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34102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赵艳芍一:导入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二:出示目标1、整体感知,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3、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三:课前链接(1)长勺之战的背景资料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是邻

2、国。齐国占有今山东中部地区,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怕遭牵累,想出奔他国。公元前686年,公子小白出奔莒国(今山东莒县一带);齐国大臣杀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公子纠避往鲁国。第二年,公孙无知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鲁国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将要抵达边境的时候,先期到达齐国的公子小白已经夺得君位,即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派兵攻打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鲁军被打败,公子纠被逼死。当时齐桓公刚当上国君,要建立威信,便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年再次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之长

3、勺。(2)简介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四:齐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己读课文,达到通顺。(2)教师提问学生读课文。(3)学生齐读课文。五: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检测:一人读,另外一人译,逐段进行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巩固知识。六:讨论: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解答: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

4、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七:分析人物形象论战前准备请见肉食者鄙 政治远见 何以战取信于民 认识:取信于民的道理从战指挥齐人三鼓反击军事才能下视探望遂逐论战胜原因彼竭我盈敌疲我打军事才能辙乱旗靡敌退我追小结:1.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所以曹刿的智慧体现在: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针对敌我实际,善于把握战机。2.我眼中的鲁庄公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三、鲁庄

5、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八:解析课文,提高认识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4.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提问作答。九:小结课文:通过我们这一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深明大义、深谋远虑的曹刿的形象,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和责任,更加知道了人民才是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课后我们还可以去阅读更多的有关

6、战争故事的作品,感受更多的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十、作业设计:一:解释词语:间:( ) 鄙:( ) 牺牲:( ) 信:( )孚:( ) 福:( ) 鼓:( ) 驰:( )盈:( )二:文学常识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 。2.左传是 史书。相传为 所作。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三:翻译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五:默写填空(一)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

7、兵时机的句子是:(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5、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 )之时。6、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二)课文理解1.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2、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选做题:辨析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 狱 古义:( ) 今义:( )2、牺牲玉帛 牺牲 古义:( ) 今义:( )3、又何间焉 间 古义:( ) 今义:( )4、肉食者鄙 鄙 古义:( ) 今义:( )5、再而衰 再 古义:( ) 今义:( )十一:课后反思得:语文课堂注重课文的朗读。朗读是眼、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原作的一种手段。这节课的朗读、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外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失: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表现的不是太充分。课堂容量大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教师的引导方面不是很到位,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精益求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