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感悟生活书写生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343354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慢走感悟生活书写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慢慢走感悟生活书写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慢慢走感悟生活书写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慢慢走感悟生活书写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慢慢走感悟生活书写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慢走感悟生活书写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慢走感悟生活书写生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慢慢走,感悟生活书写生活黄燕 重庆市实验学校教书十几年,觉得学生的作文越来越让人感伤:越来越多的学生看不到生活的美丽生命的精彩,眼里更多地是看见生活的无聊乏味;感受不到父母师长的关心呵护,心里更多地是满腹的牢骚怨怒。作文中充满了夸大的牢骚、怨恨甚至诅咒。文章内容陈旧空洞,或多写往事,有的甚至小学事一写三年,套话成篇;或罗列生活,堆积细节,缺乏提炼,仅仅是对真实生活的“杂碎”的陈列,没有艺术的美感。追根溯源,是学生们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狭小空间,而漠视自己身处的世界,受当今世俗文化的影响,没能体味人生的趣味,享受趣味。他们生活在这世界,绝少对自己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多一分关注:他们作为重庆的孩子,不

2、了解身边的重庆;不曾用心感受重庆的春花秋月,山山水水;无心去感悟重庆的人文风情。匆匆忙忙在人生的青春岁月里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这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他们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牢笼,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可惜的事啊!对他们而言作文也理所当然成了件苦差事,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想当然地编造一篇“合情合理”的“文字组合”应付交差。这样的人生会多么的无趣,这样的精神状态怎不叫人忧心,这样的作文又如何能熏陶情感,启迪智慧,发现自我,发现社会,并在发现中实现生命的开发与提升呢?“写作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唯一源泉。任何文字皆是对人类生活的描摹、判断和感想。作为教师要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引导他们不要只身陷于自己

3、心灵的苦闷里,要睁大眼睛深一层去认识生活的美,为作文引入无穷无尽的源头活水。美的对象可以是人生的、社会的、自然的,学生只在心里寻找美的踪迹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怎样飞翔,小花清晨舒展的姿态,回忆远路和僻境,意外的邂逅,在这许许多多的事物里,经验里,去发现美,感受美,并用笔去描摹美,传达美。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是思想的闪光。在发现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写出来。于是我将作文教学重心放到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生活、人类生活、文化生活的美上去,并以此锻炼、陶冶和修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身

4、边观察积累素材,在重庆文化的熏陶下感悟生活,指导学生不仅要写内容真切充实的作文,也要书写“鲜活”的作文,而不去写空有其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假作文。让其认识“写作是对生活的升华。只有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再把精彩的部分加以渲染和烘托后才能成为可圈可点的艺术作品。写作留下的一定是最能表现生活本质的,能够给人以美感的精华部分。”一、走进自然,书写灵性美文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景物,“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是存在着的!”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云飘雪降、山海湖泊、城镇村落、街道庭院它们都值得我们去感受生命的美,感悟自然的哲理,用诗的语言去讴歌,用理性的文字去张扬。重庆是有自己鲜明风格的一座城市。山环水

5、绕,别有风光。长江和嘉陵江在脚下永不停歇地奔腾,铸造出刚强的灵性和独特的气质。春天有繁茂的花;夏天有暴烈的阳光、多变的天气;秋天有连绵的雨、阴霾的天空;冬天有大雾弥漫城市上空。景观近的有美丽的山城夜景、植物园、朝天门、重庆人民大礼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远的有大足石刻、丰都鬼城、武隆天坑、长江三峡学校小小的校园里一年四季,依次绽放着香远益清的腊梅,艳红的山茶,鹅黄的迎春花,晶莹的白梅白玉兰,白中带紫的泡桐花,紫红的九重葛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大宇宙之美;诗人华滋沃斯说:“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出的那样深的思想。

6、”这是小事物之美。无论世界大小,一年四季的山城皆有入文之景色, 用笔记录下这富有诗情画意美的生活就是作文。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我指导学生们走出家门, 用心去观察自然,春赏南山花、校园花;秋读连绵雨;冬品雾;夏晤树会江。描写重庆的青苔、小巷、冬雨、夜景、青山绿水一花一叶皆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草木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引导学生放下一切杂念,怀着一份淳朴,带上一份纯真,用一颗感悟的心,走进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在自然中放飞心灵。“取”自然之景,让自然与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

