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二天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33200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二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二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二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二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二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周第二天1辨析字音井陉( ) 阏止( ) 阏氏( ) 爨具( ) 宿将( ) 三天两宿( ) 星宿( ) 假手( ) 假期( ) 萆薢( ) 裨益( ) 裨将( ) 稗官野史( ) 俾众周知( ) 传飧( ) 遁走( ) 答案:xng;,yn;cun;s,xi,xi;ji,ji;b,b,p,bi,b;sn;dn。2积累文言知识诵读淮阴侯列传第四、五、六、七段,掌握下列文言知识(一)一词多义1. 竟(1)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竟:竟然 (2)竟漂数十日 竟:从头至尾2. 绝(1)绝云气,负青天 (逍遥游) 绝:穿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绝:隔绝(3)吾奇兵绝其后 绝:断

2、绝 (4)从间道绝其辎重 绝:拦截(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绝:绝交 (6)秦之纲绝而维弛 绝:断绝,引申为败坏(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绝:横渡(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绝:停止,消失(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绝 :断绝,杜绝3.致(1)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致:送达(2)致食客三千人 (魏公子列传) 致:招致(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 致:表明(4)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 致:情趣4.倍(1)右倍山陵 倍:通“背”,背向(2)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副词,越发,更加,倍加(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3、倍:通“背”,背叛(二)重要虚词乃1副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于是”“就”。例: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淮阴侯列传)表条件关系,可译为“才”。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竟然”“反而”。例: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淮阴侯列传)可表示对事物范围、数量、程度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2代词。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判断词。“是”“就是”。例: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淮阴侯列传)迁移句: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译 文:孟尝君对他感到奇

4、怪,问道:“这人是谁啊?”左右的人回答说:“他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三)词类活用欲东下井陉击赵 (东,名作状,向东)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深、高,形作动,深挖,加高)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空,使动,使空)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入,使动,使进入)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师,名作状,用对待师长的礼节) (四)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拓宽视野论韩信悲剧命运的必然(下)韩信的人生悲剧在于他的长处为刘邦所利用,他的短处也同样为刘邦所利用。刘邦利用他的长处得到了天下,而为韩信本人带来的只是短暂的荣华富贵;刘邦又利用了他的短处,即他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不能割

5、舍,使他性命不保。考察韩信的经历,刘邦的阴谋能够得逞完全在情理之中。韩信起初投奔项梁,项梁死后又投奔项羽。但他几次向项羽献计都得不到采纳,失望之余便去投奔刘邦。在刘邦那里仍不被看重而出走。幸而得到萧何的全力推荐,韩信终于如愿以偿被拜为大将,从此一心一意为刘邦攻打天下。与此同时,他也不忘向刘邦要求封王。当他重兵在握,又做了齐王,成为楚汉相争的关键人物时,武涉、蒯通先后劝他背离汉王,与楚王、汉王三分天下,韩信都拒绝了。他对项羽派来的武涉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当蒯通指出他为汉

6、王效力,最终“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竭力劝他当机立断时,他仍说:“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从这些话里看出韩信对刘邦充满了感激,颇有些君臣之间的“知遇”之感和“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思想。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刘邦给了他所渴望的一切:才干得到了发挥,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变。他与刘邦之间实际上完全不同于萧何、张良二人与刘邦之间的那种关系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和坚实可靠的私人感情刘邦对张良充满尊敬和信赖;与萧何更是亲密无间,视萧何为绝对可靠之人。而对韩信则完全不同,在使用中加以控制,在控制中加以使用,他从未视韩信为知己。说到底,只是利用他的军事才能而已。韩信则因为个人欲望的满足心甘情愿为刘邦效力,在他

7、的感激之中不免暴露出某种人品上的缺陷:有奶便是娘的卑劣。这就自然而然地决定了他功成名就之后对功名利禄是难以放弃的。假如韩信能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在天下已经统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以实现之后,又认识到自己并无文治天下的才干,从而能主动放弃兵权,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心甘情愿地由功臣变为普通人,那样,虽无王侯之富贵,却仍旧功垂千古,何来杀身之祸?韩信把功名利禄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凭借自己的才干获得了这一切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为了保住这一切而出卖朋友的行为,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都为人们所不齿。钟离昧虽为楚将,但与韩信在过去就有交情,所以在项羽死后投奔到韩信的封地寻求保护。刘邦当然不会放过钟离昧,“闻其

8、在楚,诏楚捕昧”。此时的韩信如出于对朋友的情义而反叛刘邦,他的品格也会有闪光的一面。但他不愿为朋友而失去已拥有的一切,便听了别人的劝说逼钟离昧自杀。钟离昧死前所言也许正是司马迁所想:“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并骂韩信“公非长者”,即不是一个忠厚义气的人。韩信品格上的最大缺点在此被司马迁借钟离昧之口点明。也正是这种品格使他不会有真诚可靠的朋友,因而他后来的反叛显得那么孤独无助,虽与陈郗合谋,却又不在一处,难以密切配合。自己身边则缺少可依靠的心腹之人,倒是有告密的“内奸”:一位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便将其关押起来准备杀掉,是这位舍人的兄弟向吕后告发了

9、韩信谋反的秘密。看起来是一位小人物坏了韩信的大事,带有偶然性,实际偶然中包含了必然:韩信对朋友没有情义,对下人不宽容大度,他得不到必要的拥戴和支持;即使无舍人的兄弟告密,他也决不可能谋反成功。他心胸狭隘自私,又缺乏政治家的头脑,更何况天下刚刚太平,人心思安,引发新的战乱只能使天下人共诛之。而韩信不识时务,仅仅因为个人的名利地位谋反,怎么能不失败呢? 司马迁是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写这一人物传记的。司马迁对韩信的才干与功勋给予充分的肯定,“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对韩信的这一客观准确的评价当然也同时包含了对刘邦杀韩信的否定态度。但司马迁同时也鄙视韩信的人品,揭示了韩信悲剧性格导致其悲剧命

10、运的必然。也许刘邦封韩信为楚王也有深刻的含义,预示了韩信与项羽同样的结局。但司马迁笔下的项羽虽然也有种种性格上的缺点,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弱点,但毕竟不失为一个英雄。他兵败垓下,仍杀伤无数汉兵,最终自刎乌江。他的人生悲剧更多地体现了悲壮的色彩。而韩信的人生悲剧只给人以悲哀的感受。司马迁用大量的篇幅写武涉、蒯通说服韩信背叛汉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何尝不体现了司马迁本人的某种遗憾呢!错过了那样的时机,却在天下已经太平之时“乃谋叛逆”,实在是不识时务的做法,故尔“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既无做帝王的雄心大志和政治才干,那就不如谦虚退让,“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太史公所言极是。古人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云: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信的可悲结局应该对后人有宝贵的警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