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32812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论文)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论文)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论文)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论文)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论文)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论文)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论文)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毕业论文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作者:易海凤学校:江西师范大学年级:09级语文教育指导老师:周兴泰老师浅析李清照前期词风易海凤2013年10月摘要: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所作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于委婉细腻之中,咏抒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来。十八岁嫁给家庭环境同样优越,而且爱好志趣相一致的赵明诚,婚后两人生活甜蜜。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主要抒发了少女的欢快无忧;少妇的幽怨多愁,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前期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2、。关键词:李清照 前期词风 欢快无忧 幽怨多愁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1084年生于济南。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里,她的父亲李格非,做过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对历史、文学、书法均有较高的造诣。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所以其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是善于抒写女性情怀的杰出词人,在宋代词坛上有很高的文学地位。相传,李清照十二三岁时,不但人长得秀丽清越,诗词作品更大有可观,美女兼才女之名不胫而走,传遍了汴京。当时有一位太学生赵明诚,父亲赵

3、挺之是吏部侍郎,可谓官宦世家,眼高于顶,迄未选定婚配对象,一日读到李清照的一阙点绛唇,便道:“安得娶此词女为妻,则了无遗憾矣!”寻寻觅觅,赵李两家终于缔结秦晋之好,时年李清照十八岁。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是封建社会中难得的美满姻缘。双方不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的家庭背景条件,而且爱好和志趣相一致。婚后两人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生活,绮窗画眉,绿荫对弈,觅词填句,互竞巧思,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之中。当赵明诚离开她时,这个不堪寂寞的少妇,不免黯然神伤,顾影自怜,写出了醉花阴、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王朝,身罹国难、饱受战祸之苦,词的内

4、容也有明显的分野。若以1127年的大变乱为界的话,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主要是通过描写闺阁家园生活,抒发了少女的欢快无忧,少妇的悠悠思情、绵绵愁肠。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前期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一 欢快无忧的少女时期李清照出身于名门望族,生活于富于文化氛围的家庭,但她的生活情趣却不在声色犬马,生活理想却不是养尊处优,而是潜心写作,钻研学术,优游于浓郁的学术和艺术气氛中,因此养成了喜爱文墨、游冶溪塘、吟啸花月的雅兴。如格调欢快明朗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

5、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小词写出了清秀的意境,不仅体现出少女欢畅的游兴,藕丛争渡的场景,更显示出少女的天真活泼、争强好胜,写出了一种小女子的活泼开朗,聪敏要强,天真烂漫。这首小词,是女词人对昔日游兴生活的回忆。词中的水乡画图,既是回忆中的幻景,又是现实中的真景;词中人物的心理、情态、动作和环境气氛栩栩如生,如在读者眼前。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清照青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她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发芽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

6、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又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词写少女初次萌芽的爱情。在词中她热烈地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捕捉种种细致而杂的感情变化写入作品。词的上片写玩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正是作者那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

7、之美。下片写词人乍见来客的种种状态。“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做了精确的描绘。“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使少女的顽皮可爱跃然纸上。以精湛的笔墨描绘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明大白的去见的微妙心理。然而最后她还是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看他几眼。活灵活现地画出一个天真憨痴、妩媚多情的少女形象。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淑女形象。她的这种形象

8、既不同于古代贵族少女眷恋湖光山色,也不同于一般少女无聊地游山玩水,而是寄情于山水,托怀于自然。二 幽怨多愁的少妇时期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后,李清照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她的这类词数量多,成就也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自肺腑中流出,因而真挚、纯洁、深沉,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她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内心体验。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一路写来,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意象或隐或显,时露时藏,于词中的结尾处猛然出现,如群山的高峰,爆亮的灯蕊,令读者震动、深思。从中可见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特点,也有作为文化女性多愁善感的一面。因此她

9、的词就格外的委婉细腻,真挚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别有风致。如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婚后夫妇二人恩爱异常,感情十分融洽。一旦离别,即便是短时间的分别也会给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带来深闺独处寂寞无聊的愁苦。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这就表现了一种难解的相思之意。夫

