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3.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毕业论文设计手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485718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753.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毕业论文设计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4753.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毕业论文设计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4753.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毕业论文设计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4753.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毕业论文设计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4753.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毕业论文设计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753.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毕业论文设计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753.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毕业论文设计手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系(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 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 学 生 学 号 指导教师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任务书12指导记录13中期检查表14答辩资格审查表15论文正文26答辩记录17评审意见表141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 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 学生姓名 学号 一、拟定题目 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二、论文(设计)主要参考文献:1 叶春勇, 林媚. 芦笋营养成分分析研究J. 中国果菜, 2005, (2): 37-38.2 周利亘, 王春辉, 王君虹. 芦笋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2、, 12 (2): 23-25.3 席屿芳, 余挺, 潘旭芳等. 芦笋保鲜技术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1988, 10 (5): 259-263.4 陈泉生, 马飞, 杨峰等. 出口保鲜绿芦笋加工工艺J. 上海蔬菜, 2002, (3): 10-11.5 赵丛枝, 张子德, 梁磊. 芦笋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J. 保鲜与加工, 2004, (2): 4-6.6 何生根, 张伟锋, 张丽娟. 6-BA对月季切花保鲜作用的研究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 10 (1): 56-61.7 汪峰, 郑永华. 6-BA和热处理对食荚豌豆贮藏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04, 25

3、(11): 314-317.8 张海娜, 李存东, 肖凯. 外源细胞分裂素调控小麦生长及衰老特性的生理机制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 (5): 1-4. 9 李华, 张子德, 刘孟纯等. 不同浓度6-BA处理对鲜切绿芦笋保鲜效果的影响J. 保鲜与加工, 2008, 8 (1): 16-20.三、论文(设计)主要内容: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6-卞氨基嘌呤(6-BA)处理(200ppm、100ppm和50ppm)对采后绿芦笋在5贮藏期间维生素C、总酚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四、论文(设计)进程安排:2009.10.18-2009.10.25 选题,分析芦笋和6-BA2009.10.26-

4、2009.11.10 选定芦笋,进行指标分析,确定实验方案2009.11.11-2009.11.18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设计实验过程 2009.11.18-2009.11.20 采购实验材料,安排实验日程2009.11.22-2009.12.31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流程,样液提取,指标测定2010.01.10-2010.03.20 拟定论文初稿2010.03.21-2010.04.27 论文撰写,总体情况评定2010.04.29-2010.05.15 论文初次修改2010.05.16-2010.05.31 论文再次修改,最终定稿2010.06.01-2010.06.04 论文答辩五、论文

5、(设计)工作期限:1、任务书发给日期:2009 年 10月 10日2、任务起与止时间:2009 年10月 10日至 2010年 5 月 31日3、人员签名: 学 生: 指导教师: 系 主 任:注:1、该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下达人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和接受任务书学生均应签字。一式两份,一份给学生,一份装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中;2、经系主任审核,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下达给学生。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专业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 学生姓名学 号选题(题目)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时 间指导主要内容记录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字

6、2009.10.11-2009.11.22确定论文题目,拟订提纲。2010.4.1-2010.4.30对论文初稿第一次指导。主要意见:论文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较流畅。建议正文的课题背景部分写得明确一些。2010.5.1-2010.5.15对论文第二次指导。主要意见:修改后的论文质量明显提高,但摘要部分需要列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2010.5.15-2010.5.23对论文第三次指导。主要意见:文章基本可以定稿,但字体、排版等论文格式方面应按照学院要求加以完善。2010.5.31前论文定稿前细节问题的指导。注:1、该记录表每生一份,放在指导教师处,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作

7、为归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中。2、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每生不得少于3次。 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0年5月31日3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专业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学生姓名 学 号选题(题目)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指导教师计划完成时间2010.5.31毕业论文(设计) 进度安排2009年10月30日前,确定论文题目,拟订提纲。2009年11月2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2010年02月01日前,完成实验项目。2010年03月2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2010年4月、5月, 修改和完善。2010年5月31日前, 论文最终定稿。毕业论文(设计)完

8、成情况本文作者在上学期离校前已经完成开题报告,确定了论文的基本框架,目前已经完成论文初稿,并且进行了2次修改,态度很认真。指导教师意见该生前期的论文相关工作中态度认真,实验操作精确度高,进展较快,论文初稿完成质量较好。总体上,文章初稿的质量达到合格水平,但在摘要部分和重点问题的讨论分析上尚有欠缺,尚须改进,同意继续完成论文的后续工作。2010年3月20日备 注4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审查表(由指导教师填写)专业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学生姓名 学 号选题(题目)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规范检查论文(设计)完成情况完成未完成论文字数3793摘要、关键词有无

9、字 数294参与文献(5篇以上)篇数9指导次数(3次以上)次数6指导教师意见该生论文设计手册和开题报告齐全,论文初稿完成后,经认真修改与完善后,已经基本成稿。从定稿内容来看,该论文写作思路清晰、语言条理性好,分析讨论合理、组织合理、结果与结论正确。可以进行答辩。指导教师签名: 2010年5月31日5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情况记录专业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学生姓名 学 号 答辩组长答辩记录人答辩日期2010.6.3答辩小组成员选题(题目)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答辩成绩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未交论文(请在相应选项前打)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问题一:6

10、-BA的作用? 6-BA属于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化合物,具有降低植物组织内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抑制叶绿素分解、蛋白质的降解,保持叶片鲜绿、延缓衰老等作用。 问题二:6-BA处理对果蔬成本的影响? 6-BA属于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化合物,市场价在5000元Kg左右,而本研究中6-BA溶液的浓度都是以ppm为单位的,所以用量极少,对果蔬成本的影响很小。 问题三:你认为6-BA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果蔬的保鲜? 因为6-BA作为一种保绿剂,具有高效、安全和环境友好的优越性。其属于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化合物,对人体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的果蔬贮前处理手段,所以我认为6-BA基本上可以应用于所有果蔬的保鲜和鲜花的保鲜。 问题四:为什么总酚含量在第2天上升,之后又下降? 绿芦笋衰老本身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芦笋采后自身內源细胞分裂素在一定时期会增加而导致总酚含量的上升,之后內源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 6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审意见表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姓名学号论文题目外源6-BA处理对采后绿芦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指导教师评审意见1、评 语:该论文选题比较有意义。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200ppm、100ppm和50ppm)对采后绿芦笋在5贮藏期间维生素C、总酚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