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361260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心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心理大学生自主创业既可觉得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已逐渐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目前已经越来越明显,她们不再依赖家长、学校,而是积极发现、寻找机遇,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才干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创立新的就业岗位。自主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在就业前,逐渐加深对自我的理解,是一种人形成和培养心理上的健康活动方式和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个人自我的生活,是一种人社会生活中最首要的部分。社会心理学家觉得,一种人心目中的自我是如何的,她的生活就是如何的。个人的自我形象,决定着一种人整个的生活方式。人们都渴望理解自我,一种缺少自我理解的人,就会

2、漫无目的,随波逐流。自我理解会给人们指引自己的生活方向拟定坐标。自我理解不仅涉及对自己现状的理解,还涉及掌握自己也许的发展方向。人们的自我生活的核心在于更进一步地把握自己,发掘、运用自己内在的人格魅力。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把握将来方向,使就业更加轻松。大学生就业心理含义特性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含义 就业心理一般是指就业准备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是就业者将带入职业生活的、与职业活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职业准备心理成分和心理活动。 就业,就是参与职业活动。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一项必要形式,是一种与从业者一定知识、技能、技巧和个人品质有密切关系的不断顿地进行着的生产活动。一种人毕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

3、职业活动中度过的,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精神上的重要寄托和经济地位的基本。正由于如此,每一种大学生都很关怀自己的将来职业。国内过去对大学毕业生始终由国家包下来统一分派工作,从1993年起,大学毕业生将不包分派,而采用由学校和用人单位以供需会面、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优录取。毕业分派制度的改革给大学生带来了两样东西:日益广阔的就业自由和日趋剧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获得积极权?这对已经习惯于国家统一分派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问题,必将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大学生们对分派制度改革的心理状态很矛盾,呈现出职业准备心理的复杂性。一方面她们赞成改革,这使她们有了就业自主权;另一方面,她们对改革带来的就业竞

4、争又有着某种畏惧心理,总但愿有个最后的依托和屏障。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大学毕业生属于青年中期,其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性尚未定型,存在着较大的可变性。第二,将来的分派措施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如何杜绝“走后门”、 “摘特权”现象,是许多没有“后门”可走的同窗极为关注的问题。第三,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中小都市、中小公司、基层科研、生产第一线及比较偏远和艰苦的地方急需大学生,而大都市、大机关、大单位不再需要诸多人。社会的各行各业犹如一座宝塔,塔顶只需少量砖石,而塔底则需万块基石。以上状况表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准备心理是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动态过程。(二)大学生就

5、业心理的特性 1.急切感。 一方面,大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和成就欲都比此前增强,想在专业课上发愤图强,或渴望在思想政治上有一种大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就业导致了内心的剧烈冲突。例如,对将来职业的憧憬与自己努力不够而懊悔的冲突就是一种。大学生常常从对别人的结识中结识自己,心中均有一种做人的模式,如能以高原则对自己进行评价,就能形成具有自律作用的健康的自我,并能积极、恰本地结识自己的作用,对新生活的向往将使她们以一种紧张、兴奋的心态,气愤勃勃地投入职业准备。而有的同窗则从分派遭到失败的往届毕业生中结识自己,又不能奋起直追,也是,内疚痛悔、自责和失败情感笼罩了整个自我。大学生是需要急切感的,但急切不

6、应当是压迫,更不能被压垮。责任感。 职业准备中的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格外关怀,并把它们与自己的将来职业联系起来考虑,参与意识日益增长,显示出蓬勃生机和进取精神。但也应当看到。有部分同窗对社会的规定多,而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想得少,对社会的抱怨多,而对自己投身其中去变化落背面貌缺少责任心和勇气。3.忧虑感 职业淮备中的大学生,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担忧是难免的。她们担忧专业才干能否得以施展,担忧职业岗位条件与否抱负,担优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去适应,担忧自己的身体和个性能否符合社会规定。个别同窗甚至盼望永远呆在学校里不毕业,说她一想到走向社会就胆怯。 4。心理水平的倒退现象。尽

7、管大学生有正视现实和走向社会的一定的心理淮备,但由于职业准备心理活动极为复杂,心理状态激荡不安,气质、性格上的弱点会充足暴露,浮现心理水平的倒退现象。重要体现为集体观念淡化,性格暴躁偏狭,意志消沉,以不良手段发泄积怨、私愤等等。 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处在职业准备阶段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颇为复杂,这种心理状态将由大学生活带入职业生活之中,并对她们此后的职业活动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大学生应当在学习期间注意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在职业准备中发明一种良好的心理条件,迎接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活中的挑战和考验。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准备心理成分 大学生的职业准备状态是由复杂的心理

8、成分构成的,涉及如下几种方面: 1情绪或情感成分。 情绪或情感成分,重要是由看待将来职业的态度所决定的情感体验。是积极向往,以兴奋、欢欣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准备一试身手,还是悲观逃避,以沮丧、失望的心情被动地去应付将来职业,两者的情感体验是截然不同、泾渭分明的。此外,由于看待职业的爱好和投身职业的动机不同,亦有不同的情绪或情感。 2意志成分。一方面是自我监督能力,这是大学生建立在自我评价基本之上的对自己行为举止的调控能力。个体能否常常而及时地调节控制行为是其意志品质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是对完毕职业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体行为的控制能力。这两种能力都从各自一种侧面构成了大学生职业准备状态心理的意志成分。

9、 .定向成分。 一种大学生与否具有有关将来职业活动的特定和必备条件方面的知识和观念,是职业准备中职业定向的心理基本。例如,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活动特点和条件是不尽相似的,如果对此不甚理解,定向就难以实现。此外,与否理解某种职业活动对个性有哪些规定,也影响定向的科学性。 4操作成分。 一方面是掌握职业活动的方式和措施,理解其操作性特性。另一方面是掌握该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其分析、比较、综合和总结过程等。 .评价成分。 这里的评价是自我评价、自我鉴定。例如自我评价自己的职业准备状态、适应能力等。在求职过程中,充足发挥强项和长处,挖掘和发展自身潜力,从自身的状况出发,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从自己最拿手的事业做起。一定会获得就业上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