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垄断法对阻碍正当竞争行为之规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38404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反垄断法对阻碍正当竞争行为之规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论反垄断法对阻碍正当竞争行为之规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论反垄断法对阻碍正当竞争行为之规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论反垄断法对阻碍正当竞争行为之规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论反垄断法对阻碍正当竞争行为之规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反垄断法对阻碍正当竞争行为之规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反垄断法对阻碍正当竞争行为之规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外交学院2004级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论反垄断法对阻碍正当竞争行为之规制兼评我国反垄断立法专业: 国际法方向: 国际经济法导师: X X X副教授 X X X2007年5月 / 摘 要反垄断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法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制订反垄断法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垄断进行界定,进而详尽地分析垄断行为的实质,综合比较各国反垄断立法对垄断行为进行约束时所遵循的原则与适用标准,并结合我国现实状况,最终得出:反垄断法应该关注获得特定市场优势地位的企业,但其所规制的对象不应该仅针对规模大的企业本身,而重点是破坏正当竞争

2、的垄断行为。只要该行为的目的是限制竞争,无论行为主体是单个的还是联合的,无论垄断危害是否已经出现,都应该在法律规制的围之。同时还得出:在对垄断行为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市场支配地位是其核心因素。对特定主体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准确认定,是反垄断法判断一项行为是否属于其规制畴的重要前提。在此前提下,反垄断立法应结合本身规则和合理性规则,对特定行为做出判断,根据其对市场竞争的危害,兼顾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最终做出对一项行为禁止、限制或允许的裁决。关键词:垄断 反垄断 市场支配地位 本身规则 合理性规则AbstractAnti-monopoly law has been a fundamental pa

3、rt in the legal system in most countries, which safeguard the due economic activities. Therefore, follow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imperative to draw our own anti-monopoly law.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reality in China, the author defines the rang of monopoly, then analyzes the esse

4、nce of the monopolistic action, and compares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which are applied in other countries anti-monopoly laws, finally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Anti-monopol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nterprises which possess particular advantages in markets. However, its target is not to restrict t

5、he size of an enterprise itself, but an action destroying or to destroy the due competition in markets. As long as the purpose of an action is to hinder competition, it should be restricted by laws, no matter it is made by a single enterprise or united ones, even no matter damages of this monopoly h

6、ave been made or not.And whats more, the dominating power should be one of highlights in anti-monopoly laws.This is the important premise for the judgment of monopolistic action. According to this, anti-monopoly laws should combine the per se rules andtherule of reason, in order to make the correct

7、judgment and proper decision. Otherwise, in this course, laws should also consider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damage of particular actions in markets, the influence to public interests, and so on.Key Words: monopoly, anti-monopoly, market dominant position, the per se rules, therule of reason目 录引 言1

8、第一章 反垄断法之规制对象2第一节 垄断之确定2一 垄断状态2二 垄断行为4三 垄断之围6四 垄断之确定7第二节 反垄断之确定8一 主体之确定8二 行为之确定10三 行为性质之确定13四 行为合理性之确定14第二章 反垄断法规制对象之实质16第一节 相关市场之确定16第二节 市场支配地位之确定18一 市场支配地位之概念18二 市场支配地位之判断19三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之判断21第三章 反垄断法规制对象之判断规则23第一节 本身规则23一 本身规则之含义23二 本身规则之法律适用24三 我国反垄断立法中本身规则之适用25第二节 合理性规则29一 合理性规则之含义29二 本身规则与合理性规则之比较

9、30三 合理性规则之法律适用31四 我国反垄断立法中合理性规则之适用32结 论37参 考 文 献38引 言反垄断法是一部旨在保护市场正当竞争,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法律。反垄断法通过对反竞争行为的约束,既可以有效维护竞争机制,也有利于帮助经营者明确在经济活动中可实施行为的围。制定反垄断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纵观国外反垄断立法,关注的对象普遍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但并非所有这些企业的行为均被法律所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其反垄断法对一项行为进行评判的实质标准。现在多数国家在对具体行为进行判断的过程中,逐渐由采用严格的本身规则转向将本身规则与合理性规则结合适用,加强了对行为合理性的分析。我国

10、反垄断立法仍在进行之中,亦应充分借鉴国外关于反垄断立法的经验。通过查阅反垄断领域的相关著作和文章,可以发现目前国大部分文章虽然指出了我国进行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很多学者仅对反垄断法具体规制对象中的一部分进行分析,其论著在学理和法律综合的分析说明方面有所欠缺,关于各国反垄断法理论比较分析也较少。相关论著对反垄断法应规制的对象围,以与针对某些具体行为应适用的判断标准亦看法不一。鉴于此现状,对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反垄断立法例和学理解释的比较分析,对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被规制对象的实质特征,以与判断具体行为应采用的基本规则做出

11、界定;并就目前我国反垄断法(送审稿)中与各国通行概念不一致的用词和容进行剖析,对我国反垄断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添砖加瓦。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反垄断法之规制对象(包括两节:第一节垄断之确定、第二节反垄断之确定);第二章反垄断法规制对象之实质(包括两节:第一节相关市场之确定、第二节市场支配地位之确定);第三章反垄断法规制对象之判断规则(包括两节:第一节本身规则、第二节合理性规则)。在各部分容中,作者均首先对所谈容从法律规定和学理解释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我国反垄断法(送审稿)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客观比较,对其中合理部分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就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提出作者的

12、见解和主。第一章 反垄断法之规制对象第一节 垄断之确定垄断既可以指控制市场的一种存在状态,也可以是指为了获取独占或控制市场而采取的各种限制竞争的行为,即垄断行为。界定垄断的含义是研究反垄断法规制对象的前提。故之,本文首先从状态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垄断进行分析,以利于明确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进而界定该法规制对象的围与对其做出判断的实质性标准。一 垄断状态(一) 垄断状态之立法规定反垄断法通过对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规定对垄断状态做出界定,以利于判断企业所具有的市场支配能力,从而进一步判断特定企业的行为是否属于反垄断法的规制畴。在反托拉斯法的畴,垄断一般是指一个供应商或生产者在一个特定地区对商业市场的控制

13、。 Monopoly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to mean ”control by one supplier or producer over the commercial market within a given region. ”Bryan A. Garner ,A DICTIONARY OF MODERN LEGAL USAGE(SECOND EDITION)(Beijing: Law PressChina, 2003),p.571. 一般人认为这种控制必须是完全的,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很难达到完全控制的理想状态,很多地区的法律都将控制的程度限定在全

14、部市场的某一特定部分中,即在特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例如,我国反垄断法(送审稿)第18条规定:“经营者在特定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一)一个经营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二分之一以上的;(二)二个经营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三)三个经营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四分之三以上的。有前款(二)、(三)规定情形之一,但所涉与的经营者之一在该特定市场的占有率未达十分之一的,不应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英国1948和1965年的垄断和合并法案中规定,当对市场的控制程度达到占当地或全国围市场的1/3时,判定垄断存在。该比例在英国1973年公平贸易法案中被进一步降

15、低到1/4。 In England, for example, under the Monopolies and Mergers Acts 1948 and 1965, a monopoly existed when the level of control reached one-third of a local or national market. That proportion was lessened by the Fair Trading Act 1973, under which companies can be prevented from controlling more than one-fourth of the supply of a product or service. Ibid.(二) 垄断状态之学理解释“垄断”一词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孟子公丑:“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泛指把持和独占。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18页。 加拿大有些学者认为,垄断是指仅有一个销售商向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