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503145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德育原理概述1在中国大陆,德育概念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传统思想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分工细、学科分化、意识形态概念的分化现象过程在中国不明显,我国有道德与政治不分的传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政治教育的强调。2)、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我国在学苏联时只学了合乎自己思维习惯的东西。3) 、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由于以小博大的战争环境等原因,1949年之前的 德育概念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教育未得到及时的改变, 受文革的影响,思 想、政治教育反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化。2、德育概念的泛化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什么弊端?1)、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

2、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2) 、在论述德育过程或德育的心理机制时又统统变成了道德教育过程或心理机制的描述,容 易造成理论体系上的一些逻辑错乱。3) 、过于宽泛的德育概念在理论上往往使人难以在一个统一的语境下讨论德育问题,我们若 一味坚持自己的“特色”,则难以与人对话,难以“同世界接轨” 。4)在实践中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而忘却最根本的目标。5)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而误诊。因而,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必须做认真的清理,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3、你是怎样理解德育概念的?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从内容上来讲,它包

3、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的教育。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同智育、体育密切相关。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4理解人类社会划分的依据和标志是什么,怎么划分的?依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指示器和人类社会依据人的发展水 平。标志:古代社会以手工工具为其生产力的标志,现代社会则是一种以广义的机器为生产力标志的社会。划分为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5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点?

4、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主要是自然经济,现代社会则是商品经济占统治的社会;古代社会广泛存在超经济剥削、 特权和等级观念与制度, 现代社会则是以等量劳动交换为 基础,因而以平等为价值观念和社会关系的突出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是广泛存在人身依附关系的社会,现代社会则是承认和保护人的独立人格的社会。古代社会是一种专制与人治的社会,现代社会则是一个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古代社会较多地尊重经验和强调感情,现代社会则是一个崇尚科学和理性的社会;古代社会的特征是封闭和发展相对迟缓,现代社会则是一个开放和变革的社会阶段。6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的特点?古代德育的特点:等级性、神秘性、经验性。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5、。 现代德育的特点: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现代德育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培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7习俗性德育的特点?1)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具有人人参与的全民性。2)道德教育是在习俗中存在,并且是以习俗的传承为主要内容。8德育科学化的内涵?1)由于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德育的合理性、德育理论的依据避免了神学化的命运;2)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学校德育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 了崭新的思路与可能。德育成为科学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3)近代班级授课制的出现,使学校德育组织化程度提高,并于家庭和社会活动相区别。第二章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1、什么是道德?道德的主要社会作用答:道德是以善恶

6、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道德的主要社会作用是调节社会关系,认识社会的现实与规范个人行为。2、怎么理解道德与伦理的关系?答:“道德”在人这个行为主体这里,也就是从根本上符合人的存在与发展需要的精神品质, 以及对人伦物理的认识与把握,并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对道的体认,而“伦理”这个概念,在古希腊文中为 (习惯、习俗)“ethos”。在伊利亚特中,其词意表示人的住所、 居留的意思,用来指谓人居住于其中的敞开的场所。后来意义扩大,表示风俗、习惯以及所 形成的人的品格、气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下面三点:1) 伦理

7、与道德存在着客观的相区分性它们是同一社会伦理现象的两面:社会伦理所要研究的是不同社会层面、社会体制、制度的伦理性,伦理就是人类社会中人伦关系及其秩序而言,道德则是在个人体现社会道德规范的主体与精神的意义上使用伦理侧重社会层面,道德侧重个人道德选择方面,个人的道德品性问题2) 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社会伦理只有落在个人道德的层面上去,成 为人格化个体化的东西,成为个体的共识,才具有现实性意义3) 社会伦理与个人德性的内在连接点在于社会实践伦理与道德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决定了两者的相关性只有两者的共同作用,一个社会才能不断向真、善、美的境界迈进3、什么是品德?答: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

