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38793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 告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一节实习目的 第二节实习意义 第三节 选取嵩山作为实习地点的原因一4 第四节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 第五节实习路线及内容第二章嵩山地区的地理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 第二节人文地理第三章 嵩山地区地质特征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7第二节地层7第三节构造8第四节岩石第五节矿产资源16第六节 地质发展历史17第四章嵩山地区的典型地貌第一节构造地貌19第二节流水地貌20第三节黄土地貌2223第五章总结第一章引言地理科学专业开设两门必修课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源自自然, 与自然联系紧密,而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理所应当回归自然,以 此加深对该课程的

2、了解,对该专业的认识。为了让我们将理论和实践 相结合,我们在学院的安排下,由老师带队深入自然,来到世界地质 公园一一嵩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本次实习时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 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 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 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 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而对于个人成长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特有的历练。不仅是学识上的 锻炼,更是对个人自我素质的锻炼。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我 对地质和自然地理的认识,更是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这次 实习已经

3、成为大学生活美好的记忆,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第一节实习目的1.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将其与实践相结合,使课本上 的知识活学活用。2. 通过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加深对地质地貌的了解,激发对其研究学 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印象。3.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及运用课本知识观察地质地貌和分析实际中产生的种种 问题。4. 掌握一些必备仪器的使用方法,例如地质锤、罗盘、放大镜。5. 实习过程中老师采用分组合作形式进行每一次的实践课程,可以培养团队 合作精神,同时使同学之间加深联系,互相了解,增进感情。第二节实习意义通过在野外实习,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了解在野外实践的基

4、 本步骤,运用课堂老师所教授的只是贯彻嵩山的地质地貌,练习采集岩石标本。 从呆板一成不变的课堂,走入千姿百态的自然界去实地考察,这是比课堂与教 学更为复生动的教学方式,它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中岩石标本的采集、地貌地质的观察研究等等这 些内容使在课堂上是无法涉及和实践的,这些知识只有通过野外实习来学习, 因此野外实习又是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补充。野外实习环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野外工作量大,时常还要忍受饥饿,跋 山涉水,顶酷暑冒暴雨,这种艰苦的环境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 信心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第三节选取嵩山作为实习地点的原因嵩山地区出露有太

5、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各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岩 性复杂多样,地层之间既有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是实习地层和岩性的理想地区。嵩山山脊两侧山坡陡峻,平均坡度在30。以上, 近于直立的陡崖随处可见,其中九朵莲花山和三皇寨的许多山峰崖壁直落谷底, 故有“嵩山天下峻”之称。所以采用嵩山作为野外实习的地点,既可以展示地 质构造,又可以进行地貌研究,实属最佳之选。第四节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嵩山地区属伏牛山系,以少室山、嵩山(太室山)五指岭为主体,东西横卧, 雄峙中原,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少室山顶峰1512米,主峰峻极峰1491.73 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

6、川等市县。嵩山地区古代文化积淀 甚厚,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介绍,各类文物古迹共956处。其中, 有13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9处属于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规模位于全国县级市之首。嵩山先后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 脉。在嵩山范围内,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 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5亿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嵩山 岩石发育完整,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 生代五代

7、,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 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 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据地质学家考察,经过25亿年的“嵩阳运动”, 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 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 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 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嵩山古 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

8、石,也有陆象生物化石,还有古脊 椎动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资料,嵩山奇特的地 质构造,使它蕴藏了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第五节实习路线及内容路线一:中岳庙-后沟(登峰大背斜):观察中岳庙后沟登封大背斜之特征, 采集嵩山石英、千枚岩标本。路线二:登封市区-玉皇庙(断层):由登封市区到玉皇庙,观察洪积扇中 下部特征、岩浆侵入与围岩接触特性,断层标志及性质,学习罗盘的使用方法, 采集下第三系砂砾岩标本,地质素描图等。路线三:嵩阳书院-逍遥沟:由市区经嵩阳书院至逍遥沟,观察洪积扇上部 特征、辉绿岩特征及辉绿岩、围岩一条带状混合岩特征。路线四:陈楼-耿庄:采集石炭系海

9、相无脊椎动物化石、二叠纪煤层中植物 化石、无烟煤特征,二叠系海陆交互地层及各种砂岩,返回到大金店观察颍河 河谷地貌及耿庄夷平面特征等。路线五:少林寺-三皇寨:参观少林寺景区,然后沿玉寨山南坡拾级而上, 沿途观察断层崖、正断层组合及层理面特征(泥浆等),登嵩山最高峰。第二章嵩山地区地理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总面积 450平方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2. 地形:嵩山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于伏牛山系(秦岭以东),北部地区以 山地丘陵为主即“北部山地丘陵区”东部以丘陵平原为主,其中丘陵主要为黄 土丘陵;南部为山地丘陵区

