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新课程新高考新路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491888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新课程新高考新路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新课程新高考新路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新课程新高考新路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新课程新高考新路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新课程新高考新路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新课程新高考新路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解读高考之地理新课程新高考新路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新高考新路程赵丽一、高考复习关键词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2.理解“自圆其说”的开放性命题,综合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总结阐释的能力3.重点知识重视“地理特征”类的思维模式4.答卷的规范性要求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历年考生在答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基本概念模糊不清;(2)基本原理、规律掌握得不牢固,不会用所学的地理原理、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3)不善于阅读图表、数据等信息,审题时抓不住“关键词语”,不能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4)空间想象能力差,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5)学科内

2、、学科间知识的迁移能力差;(6)语言的组织、概括与表达能力较差,脱离材料胡编乱写,答题抓不住要点;(7)心理素质不稳定,遇到陌生题目不能冷静思考分析,盲目应付。5.应对措施:针对性的基础、提升、跟踪、强化、冲刺训练特征、特点的描述原因表述与分析条件分析(有利、不利、限制、制约)分布特点、分布规律区位优势分析产生的影响主要措施、作用解释列举二、新课程背景下地理高考有效教学探讨1.影响复习效果的因素分析2.高三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命题趋势,把握高考方向研究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复习计划高三教学安排和各阶段复习方法3.践行2011年新课标考试说明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课改卷)地理试题分析继承了

3、2010年新课程高考的要求,强调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考查,重点考查学生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在选修考试试题中,考查了浙江的自驾车旅游,夏季暴雨后的崩塌、滑坡自然灾害,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所考知识均属于主干,符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具体情况是:试题体现了能力立意试题通过文字资料和多种类型的地图给学生提供各种地理信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并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在信息和设问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完成思维过程,构建答题思路,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农业生

4、产活动、工业生产及区位选择、交通线的建设、气候特征、淡水资源等。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色区域特征、区域问题、区域发展,是考查的主要内容,只有地图信息的正确提取,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自然部分偏少,人文比重较大,导致试题整体难度不大试题简要命题意图分析及教学启示:1-2题命题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日本某汽车公司在地震前后中国的生产情况,进行设问,需要学生正确提取信息。解题思路:首先通过材料提取信息,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完成1题;思考灾害发生在日本,在中国的工厂为什么也被迫停产,缺少核心技术生产的零部件。答案:1、B2、C规律总结:要求学生紧扣信息进行答题。

5、3-5题命题意图:考查粮食生产。中国由大豆的出口国变为进口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增产措施。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巴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与经营,完成4题。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低,D选项正确。中国大豆质量下降,亟须加大科技投入,故选择A。答案:3、C4、D5、A规律总结:要求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解读,然后答题。6-8题命题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结合实际建坝选址,注意干扰项池塘。解题思路:认真读图,细心推算,重点考察适宜坝址,特别注意坝高13米,设计不当,容易淹没聚落,难度不大。规律总结:注重审题。9-11题命题意图:景观图的判断,联系生产实际,交通线的建设。解题思路:青藏铁路建设在

6、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冬季河流结冰;为了防止沟谷洪水和泥沙对铁路的影响,要建设一些防护工程。规律总结:本组题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获得答案。必考题36题命题意图:(1)本题考查地理定位,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淡水资源的影响。(2)河流汇入大海对盐度的影响。(3)就某一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阐述理由。解题思路:(1)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属于新加坡,根据给出的气候资料图,判定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结合材料,人口多,经济发达,河流短小等信息,分析淡水不足的原因。(2)根据材料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闸门能调控河流入海流量的信息,推断淡水和海水的多少,从而确定咸淡。(3)试题比较开放,但必

7、需言之有理。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前,水偏咸,原因是河流水流平缓,潮汐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偏淡,原因是闸门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使咸水逐渐变为淡水。(3)海水淡化。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设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规律总结:加强区域定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应用在答题中。37题命题意图:(1)考查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学生宏观概括能力。(2)选择性表述区位优势条件,开放程度较大。试题难度不大。

