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32573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一在为期短暂的假期中,我读了我国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的是汉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争王称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国的刘备,赵云,诸葛亮,关羽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夏侯兄弟吴国的孙坚,孙策,孙权三父子等等。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作者运用灵活的笔法将每一个人物描写得十分到位,仿佛回到了当时的时代一个红面长髯的美髯公关羽和黑脸大嗓门燕人张飞就在你身边一起喝酒吃肉一般。我读完这部作品后深有感触。用兵如神的曹操,诸葛亮,司马懿,武艺高强但有勇无谋的吕布,十万军中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

2、说曹操是个奸雄,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这部作品之后对曹操却有了另一种看法。我认为,曹操也能称得上是一个英雄。虽然他多疑善妒,但却十分有军事才能,也有识人慧眼,所属从将无一不是一代豪杰。为了笼络关武圣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开恩,倘若曹操没有这份大度与识人慧眼,想必魏国也不会有当时那般规模成就,而且他还是一位诗人,所作诗中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于他的天性多疑,将华佗处死在牢房里后无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枭雄就这么死于自己的多疑心中。除了曹操这个最具有争议性的角色外,诸葛亮也是前百年来人们讨论不休的话题。诸葛亮是否那么神,我认为诸葛亮神

3、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对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过分析人心来设置计谋,敢问有这样的人作为对手,谁有能不胆颤心惊呢?而与他对敌的魏国军事司马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两人在战场上的而屡我诈你来我往是三国演义当中最具有思考价值和空间的地方。诸葛亮因用错马谡错失街亭,面临败军死亡之际一手空城计天下皆知诸葛戏司马,而出师表又是千古绝唱。诸葛亮似乎已经成为了我国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却有了另一种想法,这大胆的想法将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大家都知道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机不慌不忙在城上弹琴,用一计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复看着这段空城计

4、,后来总结出了几个问题。诸葛亮身处城池之上弹琴,司马懿率领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司马懿竟然恐惧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万人马。先不说有没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么亦可派出一只分队伍进去探探虚实,为何琴弦一断就吓得全军撤退,我想来想去得出了一个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大家都明白在几十万大军的噪音下司马懿是不可能听得到诸葛亮的琴声的,我相信诸葛亮也深知这点。但是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弹琴呢?原因就是弹给司马懿看。与其说司马懿和诸葛亮是宿敌,倒不如说他们两个是知音啊。弹琴正是暗示他们之间的知音关系。司马懿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不顾儿子劝阻强行带走了整只大军。不是他抓不到诸葛亮,是抓了诸葛亮之后自己也就失去了价值。战国

5、时期的猛将韩信就是好例子,一生专心听命于刘邦,帮助刘邦取得了皇帝之位,然而刘邦皇帝位子坐稳了之后,韩信就成了牺牲品,被刘邦暗杀了。司马懿和诸葛亮正是知道这种狐死狗烹的道理,所以才会有空城计一说。如果他抓住了诸葛亮献给了曹家,那么自己也就没有用了,甚至是对曹家最大的威胁所在,自己不被铲除才怪!有才华他会留你?杨修怎么死的?正是诸葛和司马两人都想到这点,所以诸葛弹琴暗示两人知音关系并合作上演了一计空城计。到了最后时光变迁,还是司马氏笑到了最后,统一了三国。这就是司马懿的睿智之处。也正好符合开篇所讲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理。三国演义交给了我许多道理,也让我有很多的思考。做人要学习关羽的忠心,刘备的仁

6、德,赵云的勇敢,陆逊的谦虚。而多疑的曹操,自负的杨修,鲁莽的吕布和贪婪的董卓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一次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细细发掘品味,领会其中奥妙和道理,三国演义当中所包含的内涵十分庞大,是一部经得起反反复复阅读的好书,陪伴着我们的成长,带给我们自主的思考。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二读了三国演义后,我对里面的人物特别感兴趣,每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今天,我简单地从五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来解析下。我们先来看下三国里最具争议的人物,枭雄曹操。此位大咖级人物,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他。曹操在“三国”里的人设第一位就是奸诈,他的“使诈“贯穿了全书。先来看看他主导了一场著名的事件“挟天

7、子以命不臣“。曹操看到汉献帝无法统一全国,复兴汉室,就骗他说:“这里没饭吃,去我那儿附近吃个饭吧。”就这样,献帝这个饭一吃,再也走不掉了。从此汉献帝被曹操所控制,利用汉献帝的名义,发号着施令。如有不从者,就高举着”正义“的旗帜攻过去。实属奸诈至极。在战术运用中,曹操更是“奸诈“。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大军初胜两场之后,曹操命令退守官渡,不仅缩短了防线,而且也缩短了补给线。让大军能及时修整,得到粮草供应。而袁绍同学,则是深入敌境,却延长了补给线。也就是这样子的战略性撤退,使曹军取得了官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但曹操也是一枚爱国人士,比如当时关东军打董卓时,就曹操一人前去救皇上汉献帝,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

8、毫不畏惧。还比如董卓专权时,曹操带着宝剑要去刺杀董卓,虽然后来不顺利连宝剑也被“没收”了。在诸多关键时刻,在没人敢出头时,只有曹操愿意挺身而出,彰显了他爱国和勇气过人的品质。除了执念的“爱国”,曹大咖还有仁义的一面。在官渡战役打败袁绍之后,曹军在袁绍营地,搜出了他部下们和袁绍暗中勾结的信件。很多人建议曹操把这一干人等,全部抓起来杀头。而曹操却说:“当袁绍力量很强大的时候,我自己都保全不了我自己,我又怎能责怪这些人呢?”于是他只是下令将信件都烧掉,不予追究了。曹操想要成就大事,就要去团结众人,不能过分苛求别人,要有一定的宽容和仁义。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也许东汉末年,就需要像曹操这么一

