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461938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20222023学年江苏省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 开学检测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

2、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我们的先人积累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最终以典章、思想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传承。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是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

3、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 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

4、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积聚的爱国情怀、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古老的中华文化从此获得历史性新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特别是近代以后遭遇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而且不断浴火重生。今天,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中华民族为何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就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

5、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总结,也明确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 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发展高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这既是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传播渠道、形式、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每当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荣兴盛之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充分拓展之际。每个文化发展高潮的来临,常以中华优秀传

6、统文化复兴为理念引导,凭借传播形式、方法和渠道创新而彰显。 以元杂剧创作为例,它们既传承了儒、释、道的历史精髓,又融入多元文化,最终形成了集念唱作打以及故事、舞蹈、美术、服装于一体的全新的文艺样式。当时大都(今北京)聚集着最优秀的编剧、表演艺术家、演出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创作、演出、戏曲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给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带来空前声誉,将这个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兼贸易之城提升为全国文化中心,实现了城市特质的历史性转变和跨越。元朝之后经过明、清,北京文化中心地位能够保持,与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具备传播能力的不断创新密不可分。其他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唐诗

7、、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如此,它们既是文化繁荣的表现,更是传播方式创新的硕果。诗词曲皆应新音乐而起,戏剧小说曲艺,则迎合了市民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新变化。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新技术、新媒体、新的生活方式共同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将成为历史必然。 在网络时代,方便快捷、影响广泛的各种信息平台,给文化传播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担负起传播创新是历史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创作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过程中应肩负起更多的历史使命,而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为文化传播者利用网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考评认证机制,建立培育、激励创新人才辈出

8、的机制,调动学术力量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掌握现代传播手段的文化领军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尊重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品牌的品质,使之发挥更大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使民众得到文化滋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基石更加稳固。这是衡量创新是否成功的金标准,也是最终目的。 (摘编自傅秋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 B.先秦时期流传至今的国家治理经验及诸子百家思想,是那一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C.传

9、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文化繁荣兴盛之时一定是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接受之日。 D.唐诗与明清小说既是文化繁荣的表现,更是传播方式创新的结果,它们堪称世界文化瑰宝。 【答案】D 【解答】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A偷换概念,“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错误,原文应是“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B概念表述错误,“先秦时期流传至今的国家治理经验及诸子百家思想”应为“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

10、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C“文化繁荣兴盛之时一定是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接受之日”错,原文为“每当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荣兴盛之日”。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的情况,可以查阅秦至宋元时期的史料。 B.明清以后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中国共产党使古老的中华文化获得新生,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C.由元杂剧的繁荣可以看出,艺术的创新离不开优秀艺术家、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的支持。 D.汉族的服饰图案由商周以前的抽象图案到明清时期的栩栩如生的花草虫鱼图案,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继承与创新。

11、【答案】D 【解答】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原文中没有关于汉族服饰图案的论述,于文无据。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民歌大会等电视节目,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影响了大量观众。 B.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鼓励开展敖包节、那达慕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其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C.贵州省举办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利用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D.18世纪下半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信清朝乾隆皇帝,提出改善

12、贸易、增进交流的建议,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予以拒绝。 【答案】D 【解答】本题考查根据文本观点进行推断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材料的观点,其次理解选项句子的意思,看其是否和材料的观点一致。 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乾隆的做法是拒绝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因此也就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播,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_ 【答案】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条理清晰。首先指明“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基础”,然后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阐发“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状

13、况”,最后指出中华民族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 第一段首先提出明确观点“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第二段到第四段则是按照“先秦时期”“秦汉至宋元时期”“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的历史发展进程,阐发“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状况”;最后一段则指出“中华民族为何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一脉相

14、承的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就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_ 【答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当作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在网络时代,利用好各种信息平台,把握机会,担负起传播创新的历史责任;建立培育、激励创新人才辈出的机制,调动学术力量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掌握现代传播手段的文化领军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建立科学的考评认证机制,尊重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品牌的品质,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