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6]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38107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6]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6]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6]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6]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材分析: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中国建设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丽。培育法治精神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我们要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建设法治国家,不仅关系到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关系到高中生成人成才的培养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国家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体系,更需要公民懂法、遵法、守法。学生分析:中学生年龄小经验少法制观念法制意识薄弱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辨别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差,自我约

2、束力较弱,情绪不稳定,易受到暗示、多盲从,并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和刺激。正是由于中学生具有这些特点,使他们易出现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错位,法律观念淡薄等现象。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很容易冲动,从而导致犯错误,甚至犯罪。需要对学生夯实法治观念意识。课标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生自主学习。2、多媒体教学。3、探究式教学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

4、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

5、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二)良法1材料呈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民法总

6、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2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3教师讲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三)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1阅读教材第46页“阅读感悟”,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及其优劣。2总结原因: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

7、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一)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材料呈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

8、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2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

9、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3教师总结:(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作业布置:搜集整理我国改革开放后法治的历程。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特别是良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白了走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理解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

1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板书设计夯实法治基石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什么是良法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描绘法治蓝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法治道路,从法治的意义、认识良法、选择法治的原因三个方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中国建设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丽。培育法治精神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在本节课中,首先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例感受法治的力量,充分认识到法治的力量;然后探究法治中国建设的艰难历程,充分理解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11、生活安定有序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让学生掌握 知识目标(1)知道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2)明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力目标通过事实证明,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治中国建设的历程,增强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的责任感。本节课的重点:建设法治中国难点: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建设法治国家,不仅关系到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关系到高中生成人成才的培养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国家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体系,更需要公民懂法、遵法、守法。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法治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描绘法治蓝图,从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历程中发现,法治一直在路上,我们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