7、火花。从自然之“象”中获得“美”的享受、 “真”的感悟、 “善”的启迪。学生洪靖说:“家乡的八月,太阳控制着整个天空。河面水气氤氲,倒映着强烈的日光。树木的叶子也烤焦了,空气里弥漫着那种热得让人窒息的味道,不再有鸟儿轻鸣,清风拂面。即使偶尔有阵风也卷着焦叶。茫茫夏日,骄阳当空,鸟儿觅食也要避开晌午时分。蝉,却只有蝉,一种只有拇指般大的小昆虫,一直贴在树干上,迎着地阳光,拂着热风,仍无休止叫着。它的呐喊,喊出了对生命的热爱,也向这世界证明它们曾在这世上活过,哪怕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从此,我再也没有厌倦过蝉鸣。不屈的生命不一定要有一个强壮的载体,只要它的生命真正高贵,就算小如蝉,又有何谓?”邓盈潆在

8、夏天的味道中写:“天空依然是那样明亮,镶嵌着亮金色花布似的云彩,点缀在半空的是若隐若现的金边,那是夏天的感觉。只有夏天才拥有这样不暗淡的天空。在鸡鸣起舞的清晨,就已亮透半边天。突然天空灰得像哭过一样,转瞬间一颗颗雨珠顺着大树上亮绿的叶片滑下来,打在我的手上,立刻烙下一个花印。瀑布般奔涌的雨水倾盆而下,像花苞落在地上,可一碰地,就打碎成一粒粒飞溅的水晶。”吴冬羚感悟道:“春有桃,夏有莲,秋有菊,冬有梅,大自然让每个季节都别有一番风味。可是,如果你注意看,无论是万物复苏的春,还是烈日当空的夏,树叶枯黄的秋,甚至寒风凛冽的冬,青苔的身影从未消失过。岩石上,大路边,水沟旁它顽强而自在地生长着,一点点,

9、一片一片只要有一丁点泥土,一丁点水分,一丁点阳光,它就会扎根、生长、繁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它,是强者的化身;它,是勇者的精灵。”这些文字终于不再只有文字而没有景物,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了。它充溢着“语言的美,都表现出好性情,所谓的好性情,乃是心灵真正的尽善尽美。”走进自然,决不是走马观花,而要沉浸其间,去亲身感受自然之可爱,写出至情至性的真情作文。二、体悟生活,书写真情美文台湾散文家琦君曾说:“写作贵在“诚”字,有真心才会有真情,绝不可为文造情。”要真心为文,体验生活中真情真性之感人肺腑。学生只有把目光投向生活,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才能不断撞击其心灵,其心灵深处才能不断溅

10、起色彩斑斓的火花。清明时节,我请学生们回忆逝去的亲人,中秋让孩子们写写团圆的家宴或寂寞,让他们的笔下多一些真情。平日里,让学生们在上下学路上多观察,写写“在路上”的话题作文;在学校里留心,写写“教室里的精彩瞬间”。灾害侵袭,写写“我远方的亲人”;地震来袭,书写“地震的那一瞬间”。时时让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的心灵敏锐而柔软起来,能感悟师长父母们对自己的深情,体会到世间最可珍惜的情谊:“这世间有人无限地珍爱我,有了我他们活着才有意义;我也非常爱他们,没有他们我就不能生活。”带着对人的无限情谊书写自己对生活的真情。董聂华同学在作文中抒发对外公的忏悔真情:“外公在世的时候,我一句话也没对他说过

11、。只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他便瘫痪了,之后就一直坐在轮椅上。每逢我过年回外婆家,总见他坐在家门口,微微地对我笑。由于陌生,我总是装看不见,只顾亲热地和外婆打招呼。而他却总想说什么又咽回去了。六年级,外公去世了。所有亲戚都回乡去为外公守孝,他们跪在灵堂前带着孝哭得厉害。而我一点反应也没有,表兄弟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好象在责备我。外公下葬时,我心中有几许说不出的惆怅,他还没叫过我的名字,心中也有说不出口的悔意,我也还从未叫过一声外公呢。” 学生们从当初认为接受是理所当然,终于到能铭感人间的点滴真情,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一份报答之意。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三、走进社会,书写性情美文重庆被

