点吗?请读书后举例具体说明。教师

7、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下列句段:( 2)读一读上面的段落, 用圆点标出能表现爬山虎“爬”的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 3)自由朗读,抓住这些 “爬”的动词,以不同的方式与大家交流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可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自述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可以学一学,表演爬山虎的脚变化爬行时的样子。 )( 4)先自读自悟,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启发学生体-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会“弯”“拉

8、”“紧”的因果关系: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点评:这个环节是学生在前面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来深入体会 “爬”的动作用词非常准确。教师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品词嚼句,与前面初步理解 “爬”的过程的要求不同,体现了阅读感悟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四、学习观察习作运用1读课文,我们会发现教了小读者许多观察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并举例说明吗?( 1)哪些看出作者观察细致?( 2)哪些说明作者观察有顺序?( 3)哪些看出作者观察时间长?( 4)哪些看出作者观察了动态和静态?2.托尔斯泰平时随时揣着观察的记录本(看课后“阅读链接

9、 ”)。今天,我们也学习叶老, 学习托尔斯泰,自己准备一个观察记录本子。教师拿出一种学生熟悉的植物让学生现场观察,再按下列格式填写观察记录。(也可以观察校园内的一种植物,还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观察过的植物来填写)植物名称:-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_观察顺序:_植物的形状:_植物的颜色:_植物的大小:_植物的生长:_我的其它发现:_3.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小组交流,把自己观察到的写一个片段下来。-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

10、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点评: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观察准确,方法到位的特点,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特点,既是进一步体会课文,又是学习观察方法,并通过现场观察运用,内化观察方法,实现了读写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总结陈述结束教学世间万物就是这般奇特而美妙,它们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同学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啊!总评与感悟: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上得新一些,总是大量引进课外阅读资源,总要用够让人眼花缭乱的, 这样一来,教材却被搁置, 被冷落,似乎教材根本就不重要。看多了这样的

11、课,常常使人怀疑:难道不用补充资料,不用,重点依凭教材资源去设计就不能上出一堂好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就回答了我们: “否! ”本课教学设计,努力发掘教材里的资源,用好了教材资源,是一篇朴实扎实的教学设计。就本课教材资源来说,除了词句内容外,本文题目写植物,却是带有动物味道的名称, 很有发掘空间;插图有爬山虎场景,也有爬山虎“脚”的特写,自然可以运用;文中的 “泡泡 ”提示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感悟-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爬”的动作过程,还提示注意作者观察时间长的特点,很有启发性;课后练习的要求反映了重点和对学生的训练要求, “阅读链接 ”再给学生以观察方法指导。上述这些教材资源,詹老师都注意发掘运用,虽然本课设计环节不多, 但依凭教材资源, 学生训练处处落实,所以是一节有特点的课,一节务实扎实的课。看来,不依赖,不滥用补充资料,好好发掘教材资源,用好教材资源完全可以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