8、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4、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什么意义?答:正确的德育功能观具有以下的三点意义:(1)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才不会将德育的目标或任务设的过低或过高,影响德育实践的顺利进行。(2 )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人们往往对于德育抱有过高的期望,所以认为现实的德育实效太低, 德育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和教育系统本身用“实是”的眼光来看待,所以有了正确的评价才能谈得上正确的理解和支持。(3)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只有正确的功能观才能

9、让德育工作者做他该做且所能做的事情。5、怎么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答: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具体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 能、生态功能等。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社会性功能的实现首要的中介环节就在于学校德育通过系统本身的影响、塑造好德育对象的品德或道德人格,而文化功能又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学校德育的核心功能在于传播伦理文化,使德育对象完成伦理、 政治等方面的社会化,同时使之具有伦理、政治文化等创生能力。6、何谓全面的德育社会性功能观?答:全面的德育功能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

10、“全面性”指学校德育不仅为政治服务,而且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政治功能必须与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一起构成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完整构架。不能片面地强调社会性功能的任一因素。2) “全面性”要求对每一项具体的德育功能必须有全面的理解。7、试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答: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具体指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的影响。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德育对个体品德结构的发展所起作用的功能。德育的享用性功能指可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8、何谓德育的个体

11、发展功能?答:总的来说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德育对个体品德结构的发展所起作用的功能。由于人类总体社会实践的作用,实际上人类个体从 0岁开始就已载负了社会性遗传所赋予的品德的先 验性的心理图式,但是这些图式在初只是潜在的、原始的、简单的和开放的。道德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这一潜能进行开发、创设道德学习环境,从而使个体形成更高质量、更具丰富性的 个体道德人格,这种促进功能即指道德的个体发展功能。9、何谓德育的享用功能?答:德育的享用功能指可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 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道德的享用性功能是指德育过程中个体从苦到乐的关系体现,其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

12、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因而具有审美的性质,同时践行道德,这样看来道德的享用功能可以看做是人生的立美创造。10、怎么理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答:我们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1)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教育”则主要是指对于学生价值追求的引导,所谓的德育的教育性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与做人的方向、价值观相比,就不能不具有工具的性质。2)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上也许有工作的重点和分工的必要,但是教育活动的价值全息性质就意味着德智体美应诸育融为一体。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动机作用

13、即德育放大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让这种动机维持得更久、方向作用即德育指导个人发展,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习惯方法。总之,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实际上是指的鱼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 实际作用。第三章德育目的1、什么是德育目的?德育目的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2、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有什么关系?德育目的与目的和教育目的之间有三重关系: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德育目的和教育目的的这层关系是由教育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正如赫尔巴特所言:“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目的是教育

14、目的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具有整体性, 需要分解为若干方面, 德育目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予以具体化,道德发展在德育目的中的较为具体的确认即为教育目的具体化的表现之一。综上所述,三重关系具有不同的意义,且始终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3、德育目的有什么特性?德育目的作为一种对活动结果的期望和假设,具有以下特性:预见性,即德育目的确定之时应已对德育过程的诸因素及教育过程的诸环节,都有预先的设想,从而全面的和有前瞻性地规划德育活动。超越性,其超越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由于道德本身对生活的超越性,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适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

15、德育目的应该适当超越日常生活,在价值目标上具有适当的时代超前性。现实性,即德育目的的制定不仅应具备超越和超前的特点,还应当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德育对象道德发展两个方面的实际,具有实现的可能。价值性,德育作为一种对于学生品德成长的帮助活动,其价值属性特别突出。此外,由于德育活动具有强烈的价值或意识形态色彩,德育目的也具有全人类的 “普遍性”和“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4、德育目的有哪些功能?德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对德育对象的品德成长的作用两个方面,即A德育的教育功能 B德育的道德功能A. 德育目的有教育功能,具体说来,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导向功能,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对具体德育活动具有引导和激励的功能。 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德育目的对教育规划与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