10、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又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词又作九日或重九,是作为重九怀人词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意蕴极其含蓄,表面上是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写得是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写秋凉情景,是薄雾浓云,这种阴郁的天气郁闷难耐、清冷孤单,独坐在室内百无聊赖地看着香炉里瑞脑香袅袅地青烟,消磨着无尽的寂寞哀愁。寥寥数语就写出了白天的愁闷漫长,把

11、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勾画了出来。在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之后,紧接着是佳节又重阳,此乃弦外之音,暗示当此良辰佳节,丈夫不在身边。古人对重阳节非常注重,是亲人团聚、相携喝酒、登高之日。一个又字有着非常浓郁的感情色彩,突出的表现她的伤感情绪。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孤眠,纱厨独寝,该是怎样一种孤衾难眠的长夜呢?半夜凉初透不仅仅是时令转凉而带来的感受,而是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写出了夜晚的孤独寂寞。下片更进一步抒怀,黄昏时节,独自把盏赏菊,已自神伤,而此时的菊花开得极盛极美,而暗香盈袖更显孤独难堪,暗指她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写出了黄昏后独酌的幽苦。后三句,写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使人愁思更深,以

12、黄花来比喻人因相思而憔悴,衬托出莫道不消魂的深意。而一个瘦字,在整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愁字推向了最高峰。这三句描绘形象生动,言情蕴藉,深情苦调,为千古名句。此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倍道相思之苦和青春易逝的尖锐感受。“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可以看出,李清照在爱情的表露上,既大胆、真率、热烈,又婉曲、深挚、爽快。前期作品中,在婚前和婚后的词里可以看出李清照女性柔情的一面,反映在词里是清丽、活泼、缠绵、柔婉,但仅限于闺情一类,反映面比较狭隘。虽说如此,但是李清照前期的词并非一无是处,像是“

1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脍炙一时的名作。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注释: 陈新璋 唐诗宋词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 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宋辽金元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钱世明 李清照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年5月 陈新璋 唐诗宋词概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 陈新璋 唐诗宋词概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参考文献目录1 、陈新璋 唐诗宋词概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2 、钱世明 李清照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年5月3

14、、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宋辽金元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4 、韩湖初 陈良运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2年7月参考文献摘记李清照(1084-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学者、文学家,母亲也是官家之女,有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小颖悟,多才多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她“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18岁与当朝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赵爱好金石书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二人感情甚笃,又志趣相投。二年后,赵明诚任官,以后,因父亲受官场党争的牵累,赵明诚罢官,与李清照屏居青州达12年之久,二人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和诗词写

15、作,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37岁时,赵明诚起知莱州,次年李清照相随,直到43岁,赵明诚移守淄州,李清照才返回青州。当时已是靖康年间。靖康之变,北宋宣告灭亡,朝廷君臣南逃,高宗即位于南京。金兵南侵的过程中,赵明诚存放在青州的大批金石书册毁于兵 。接着,赵明诚奔母丧于金陵,后知金陵,迁知湖州,又染疾于建康,李清照奔赴照料,不久赵明诚病逝。时李清照46岁。此后,随着金兵节节南侵,朝廷南迁于临安,她也不断迁徙,先后到过洪州、台州、温州、越州、衢州、临安等地,除了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之外,令她痛心疾首的是随行所带古籍文物几乎散失殆尽;令她担惊受怕的是有人诬告她丈夫生前暗中通敌,她为了辩诬而耗尽资财,心力交瘁。此后她长时期过着清寒凄苦的生活,直至终年。从以上可知,李清照的前半生生活比较安定、幸福,靖康之变以后,她经受了国破、家散、夫亡的变故,精神上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在颠沛流离、孤苦无依中走完自己的后半生。家国的变故使她不能继续过平静安宁的生活,她的视野却因此而超出了闺阁家园的局限,扩展到国计民生。面对王朝对敌妥协,她曾愤慨地写诗谴责。夏日绝句诗写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然,她的正义感只不过是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