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47293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中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一、基本情况*县位于*市东北部,行政区域面积18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万公顷。辖9镇5乡,69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占总人口的92%。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防疫保健站1个,民办医院2个,个体诊所5个。另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村级卫生室384个。中医医疗机构4个,占15%。目前全县共有卫生人员编制1270人,实有在编人员597人。医疗卫生机构(含乡村医生)招聘人员965人。全县具有中医药专业人员378人,占总

2、人数人的40%。各级医疗机构均设置有中医科室及中医专科。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需求。二、主要做法及成效自2007年10月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为抓手,认真贯彻中医药条例,突出中医药重点,落实“中西医并重”,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农村中医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中医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发挥了中医药在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的领域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便了广大群

3、众就医和保健,全面推动了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项中医药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坚持创建与重建相结合,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健全网络搭建中医药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到了“三化”建设标准,基本形成“龙头领先,枢纽中联,网底扎实”的有效格局;全面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快了农村三级中医网络建设步伐,目前规划新建、改造的480余平方米的医疗业务用房,已经交付使用近400平方米,其中中医业务用房1000余平方米,购置和维修设备65台件,其中各类中医药设备200余台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能用中西两法防病治病,并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保健工作。我县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显

4、著提升都归功于中医创建,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撑。这一措施为广大中医药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有力的平台。(二)强化培养全力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我县特别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中医药临床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快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步伐。主要做好到五个到位: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我县成立中医药人才培养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专门制订*县农村中医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县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关键环节管理,确保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经费保障到位。以项目带经费的方式,建立起政府、

5、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中医药人才培养费用的多元投入机制。由县政府落实对农村中医骨干、乡村医生大专学历教育等培养经费,培养对象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调动中医药人员的参与主动性。从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中医人才培养经费40多万余元。三是教学保障到位。充分利用各类高等医学院校及各级中医医院现有的中医人才资源,聘请以省市名老中医、国家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副高以上中医药专家为主要授课老师。采取集中时间面授、名师讲座、自学互动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实用性强、易掌握为原则,编写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重点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四大经典。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

6、方面入手:一方面鼓励已取得执业资格的中医药人员参加函授、脱产等第二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支持乡村医生参加中医药专业和卫生保健专业中等学历教育,同时要求在职中医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2008年,我县与*医药专科学校联合举办了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培训班,到2010年全县共244人取得了中医中专学历。再一方面是开展经常性的中医继续教育。三年来共选派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学院校和医院进修学习达79人次,举办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业务培训50多期,开展了专题讲座10多次。截至目前,全县中医药人员累计参加学习500多人,接受继教3082人次,继教参与率达100%。四是基地配

7、套到位。以县中医院为基地,加大教育设备、后勤保障的投入,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五是强化训练到位。积极开展中医药论文写作竞赛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发展活动,在全县掀起了一股爱中医、学中医、总结挖掘中医的热潮,增强了中医药人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一些素质好、业务精、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在时间、经费上予以重点倾斜,在工作中给其压担子,让其挑大梁,激励其尽快成才,确保了全县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截止目前全县在编人员中医药人员中有中高级职称46人、初级职称91人,其中高级职称8个,全县唯一的一名正高职称就在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药师1个(县中医院),主管中药师11个,执

8、业中药师4个;中医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40%。特别是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人员素质的提高,一大批中青年骨干通过培训进修,在临床工作中显示了专科特长,为传承和发掘中医药文化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三)健全机制多渠道强化中医药人员培养。我县专门制定了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把人才培训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奖惩责任制,鼓励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加大人才培训和培养,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培养一支能够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我们在工作做到了八个到位:一是名中医培育与学术经验传承到位。在前几年积极培育基层名中医的基础上,2008年开展新一轮名中医的评选与培育工作,共评选出县级名中医12

9、名,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配备了24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同时,专门制订了*县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意见和培养计划,签订师承学术经验继承协议书,实行学术经验继承人动态跟踪管理。目前,全县有名中医20人。二是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到位。在2008年,根据*县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实施方案要求,以培养一支具有一定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农村中医骨干队伍为目标,采取“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跟师学经验”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着重培养农村急需的中医药技术骨干和基层适宜人才,取得良好成效。三是乡村医生中医药素质提升到位。近两年来,*县共对500多名乡村(社区)医生进行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把中医社区医疗与保健

10、等中医药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强化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8.3%。2008年起,重点抓好乡村医生中医学历教育工作,与*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联姻办学,着力加强乡村医生中医学历教育。三年来全县通过入学考试录取了260多名农村中医学历提升对象,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244人取得中医中专学历。四是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到位。通过与浙大邵遗夫医院对口导师带教等途径,分期分批地培养了一批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现都成为我县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近两年来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通过公开招试聘用中医专业本科生10多名到各医疗机构工作。五是中医药知识普及化培训到位。发挥市中医院和学会的作用,结

11、合省级继教项目,征订农村中医药知识普及化培训手册等书籍,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疗技能、中医药适宜技术、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等内容,全面细致、实用性强,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两年来,*县共举办10多期“中医药知普及化培训班”,培训了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员800多人次。 六是 “中医药进课堂”活动开展到位。为了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中医药的渊博知识,使普及中医药保健知识从学生抓起,卫生食药局与教育局,从2008年第一学期开始,通过版报、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向全县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促进中医药文化教育在校园持久深

12、入地开展。七是中医药人才培养考核到位。县卫生食药局健全制度,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中,出台了专门考核办法,在每年底开展优秀单位评选工作,并给予物质奖励。将培训工作纳入各各医疗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完成当年人才培养任务。同时,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对参加培养的学员加强教育管理。在集中理论面授期间,实行“一日常规”、“学员请假”、“宿舍安全管理”等制度;对进入临床跟师学习期间的学员,建立培养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定期考核制度;建立学员与教务办沟通制度,解决工学矛盾;建立优秀学员奖励制度,将培养对象作为今后选拔培养各级名中医的必备条件。八是拓宽领域中医药服务到位。我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切实提高中

13、医药人员服务积极性。我县于2007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每年都对新农合实施细则进行修改,连续两年将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了10%,2010年中医药补偿占补偿总额32.5。县中医院比县人民医院(综合医院)报销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有效的增加了中医药服务在整个医药服务中的比重,降低了门诊和住院费用,提高中医药服务对农民的贡献率,中医中药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做出了贡献,让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更是提高了中医药人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总之,*县以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增强继承与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农村、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初步形成了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师承教育、人才培养专项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格局,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在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上,中医药人员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药在防病治疗中不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亲睐,而且中医药工作自身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