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49497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上表+主干知识:第一节 蒙昧中的觉醒1.智者运动的背景:(1)政治: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和推动,平民地位提高。(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的时代。在公民会议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由于社会的需要,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他们向人传授说话的艺术。修辞学,争辩的艺术。雄辩术,据理论证的艺术。辩证法。)(2)经济(根本):希腊工商业发展。 (3)社会: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比较: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异: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3.为什么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泰勒斯)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他们的哲学思想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言必称希腊”也说明了古希腊先哲的思想的重要地位。所

3、以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4.苏格拉底与孔子是同时代的大思想家,结合他们生活的时代特点,两人对道德的追求,比较他们道德说教的异同。时代特征:孔子:奴隶社会瓦解,诸侯争霸;苏格拉底:民主政治繁荣时期道德要求:孔子“仁”“礼”“为政以德; 苏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识”,“认识你自己”相同: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不同:孔子强调“社会”的人,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5.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有何不同 :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

4、国繁荣的根本。 不同点:(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2)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3) 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界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第二节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背景:(1)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造成了欧洲政治上的分裂割据,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随着城市经济

5、的日益发展与繁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队伍日益壮大,新兴资产阶级逐步成长,迫切需要适合自己需求的一种新的文化体系。(4)教会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相对弱小,同时缺乏现成的成熟的文化体系,于是,便借助于复兴蕴含人性光辉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反抗教会的神权统治。2.对比:宗教神学 与人文主义宗教神学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3.宗教改革原因(1)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其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未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上层阶级的阳春白雪,那么宗教

6、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下里巴人。越来越多的人民聚集在路德身边聆听他的教义。宗教改革的声势越来越大。)(2)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欧洲经历着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3)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4)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德国是教皇的奶牛)。4.信仰得救的意义否定了“赎罪券”的作用,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树立了圣经的权威,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引发了德国和欧洲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把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

7、命的旗帜。第三节 启蒙运动1、启蒙运动的背景: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大增,要求思想上反映自己的利益。2)政治上:封建专制压制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于是他们在思想上开展反封建宣传,为夺权斗争作准备。3)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科学与知识的进步。4)西欧历史的变化: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2.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共同点?都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都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都主张实行法治,为未来的资产阶级政权设计了蓝图

8、 ;3.法国启蒙思想家从英国早期思想家那里继承了什么?并有哪些发展?继承(英国)发展(法国)宗教否定、批判教权主义更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国家职能建立国家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政权提出“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国家产生否定君权神授,提出“社会契约”建立国家发展“社会契约论”, 提出“人民主权说”4.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不点同背景14-16 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形成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大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地区意大利欧洲英国(起源)法国(中心)欧洲世界中心意大利法国

9、方式借助宗教的外衣,揭露批判教会、教士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揭掉神学的外衣内容矛头:天主教会;未形成成熟理论和思想体系;提倡“人性”,摆脱神学束缚,追求现世幸福矛头:天主教会、封建制度;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提倡“理性”,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由和法治社会影响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启蒙运动有直接影响作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发展。冲击了封建专制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把人类从封建王权中解放出来。为新世界提供了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相同点内容都注重了人的价值,宣传人文主义精神;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作用

10、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目的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广度上:前者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领域;后者广泛反映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等领域。 深度上:前者矛头指向基督教神学;后者指向封建主义 前者仍然批着宗教的外衣;后者则没有,并提倡理性的思考判断 影响:后者影响更深远,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作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5.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1)历史条件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走向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动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1、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迅速(根源)。文化条件: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使中国封建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2) 内容差异: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进步色彩,但未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制度,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还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3)影响不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

12、统治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是西方17.18世纪的主流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4)造成差异的根源:东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程度的不同。6.欧洲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 生。(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第四节 浪漫主义1、兴起原因:直接原因

13、:启蒙运动的影响。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剧变,资产阶级需要强烈抒发个人情感。2、 时间: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叶 3、创始人:卢梭(浪漫主义之父)4、含义:在传统人文精神之外,又增加了人的感情、个性、尊重自然和宽容心态等新内容。它本身的特点是非理性的、人文的、个性的、想像的和情感的。它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和背景,描写、讴歌人的情感和业绩。其显著特点为:宣扬人的感情至上。5.卢梭的浪漫主义主张:理性是有限的,崇尚情感;知识的进步的有害于人类的幸福。6.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过分的理性必然导致非理性,浪漫主义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叛;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二者有机结合使

14、人文精神走向成熟。7、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浪漫主义指出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它凸显了人的个性和情感;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让人们对待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当然浪漫主义可能带来个人主义膨胀、对现代科技的排斥等消极影响。补充材料:第一节 蒙昧中的觉醒引: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狭义上的人文主义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而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一种思想与学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理论武器。

15、广义上的人文主义发端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实质上是一种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本专题的基本线索是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演变和发展的三个时期,即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古希腊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反映了对人自身的高度关注。中世纪晚期,面对教会的反动统治,人们再次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先后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和腐朽统治。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科学与理性的大旗,把人文主义发扬光大到一个崭新阶段,成为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大武器。人文精神的起源、延续和弘扬体现了西方文明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