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502934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中学语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和策略福清第三中学王钦法内容摘要 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 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当尽快认识网络,熟悉网络环境,充分调动网络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应当以同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己任,以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指导为突破口,身体力行,教会学生高效学习。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网络环境任务策略(一)2000 年 10 月 26 日,教育部决定从20XX年起利用 5 到 10 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

2、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 校校通 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并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业已拉开帷幕。 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语文,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赖以思维并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当信息化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 www(全球信息网)、e-mail(电子邮件)、Archie(信

3、息查询)、netnews(网络新闻)等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交往、 学习乃至工作、 生活方式的时候,传统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在阅读方式上, 将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并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 在写作方式上,将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 从传统纯文本写作到超文本结构的谋划与写作,并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走向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以及在远程交流中阅读与写作的协同化和群体化(如上传、下载、聊天等) 。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这些变革, 是不以传统的经典的语文教师的

4、意志为转移的。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还不强, 掌握网络技术和学习新的阅读及写作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语文教育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整合的争论多于行动,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认识网络,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二)所谓网络环境,是指构成国际互联网( Internet )以及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局域网络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 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软件。 网络信息,是指网络上储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信息内容本身、记录信息的载体、信息的表达形式、信息组织的结构和信息传播的手段等要素

5、。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们选取、组织、 序化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特点,在数量上具有海量性,在种类上呈现多类型、多媒体、跨地域、跨语种的特点; 在分布上是分散、 开放但具有独特的超文本链接和模糊检索关联的统一体;其形式特点则凸显出交互性,基于电子平台、数字编码基础上的多媒体超越了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集中了语言、非语言两类符号, 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媒介, 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事件,能触动人类的不同感官经验, 在本质上成为人机互动的共享媒体;在效用方面,具有共享性、时效性、强转移性、强选择性和高增值性等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上述特点, 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6、、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这就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倡导的主旨。 当不少语文教师正在对传统的 cAI 课件欲做不能、欲罢不舍的尴尬局面中,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已经展现出更广阔的天空。 一位具有时代感和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不能不对此予以强烈的关注和积极的投入。语文教育信息资源是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它在网络计算机上的存储位置,可分为泛在资源、导航资源和本地资源。泛在资源即未做过信息代理的学习网站, 包括大型网站的搜索引擎以及其它广泛存在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资源一般作为学习的辅助材料,它通过目录的形式已完成了非本地资源的信息代理工作。 p2p 导航资源,是页面到

7、页面的组织方式。 它主要以标题的形式组织代理信息资源,点击标题即可到达文章的真实 Ip 地址; s2s 导航资源,则是站点到站点的组织方式, 如网站首页的友情链接等。 本地资源是指存在本地服务器或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内容经过深度加工,结构良好,如 csc 电子备课系统、 K12 教学资源等也属于此类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 结合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实际, 选择利用不同的教育信息资源。近两年来,中文网络教育资源与日俱增, 以语文教学为主题的教育网站也有了一定的数量。 过去语文教师中只有极少部分的先行者费时费力封闭式地制作课件辅助教学的状况, 将由于网络环境中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开放

8、而得到根本的改变。如下列的教学网站(页)就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三)近年来,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迅速扩展,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Literacy)及其培养在各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美国对中小学信息素养的要求,简而言之有以下八条: 1、具有信息修养的学生能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2、能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3、能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7、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8、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语文

9、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其根本的教学目的, 就是要训练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信息论看理解能力,它应当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有效地吸收、存储并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而表达能力,则应当包括运用文本和超文本表达信息、 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 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基于上述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在语文的理解和表达体系中,阅读与写作是最重要的板块。如前所述,在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下, 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力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学会网络环

10、境下的阅读和写作。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大致有五种类型:一是为大体了解读物内容的浏览性阅读, 二是为透彻理解读物内容的理解性阅读,三是为获得审美愉悦的鉴赏性阅读,四是为提高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借鉴性阅读,五是为研讨特定问题的探究性阅读。从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看,浏览性阅读(博览)和探究性阅读(精读)未能受到重视。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应以博览精读为目标, 使学习者以现代化的开放性的阅读心态,适应网络信息全方位、高密度的资源特征和呈现方式,适应信息社会对新一代公民文本表达并兼具超文本表达能力的要求。浏览性阅读要求是经常浏览书报杂志和网络信息, 能快速提取主要信息,准确筛选所需信息。探究性阅读则要求围绕专题

11、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并能针对专题提出自己的某种见解。 阅读过程中的浏览与探究,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与写作,都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方法上,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 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并进而开展探究性的系列活动。在教学过程上,湖北省李克刚老师设计过如下的学习流程: 1、明确方向,提出建议。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组织学生在 Internet 环境下,以 传记文学 为方向进行阅读,进而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把该文改写成刘和珍君传。2、主题搜索,制作卡片。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读书卡片,初步筛选、收集信息。如在开展祝福阅读教学时,有的学生就

12、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把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 3、归纳整理,分析理解。即引导学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发展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4、展示观点,深入认识。在占有大量信息并进行初步归类加工后,引导学生继续完善、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对重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事理。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组织学生在聊天室里写作,发表看法,交流意见,衍生创造出新的信息。网络环境下以博览精读为目标的阅读,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阅读对象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有更为丰富

13、的即时的网络资讯、多媒体信息。通过博览精读,学生将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为联系生活提供更多的条件,从而扩大学习时空,激发写作兴趣,有效地强化作文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时下的网络空间已经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了极为自由和广阔的阵地,学校、学科、班级、个人主页正层出不穷, e-mail(电子邮件)、IcQ+netmeeting(网络寻呼 +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栏)等也都可以成为学生发表作品交流信息的良好载体。 学生对作品发表欲的满足,将直接激发创作欲,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同步提高。我国教育技术专家桑新民博士指出: 中国网络教育模式必须完成教师灌输为主向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

14、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教师有各自不同的专业,但各专业教师共同的使命则是教会1 2 下一页学生如何学习。 网络技术当然不是包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 但毫无疑问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 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包括语文科在内的各专业教师首先必须自己先学会高效地学习。 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2、桑新民:基础教育如何迎接数字化生存的挑战 ,人民教育20XX年(8);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福建教育 20XX年(3)3、李克刚:网络环境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探讨,/teacher5、王天蓉、柳栋:基于学习者视角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教师之友 20XX年( 1)作者简介 王钦法,男, 1953 年 10 月出生,福清三中中学高级教师、校长。著有福清第三中学校志( 1892-1992)。在福州市级以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 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