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32622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涵义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和信用为经营对象的金融中介机构。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多种业务活动的组织和营销; 商业银行的管理是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多种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监督。 【例题单选题】商业银行的经营是指对其所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的( )。 .组织和控制 B组织和营销控制和监督 D.筹划和组织对的答案B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 .商业银行的经营重要涉及如下内容:()负债业务的组织和营销;()资产业务的组织和营销;(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商业银行的管理重要涉及如下内容:()资产负债管理;

2、()财务管理;(3)风险管理;(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主线,管理是为了保证经营的效率,服务于经营,为了更好地经营。因此,两者是互相联系、互为依托的。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一般把安全性、流动性、赚钱性归纳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三大原则。 1.安全性原则 资金经营安全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也是实现资金流动和赚钱、保持银行良好信誉的前提,被视为三大原则的首要原则。 2.流动性原则 银行的流动性体目前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1)资产的流动性,即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条件下可以迅速变现的能力; (2)负

3、债的流动性,即银行在需要时可以及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 3.赚钱性原则 赚钱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 商业银行作为公司,追求赚钱是其经营的核心目的,也是其不断改善服务,扩大业务经营的内在动力。(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原则既有联系又有矛盾。一般说来流动性与安全性成正比,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就越有保障。然而,流动性、安全性与赚钱性成反比,流动性越高,安全性越好,而银行赚钱水平则会越低,反之则相反。 (三)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原则 .经营与管理原则的确立与发展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4、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三原则”的调节更加符合国内市场经济发展、银行改革与经营的实际。 2.经营与管理原则的特点 国内确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与国际商业银行通用的经营与管理原则在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又有所不同:()拟定为“效益性”而不是“赚钱性”。效益性既涉及银行的经营效益,也涉及宏观经济效益,国家规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将自身的赚钱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国内商业银行“三原则”的顺序与国际银行业“三原则”的顺序完全相似,表白国内在入世后迅速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四)国内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规则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 一、商业银行经营概述 二、商业银行经营的组织:业务运营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重点

5、) (一)老式的业务运营模式老式的业务运营模式是以层级管理为特性,以层级中的每一种业务单位(网点)为基本,以业务前后台一体为核心的方式。(二)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 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是在信息技术有效支持下,实现营业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化、工序化,后台交易解决集中化、专业化,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运营的整体效率、强化风险控制的目的。新的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前后台分离。 具体是: ()前台的营业网点从会计核算型向服务营销型转变,其重要职责是产品营销、柜台服务以及风险控制; (2)后台重要负责核心业务系统运营维护,集中解决非实时业务批量交易、财务核算以及业务稽核监督,涉及集中运营、集中录入、集中交易、

6、集中核算、集中金库、集中监督等事项。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与老式的业务运营模式相比有如下长处: (1)前台营业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化、工序化。 (2)实现业务集约化解决。()实现效率提高。 (4)提高风险防备能力。 ()大大减少成本。 三、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市场营销(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涵义 (二)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 所谓关系营销就是将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建立、培养、发展作为营销的对象,以推动其中间产品销售的一种理念。关系营销与老式营销的区别是对顾客的理解。 四、负债经营 (一)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 负债涉及存款、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存款。 (二)影响存款经营的

7、因素 1支付机制的创新。支付机制是指一种用于资金转账,进行支付和债务结算的系统。 2.存款发明的调控。 3.政府的监管措施。 (三)存款经营的衍生服务钞票管理 1.钞票管理服务产生的背景 Q条例 是指美联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一系列金融条例中的第Q项规定,其内容是:严禁联邦储藏委员会的会员银行对它所吸取的活期存款(30天如下)支付利息,并对上述银行所吸取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当时,这一上限规定为2.5%,这一利率直至1957年都不曾调节,而此后调节次数频繁,它对银行资金来源去向都产生了明显影响。 “Q条例”成为美国创立立货币市场基金的最初动因。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处在低谷,形