8、解题思路:(1)从图中分析空间分布,看图例,明显表示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进一步把突出的区域表达出来,如京津冀,长三角。(2)选择自己熟悉的区域或城市,说出优势条件。答案:(1)东部多,西部少,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2)举例如: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等优势条件,吸引制造企业作出选择。规律总结:认真读图,正确表达,选择自己熟悉的区域分析区位优势。选考题42-44命题意图:作为选修教材内容出现在选考题里,知识覆盖率较低,重点考查考生对选修教材核心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试题难度较低。解题思路:42、根据经纬网确定为浙江,从

9、图例判断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距离杭州近。43、注意提取信息,区域扩展,开挖山坡,暴雨导致崩塌、滑坡。44、呈现材料是表格,细心判读,找到变化,回答不利影响。答案:42、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距客源地近,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相通,客源地经济发达,私家车多,出游率高。43、黄土垂直节理发育;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和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导致黄土滑坡。44、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不利影响:涵养水

10、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等。规律总结:新课标高考模式中,选考题难度不大,考生容易做答,但回答完整条理的不多;说明考生对选修部分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应引起重视,加强核心知识的学习,从而更有效地适应新课标下的高考。其中考查的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判读、气候、河流、地质作用、陆地自然资源、农业区位、工业区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地质灾害成因、湿地生态环境效益,所有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主干知识点,地理试题没有出现超出考纲的偏题、怪题。另外地理特色十分显著,图形图标共8幅,一个表格。全面需要考生对

11、相关图像所反映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后才能对涉及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再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对地理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学科特征明显。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新课标力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高考命题中体现较明显。【例】(14分)由于资源和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分析下面案例,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1万平方千米,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材料二:下图是加利福尼亚州水系及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

12、示意图(1)读图,从水系特征分析加利福尼亚州东中西三部分地形格局;从调水工程分析中部地势特征(4分)。(2)影响加利福尼亚州河流与水系形成的自然因子有(2分)。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E.板块碰撞F.板块张裂(3)试分析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空间差异的状况及原因(4分)。(4)试分析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4分)。4.2012年高考地理突破及技巧提高高考地理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学生高考是否获胜。根据文科学生实际,老师帮助学生提升成绩的主要措施有:1.考试大纲再研读;2.高层次回归教材牢固基础;3.易错疑惑常清理;4.典型问题再回顾;5.重难热点再梳理

13、;6.答题模式再总结;7.地理术语再规范;8.典型习题提能力。首先梳理地理三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高考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考查。自然地理涉及的知识,需要深刻理解的概念、规律和原理较多,而且知识间内在的网络体系庞杂。近年高考试题中的较难试题主要是涉及该部分的内容,成为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就是五个方面,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通常高考容易考的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气候。自然地理的核心要素是地形和气候,除此以外还有各类等值线的判读等。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主旨,重点突出区位判读能力考查,着重阐述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等与地理环境的相互

14、关系,协调人地矛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越来越成为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在高考迎考复习中,应重视特别突破分析类问题的得分瓶颈。地理高考试题当中,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的考查是一大重点。有很多试题是以世界或中国的某一区域为背景,围绕某一具体的地理区域或地理现象,多角度考查必备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全国及各地考卷都把区域地理作为命题的材料和切入点,而且都占有较大的分值。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过程中务必要把区域地理定位技巧教会学生,掌握到位。教学过程中仔细思考以下问题的有效教学1、地理计算部分以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为主,主要涉及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及地图比例尺的换算

15、,相对高度和坡度的估算。时区与区时,经度与地方时的换算。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根据气温递减率求算某一高度的大气温度。根据地表温度递减率或表层海水递减率求某一地层温度或表层海水的大致温度。人口知识的各种换算。人口就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农业产值结构、出口贸易结构等相类似的换算。某流域常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类似的计算。例如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内容随着试题灵活度的加大及区分度的提高,高考偏向于比较抽象的方式来考查。同学们应以光照图的判读为基础,很好地掌握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动态分析基本技巧、掌握季节的划分并分析对应的自然现象。3、等值线图的判读一般与地理主干知识紧密结合,通过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式、形状变化等考查地理事项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等。现在高考新情境、新角度的等值线(如等雪期线、等物候线、等径流系数等)考查在高考试题中越来越突出,分析这类问题同学们应明白的技巧是牢固掌握每一个新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等值线图,其判读方法都基本一样,一般是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