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高考第三册语文期中试卷(DOC)(DOC 11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32820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口高考第三册语文期中试卷(DOC)(DOC 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口高考第三册语文期中试卷(DOC)(DOC 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口高考第三册语文期中试卷(DOC)(DOC 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口高考第三册语文期中试卷(DOC)(DOC 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口高考第三册语文期中试卷(DOC)(DOC 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口高考第三册语文期中试卷(DOC)(DOC 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口高考第三册语文期中试卷(DOC)(DOC 11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部班 级姓 名学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皋中专办学点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 学科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 命题人: 范 琴 (说明:请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麓(l) 遗孽(ni) 病殁(y) 疑窦(du)B.伫立(zh) 沥血(l) 黯黮(dn) 赁屋(di)C.契约(q) 攒射(cun) 惊骇(hi) 屠戮(l)D.山阿() 机杼(zh) 干涸(h) 洗涤(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推崇 寒喧 震撼 延宕B.气慨 芜

2、蔓 蕴含 蛮荒C.讹制 深邃 垄断 离谱D.驯化 独裁 荒谬 贯通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喋血(呕吐) 桀骜(不顺从) 媲美(比得上) 沥血(一滴一滴地落下) B.灼见(火烧) 疑窦(孔,洞) 契约(买卖物品的文书) 山阿(凹曲的地方)C.偏安(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 揭帖(指张贴的启示) 瀚海(广大) 热忱(情意)D.攒射(集中地) 肆口(不顾一切,任性随意) 泣下(哭) 清冽(冷)4.下列各项中,对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顺水推舟,及时调整,应对得当,就能化不利为有利。B

3、 看着这倒塌的似乎还在颤动的楼房,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救援人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清理,终于从废墟的夹缝中把这个受伤严重的小男孩营救出来。C 颇具魅力的网络广告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可网络终归有点“虚”,即使再透明,仅凭几张图片,购物者不免雾里看花之感。D 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榜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B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我校如何创建文明校园运动。C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D在三年的高

4、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6.例句使用的论证方法,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例句: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类比论证7.选项中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 )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 人情风正在污染者人们的心灵 金钱的多少 表示着人情的轻重 礼品的贵贱 显示出关系的亲疏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8.对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至于此

5、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A.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说明请愿像煤的形成一样,消耗了生命而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B.运用比拟修辞,形象地说明煤的形成就像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走走停停。C.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说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就像煤的形成一样,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前进一小步。D.运用比拟修辞,形象地说明徒手请愿就像煤的形成一样,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得到很小的胜利。9.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俄罗斯语言只对那无限热爱自已的人民

6、,了解他们到“入骨”的程度,而且感觉到我们的土地的玄秘的美德人,才会全部展示出它的真正的奇幻性和丰富性来。(议论) B.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叙述) C.他的学习热情很高,成绩优秀,数学尤其出类拔萃,除了学校中的功课外,他还阅 读了许多课外书籍。(叙述) D.工商文明是一种与“官本位”完全对立的“商本位”文化。所谓商本位,是指按工商业的基本原则来管理社会事务,工商业者之间的竞争以契约和计算为基础,比的是按技术、创新、成本、质量、价格、服务,而不是比谁的权力最大、谁里离权力中心最近。(说明) 10.下列关于写作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求职应聘信一般

7、由五部分组成,即称谓、正文、祝颂语、落款、附件。如果不列附件,就可视为已完成写作。B.广告语的位置比较自由,它可以独立出现在广告的任何一个位置,一般情况下独立于正文之外,作为广告相对独立的一部分。 C.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写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可用横式结构或纵横结构。D.预约访谈,首先要恰当得体地表达访谈缘由,确定具体的访谈时间、地点和方式。预约前应认真思考预约内容,最好列出提纲。预约过程中要多协商,以消除被访者的顾虑,争取被访者的支持。 二、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24分)(一)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段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 )开枪,死伤至数百人,

8、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 )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 )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

9、语是哪一组?( ) A竟然 不懂 已 也 B仍然 不信 竟 还 C居然 不信 已 尤 D居然 不信 已 也 2和上文中“如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她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目的是什么? A以刘和珍的精神来反衬那些“苟活者。” B说明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 C以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反动派凶残的虐杀。 D赞颂刘和珍临危不惧的精神。 3第段中“无端”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A说明爱国青年只是徒手请愿而已。 B善良温和的刘和珍等青年被人利用,自赴死地,真可怜。 C暗示青年们的请愿是无缘无故的。 D进

10、一步揭露反动派镇压无辜青年的下劣和凶残。 4. 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 ) A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 B因“出离愤怒”而说不出话来。 C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二) 汉代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批判家。他写的论衡,专门批判古书和传说的错误理论有据,言之有理,表现了很高的独立思考的才华。他所以有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他博览群书,贯通百家。王充家贫,买不起书,只能常到书店看书。那时的书电比现在的某些书店开明,可以让顾客阅读,结果造就了王充这样的人才。爱因斯坦应该算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了。然而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

11、物理、数学等方面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然而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有重要的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独创性常常的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科学研究的艺术)知识渊博的人简介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这样便大大减少了受骗上当的机会,使人生少走许多弯路。“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鲁迅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

12、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读书杂谈)可是,这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吗?的确,我们的精力,主要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逐步扩大“根据地”而走向博。然而这不是说,学专业时其他的书一律不能看。那“应做的功课已完”的余暇虽少,但积少成多。看课外书刊,时间长了,接触面宽了,了解的问题便多,于是就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这样,知识之球,便越滚越大。反之,不博览,知识面便窄,懂的东西就少;懂得少,对许多事物便不感兴趣,从而也就越不想

13、多看专业以外的书,于是便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不仅读书如此,世界上许多事物,发展下去,都有这两种循环的可能。我们应力争前者,千万不要卷入恶性循环的涡流 中去。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为什么”和“怎么办”。前者追究原因,后者提供对策。只有搞清原因,才能想出办法。办法通常是多样的,必须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写了一本书,名叫选择的必要,他非常重视最佳方案的选择。此外,“可能吗?”有时也很重要。解放前曾流传有人常年不吃东西;今年有宣传各种天外来客,诸如此类,惑人耳目。真是“当时黯黮犹承误,末俗纷坛更乱真”。更有甚者,一些政治骗子出于小集团的利益,把某些人和事吹得神乎其神,愚弄天下,尤其可恶。碰到这类事,就得采取科学态度,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多问几次“可能吗?”“合乎自然规律吗?”“合乎情理吗?”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陈献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