10、,山地主要以箕山为主,易风化。丘陵一般为200300 米,平原主要集中在颍河沿岸的河漫滩和三级阶地上。3. 嵩山属于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2-14.8C。一 月份最低气温-7C,7月份最高气温40C,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 年降水量约为700-800皿,集中于夏季,山地对降水影响比较大,降水量呈逐年 递减趋势。春、秋多风沙。4. 水文:河网密度大,地下水丰富但是埋藏较深。以嵩山为分水岭,北坡流 至黄河(黄河水系),南坡流至淮河(淮河水系)。发源该地的颍河为淮河最大 支流。5. 土壤:黄褐土为主,土层较薄,肥力低下;河土为主称农业土壤。总体土 壤贫瘠,作物生长状况不

11、佳。第二节人文地理1. 行政区划:登封市辖3个街道、9个镇、5个乡:嵩阳街道、少林街道、 中岳街道、大金店镇、颍阳镇、卢店镇、告成镇、阳城区镇、大冶镇、宣 化镇、徐庄镇、东华镇、白坪乡、君召乡、石道乡、唐庄乡。市人民政府 驻嵩阳街道。嵩阳街道:位于登封市区,是登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0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街道办事处。总面积 60余平方千米,原辖16个 居委会、2个行政村,总人口 15万余人。2006年辖18个居委会。少林街-7道:位于登封市西区。辖9个村委会。中岳街道:位于登封市区东3千米 处。2006年,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中岳庙居委会、新店村、韩村、 北高庄村、东十里铺村、花

12、楼村、交河口村、康村、东张庄村。前身是 1992 年7月成立的中岳经济开发区(1996年改为中岳工业区)。2000年6月8 日成立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0.1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 即:中岳庙居委会、新店居委会、东十里铺村、韩村、花楼村、康村、交 河口村、北高庄村、东张庄村。阳城区镇:面积:15平方千米,位于登封市东南部,距登封市中心13千米。辖6个村委会。徐庄镇:位于登封市 区东南25千米处,总面积76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137个村民组, 总人口 3.5万人,其中镇区人口 8600人。2007年12月11日,经河南省人 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徐庄乡,设立徐庄镇。12月27日徐

13、庄镇举行撤乡设 镇庆典。2. 道路交通:207国道与217、316省道贯通全境,郑少洛、禹登高速公路纵 横交错,登封铁路与京广、陇海、焦枝铁路干线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 快捷的交通网络。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 征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嵩山位于秦玲造山带东段,华北地台南缘,五世同堂,三洞隆升。 三大岩类齐全,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含量丰富。褶皱断层发育, 构造运动频繁。区域地区背景独特,对于研究地壳的演变具有重大作 用。第二节地层嵩山地区以三个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而著名,有地质 百科全书之称,出露有36亿年以来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是发生在25亿年的嵩阳运动、1

14、8亿年的中岳运 动,5.43亿年的少林运动。在距今3625亿年的太古宙时期,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和酸 性岩浆侵入作用共同构成登封群的花岗绿岩建造,铸就了嵩山的结晶 基底。在距今255.43亿年间的元古宙,沉积了滨一浅海相的碎屑岩、 粘土岩和碳盐岩,即古元古界嵩山群、中元古界马鞍山群和新元古界 五佛山群。在距今5.432.5亿年间的古生代,发育着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滨海 相的碳酸岩(底部碎屑岩),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的海陆交替沉积的 灰岩、碎屑岩、粘土岩。其中广泛贮存着煤、铁、铝、建材等沉积矿 产。古生代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地层中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这些古生物化石成为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的见证

15、。第三节构造嵩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嵩箕台隆,具有明显的 双层结够。其褶皱基底是由太古界登封群和下元古界嵩山群组成,两 群以角度不整合相接触,登封群为一套深度变质的片麻岩和片岩系, 嵩山群为一套浅变质的石英岩和千枚岩系。沉积盖层为中元古界五佛 山群,局部为震旦系地层和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嵩山地区基底构造 复杂,变形强烈,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较深,盖层构造比较 简单,基本上没有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嵩山地区的岩浆活动主要有两 期,分别受嵩阳运动和中岳运动的控制,即太古代侵入活动和早元古 代侵入活动,嵩阳运动的岩浆活动较为复杂,可分为三幕,分别形成 了不同岩性的岩浆岩。在嵩山地区,

16、有多种地壳的运动类型,距今 2-0.65亿年中生代晚期,强烈的燕山运动,使嵩山地区产生了唐窑, 中岳庙断裂带和五指岭,断山带,拦腰将嵩山分三截并使峻极峰及五 指岭,依次向北西方向转移了 3-7公里,0.65亿年后的喜马拉雅运 动使嵩山进一步风化,剥蚀,成型。嵩阳运动由1951年张伯声院士 提出,是发生在当今25亿年一次的强烈造山运动太古宙,元古宙的 风景。中岳运动发生在距今18亿年的一次造山运动,中元古界马鞍 山群底砾岩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元古界嵩山区五指岭组,石英岩夹 绢云石英片岩上。少林运动是发生在距今5.43亿年的造山运动,为 古生界寒武纪辛集组底部,砾岩呈角度不整合覆在元古界,五佛山群 向家寨,页岩夹泥岩之上。从整体来看,嵩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