8、成滞胀现象。由于“Q条例”有关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不得超过2555的规定,使得公众对存款越来越没有爱好。而在10年,美国国会取消了“Q条例”中有关10万美元以上存款利率最高限额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对存款小户的利率歧视。于是,货币市场基金应运而生将小户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大户的姿态出目前金融市场上。 在美国需要这种服务的客户多是大型的国内公司、跨国公司、政府机构以及其她存款人。这种需求的增长因素重要是由于Q项条例的限制,使存款利息收入低于她们在市场上的增值收入;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增长了持有闲置资金的成本;支票托收程序效率低下以及吸取存款和支票托收方面的地区限制导致大量在途资金。 2.服务的内容 ()资

9、金管理类服务:涉及余额报告服务、存款汇总服务、锁箱服务等。 (2)资金控制类服务:涉及控制支付的服务、应付汇票服务等。 (3)账户完善类服务:涉及账户调节服务、同业钞票管理服务等。 五、贷款经营 1选择贷款客户 选择贷款客户的实质是选择市场和开拓市场。贷款客户选择重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客户所在的行业。 第二是客户自身状况及贷款用途方面。一方面是客户的资信状况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客户的财务状况。第三是贷款者所要投资的项目、项目的优劣、市场前景如何等。 要完毕对客户自身及项目的理解,一般银行的信贷人员要完毕三个环节: (1)贷款面谈。(2)信用调查一般采用信用的5C原则,即:品格(Char

10、ate)、归还能力(Capa-ty)、资本(Cptal)、经营环境(Condit)和担保品(ollateral)。 (3)财务分析。2.培养客户的战略 3.发明贷款的新品种和进行合适的贷款构造安排 进行合适的贷款构造安排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发明贷款的新品种,这对于贷款客户可以按期归还贷款是十分必要的。 .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的其她产品 六、中间业务经营 (一)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 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中间业务继续进一步发展,由注重产品推销发展到注重客户、与客户建立更为稳定的关系,使中间业务产品的效能得到更深的挖掘,使其价值更大化。 (二)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 中国人民

11、银行发文明确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一部分投资银行类业务,文献对业务种类和范畴做了规定。这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机会。 重要涉及: 一是下大力气,拓展、完善结算服务。 二是扩大代理业务范畴。 三是完善银行卡功能,改善用卡环境。 四是积极开拓与资我市场密切有关的投资银行类业务。 五是积极拓展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务。 (三)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 1.不断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改善既有产品 (2)组合既有产品 (3)模仿其她产品 2.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 要做好中间业务经营仅仅开发新产品还不够,还要特别注意开拓和发展客户,与客户建立更稳定的关系,要实现这一点,做好关系营销十分重要

12、。 第三节商业银行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管理制度。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经历了如下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 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在“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基本上形成的。 2.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能从资产与负债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角度,把资产负债作为一种整体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来研究,因此这一理论是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13、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 ()规模对称原理 (2)构造对称原理 (3)速度对称原理(归还期对称原理) (4)目的互补原理 (5)利率管理原理利率管理原理有两个方面: 差额管理。所谓差额管理,也就是使固定利率负债不小于固定利率资产的差额,与变动利率负债不不小于变动利率资产的差额相适应,从而不断保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赚钱性三性的均衡。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管理。 (6)比例管理原理 比例管理是通过各类比例指标体系约束资金运营。比例指标一般分为三类:即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赚钱性指标。 【例题多选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速度对称 .目的互补 C.

14、构造对称D.规模对称 E收支对称对的答案BCD .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1)资产管理:涉及准备金管理、贷款管理和证券投资管理。 (2)负债管理:涉及资本管理、存款管理和借入款管理。 (三)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199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量管理的指令性筹划,改为指引性筹划,在逐渐履行资产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本上,实行“筹划指引、自我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1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具体分为监控性指标和监测性指标等两大类。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其中反映资产负债比例方面的指标重要体目前风险水平这一层次上。.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条件 (1)二级银行体制 就是有专门行使调控和监管职能的中央银行和专门办理资金融通业务的商业银行。 (2)灵活有效的资金运作市场 (3)灵活有效的资金调度体系 ()严格规范的财务分析制度【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资产负债管理指标的有( )。 A.资本充足率指标 B.资产流动性指标 C.存贷款比例指标D.存款成本指标 E.贷款质量指标对的答案ABCE 二、风险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