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汽修典型案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507042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汽修典型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汽修典型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汽修典型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汽修典型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汽修典型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汽修典型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汽修典型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让职业教育更具活力汽车维修专业成功办学典型案例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自成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以来,从基础调研入手, 紧扣顶层设计,细化建设任务,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 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 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汽修专业从开办以来,一直是我校的热 门专业。随着学校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本专业的硬件与软件设施都在不断完善一、实施背景挖掘问题一一汽修专业面临普遍困境定位是关键中职汽修专业是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市场对汽修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 造成

2、了汽修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产生。同时,汽车行业又是一个技术更新发展 非常迅速的领域,各项高科技产品(ABS,BBS,GPS等)使用到汽车的生产当中,对学生的 学习能力、主动性,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实操能力,对学校的汽修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 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 着我国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 自身规划。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方面,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师,有的有汽修经验,却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 有的

3、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实践能力或者经验。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实 习内容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二、主要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汽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 瞄准了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引产入校”的 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国家示范校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不仅增强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更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的 优秀人才。三、具体措施1、创新突破一一校企合作赋予持久生命力,“利益”是关键校企之间要实现深度、长久的合作必须建立起互利互

4、惠、优势互补的运作机制。依托 企业主体,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企业、学校、学生 “三赢”的合作模式。无论是在满足六安市产业发展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 才需求的迫切需求方面,还是在促进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带动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 展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盘活多元化办学就业模式,既可 以让汽修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后)就到企业实习培训,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培 养的汽车修理专业人才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又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对现行的理论教学体系 与当前企业实际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学生的培养体制紧紧地与市场结合。另

5、一方面, 通过校企共建汽修专业实习基地,依托企业经营管理优势,让企业积极参与盘活校内国有 资产,开展好资本运营和产业投资、产权托管、重组并购等相关业务,可以使相关国有资 产保值增值和效益最大化,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从而实现对相关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经营的 目标。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由于汽车修理企业大多数为小型企业,部分软硬件设施不够齐全, 专业人才不多、理论知识欠缺,工作为间歇性。因此,通过与学校合作,既可为公司增添 技术力量,提高公司部分工作的工作效率,又可以利用部分学校资源,加强企业与学校或 专业人才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树立起社会服务型的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校学习期间,就有

6、充分的机会直接进入企业实现理论与实践、 学校与社会的完善结合,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 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 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过渡。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依托企业主体和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机制,实 现校、企、学生之间“三赢”的模式,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与学科一体化建设、 多元化的实习培训注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命力。2、目标明确一一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汽修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培养创新型的技能人才为指导思想, 切实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实

7、现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 生产检测、技术咨询、服务认证和传承汽车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中职院校的整体建设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目标:1. 创新: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贵州省中职院校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建立“引产入校” 新模式,力争在贵州省中职院校或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2. 突出特色:通过校企共建汽修专业实习基地,突出汽车维修专业品牌特色,在全区 起到示范引领作用。3. 提升能力:通过校企共建我校汽修专业实习基地,学校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 学校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科学决策、战略规 划、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师资、管理、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

8、素质、改革创新精 神、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3、打造优势一一以市场化规则,定教学实训标准我校校外实训基地成立后,便以市场化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确保了我校汽修专业 学生教学与实训的功能,更通过市场的严格检验,自身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赢得良 好的市场口碑。1、人力资源丰富通过整合本县汽车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并引进技术人才。通过与行业内企业合作紧 密,在汽修标准化操作、汽配信息采集、网络宣传推广等方面,德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打造 出一支储备丰富、专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团队。2、汽车维修设备齐全我校借助当地汽修龙头企业以配备的整套通用设备、专用设备

9、和检测设备;包括钻床、 电气焊设备、空气压缩机、换油设备、轮胎轮辋拆装设备、车轮动平衡机、总成吊装设备、 悬架试验台、喷烤漆房及设备、侧滑试验台、制动检验台、车速表检验台、底盘测功机等 现代化的汽修设备,来满足现代化、一体化教学需要。3、规章管理制度明细我校汽修专业根据企业标准,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规章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件材料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实训车间管理制度、 实训车间教师管理制度等。四、保障措施严格遵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制度

10、 的有效执行,以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1、建立健全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组织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 资金落实等。2、建立健全各项规范的管理制度五、成果与示范搭建企业与汽修专业学生的对接平台我校不仅立足于搭建我区汽车修理专业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更希望通过示范校 建设项目,建设成为“企业与汽修专业学生的对接平台”全面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在兄弟 院校汽车专业中的名誉度,吸引更多外部企业参与共同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实习基地各 方面资源服务社会。1.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通过建设实习基地,使校企达到互惠的目的,形成“三赢”(企业、学校、学生),从 而使实习基地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

11、系的纽带。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等 先进教学方法,实施了 “课内教技能,课外练技能、积极考技能、毕业多技能、就业凭技 能”的技能教育模式,通过明确专业技能训练目标,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专业技能比赛, 及校外技能大赛,目前共有10多名学生获奖省市级奖;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考核,鼓励学生 考证,鼓励学生“双证”毕业,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3.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师通过合作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开展企业调研、专项课题研究、企业内技能认 证、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等方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为中职教育提供 师资保证,也为部分教

12、师成功转型打下坚实基础。4.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聘请企业优秀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具体完成专业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 的部分教学任务,满足中职教育适应企业技术、业务、管理发展要求。5. 实训基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共9个实训室,即汽车发动机、汽车美容,汽车底盘,汽车空调、汽车电 路、汽车性能检测等。让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在汽车基础知识、汽修标准化操作、汽修质 量检测、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专业方面问题 的能力。6.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一方面紧跟汽车行业发展步伐,建设新能源汽车与绿色维修汽修汽保行业实习培训基 地,另一方面面向安徽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市场,以“汽

13、车维修专业”带动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市场营销等专业协调发展,再者,逐步发展汽车美容整形技术,完善学校汽车产业专 业设置。7.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把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生产检测、技术咨询、服务认证和传承汽车 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中职院校”整体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本部自成立以来共有100多名毕业生,部分学生是企业直接指定人选,成为企业骨干人才,受到用 人单位的好评,其他学生基本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应岗位。我们长期与本地的汽车行业合 作,部分学生选择在当地的汽车公司或修理厂工作,解决了本地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 的需求,目前德江的大小修理厂有上百名我校毕业生。六、体会与思考

14、通过近年来“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阶2+1”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 系,以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必须逐渐提高,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具体的 教育教学目标,且各个阶段应认真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3、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整体工程,全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学校有利的教育资源, 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技能型人才培养,从涉及的内容 看,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涉及的部门看,有教学 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因此,只有各部门认识到位,齐抓共管,同心协 力,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方能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