12、很多人误以为是文化的蛮荒之地,感悟重庆风土人情,会发现它不仅是有自己鲜明风格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溢着文化气息的城市:既有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又有平淡从容的生活韵味。古有不忍国家割让城池,“乃自刎以头授楚使”,向楚王致歉的巴曼子;有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抗清名将重庆忠州人秦良玉。近有二战中,不畏日军大轰炸坚持抗战的“陪都”精神;亦有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与黑暗的殊死搏斗坚毅不屈的红岩精神! 巴渝儿女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重庆人文精神如此丰富,将身边这些宝贵

13、的人文资源作为鲜活的教材,怎么没有滋养孩子的心灵的甘露呢?清明之际,我引领学生去祭扫离学校不远的巴蔓子墓,回味巴蔓子精神;抗战胜利纪念日,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悟抗战艰辛;重庆旧房大拆迁,我便组织孩子们走进小巷,爬上石梯,将重庆的历史镌刻在心间。王林佳同学在短松岗一文中这样写道:“千年前,一位英勇的将军被葬在这山冈上,矮矮的松柏守侯在他的身旁,静静地摇曳着将军也安详地与松柏休憩在一起他,就是战国时巴国的将军巴蔓子。用性命来承担责任,偿还承诺。百姓们清明时分络绎不绝地来为将军祭扫百年后,来往于此的人渐少,偶尔有如今,短松冈已不再如同从前。那些苍劲刚毅的松柏,那些守诺尽责的松柏,那些已将根茎与将军

14、连在一起的松柏,已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消失,幸好将军的墓还依旧。但留下的却只是将军的遗憾与悲凉。墓前只留下一条被两边房屋阴影重叠遮掩的小巷,将军的墓也因年久失修而部分坍塌。目前不再是苍劲的松柏,车水马龙的街道也不再给将军一份宁静。人们似乎已经忘了将军,忘了给将军祭扫的职责,更忘记了他们应该继承的将军身上那份对责任的承诺与信守。他们说记得将军,却将他的墓冷落在一旁;他们说将军是城市的象征,却未真正地传扬将军的信念。让人不禁叹道:将军墓前巷道深,两旁尽是无目人。碧血曾溅短松冈,却得冰心墓中存。 ”糜琳同学写小巷:“那幽幽的小巷,你一拐进,就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长满青苔的石板路,沧桑的泥墙,接着便是

15、灰色的瓦构成的一幢幢栖身的小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就在这里歇息。小巷的宁静驱走他们无奈的叹息;小巷的平凡托住了他们无力的身躯;小巷的祥和温暖着他们孤寂的心灵。行走在青石板路上,微风轻吻着你的脸,飘落的叶抚着你的肩,有的还顽皮地栖在你的肩上。偶尔会听到甜美的儿语,清脆的童声,与簌簌的落叶,交织成一幅和谐平凡的幽巷图。小巷,你的平淡让我陶醉。平淡就是不炫耀,不自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淡看人世,复得返自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受辱不惊,云游天下,潇然洒脱。在诱惑面前守一份平淡,可换云淡风轻;苦难面前持一份平淡,可见柳暗花明。人生如小巷,平淡、宁静,却令人回味。”赵

16、珂忆同学写石梯:“继续往前走,到了小巷的深处,那是一坡石梯。只是不同于城市里那整整齐齐、工工整整的长方形。它只是勉强呈现出类似的样子,棱角并不分明,模糊得让我以为是弧形。表面也凹凸不平,雨水在上面留下一个个圆形的小坑,甚至在两级石梯相连的地方,还冒出了碧绿的杂草,洋洋得意地摆动自己的枝叶。我静静地看着这石梯,仿佛在看着一位瘦骨嶙峋脸上满布皱纹的老者,而他历尽沧桑的眼中满是淡然。 心中忽然产生抚摸它的冲动,于是轻轻地蹲下身去。冰凉的凹凸不平的石头微微有些粗糙。这是它干瘦蜡黄的肌肤,下面是跳动蜿蜒的血管。站起身,轻轻踏上石梯,或许是石板有些松动吧。我竟感到脚下的石梯在微微颤动,仿佛他在使劲支撑着我的重量。我忽然想起小巷里的那条路,和这石梯多么相似,它们一样苍老却坚忍,一样不屈且高贵。疑问在心里升起,它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踏上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