9、个亦正亦邪的大人物去推动历史的前进。说完曹操,咱们来侃侃刘备这个“打工仔”吧。说到“仁义”第一名,三国里非刘备莫属。在曹操攻下荆州,刘备从荆州南撤时,曹操派兵紧迫追击。在这种危急情况之下,刘备仍然愿意放慢脚步,收留和照顾荆州人民。这一举动,妥妥赢得民心。包括后来人民挨饿,刘备义无反顾开粮仓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刘备,自然在“三国”中分得一瓢,所谓民心所向。可我们这位“仁”兄,却不够聪明,尤其在战术上,和曹操比差远了。这不,在夷陵之战中,吃了大亏。当时孙权部下陆逊带着军队假装不断地往后撤退,一直撤到一个叫“夷陵”的地方。那个地方处于峡谷之间,地势狭长,谷口狭窄。刘备居然在峡谷里“安营扎寨”,浩

10、浩荡荡地扎下几百里军营,这一切正中陆逊之计。面对扎在环山峡谷里的大军,陆逊开始他的表演。他直接谷口一堵,大火一放,刘备军营大火焚烧,刘备自己带着一身焦味仓皇逃窜。这就是刘备智商导致的“火烧七百里连营”。还好后来他请来诸葛亮相辅,否则光有仁义也无法立足呀。当然成大事的人,必然有谋略和心机,甚至有一点“不仁义”。刘备在入蜀时,本来和孙权商量好一起进益州的。结果刘备非但没有等孙权一起,还把路给孙权堵住了,搞得孙权没办法到益州。刘备进入益州后,明面上帮助刘璋抵抗北面的曹操,实际却在暗地里收买人心。等时机成熟时,逼着刘璋交出蜀地。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刘备也没得选,他今天不诈敌人,明天可能就要被敌人诈了

11、。对人民和部下仁义的刘备,对敌人是很不仁义的。最后,来说下丧心病狂的董卓。此人在宫中专权,自说自话废了一个皇帝,惹得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要讨伐他。可就算这样,他还是不消停,要迁都。迁都之前,他把洛阳城里的几千个富人全部抓起来,拖到城外杀掉,没收他们所有的财产。还将洛阳城老百姓强行赶出城一同迁往长安,一路抢粮食,抓妇女,无恶不作。他临走洛阳城时,居然还放火烧掉整个洛阳城。董卓如此没有人性丧心病狂,失去民心,自己也没好下场。他死的时候,全城人民欢呼,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哪怕曹操专权,他也没有过于残暴。所以曹操可以得十六个州,而董卓什么也不是。三国演义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故事精彩绝伦,值得

12、不断深入地品鉴。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三三国演义,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各具特色的人物更是家喻户晓。而我,最欣赏有位伟人称赞“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的“办事之人”诸葛亮。现在我们常以“藏龙卧虎”比喻未被发现的有才能的人。而魏晋时期早年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正是如此一位“卧龙”。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刘备一而再寻而不遇。这“卧龙”且不是条随意屈身而事他人之龙。一访路遇崔州平,再访又遇广元公威及诸葛均黄承彦,且皆误认作孔明。朋友、家弟至岳父且皆如此风度,可想而知其人如何地贤德!果不其然,三访之下刘备等人终见得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

13、,林不大而茂盛”的卧龙岗中之卧龙。诸葛亮,乃一“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之人。一轴画挂于中堂,便足他侃侃而谈。“三分天下,后取中原”一席话更为一鸣惊人。而当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之时,诸葛亮却没有轻易动容。谦虚道是:“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亲眼见到刘备心意甚诚时,才愿为效劳。可见诸葛亮之理智与心为苍生。再当刘备拜献金帛,他“固辞不受”,不为钱财动容。而最终接受的是刘备心意。又见其心身正直。临出山之时,他对家弟诸葛均所说最后一句话,既叮嘱“勿荒田亩”又道“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这位胸怀大志之贤者,在展开他大业的起点,竟是已决定不忘初心,不忘本,决定在

14、功成名就之时不求回报;只救济苍生,再隐归为农。又是何其无私忘己!再道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再以二乔激吴结盟。此后也仍保持防人之心,明察秋毫,明锐发现了前来拜访的周瑜的杀心,在看到关云长的保护后才放了心。论战策之时,他更是与周瑜不约而同写出了火攻的妙计。当赤壁之战战中,周瑜气急吐血体虚之时,诸葛亮更是知晓周瑜担忧于无法得到火攻需要的东南风向,登上七星坛“作法”借来了东南风。这也促成了赤壁之战最后的顺利。只是“作法”怕是虚,而测算天象为实。这又体现了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诸葛亮对于天象测试之精确。而他敢于准确报出风起风落时间,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之自信,这必是真才能之人了。借至东南风后,诸葛亮又毫不耽

15、搁地悄然乘船离开。当周瑜派出丁奉、徐盛二将前去追拿之时,他已与赵云共船。这短暂的时间内,诸葛亮竟已是能看透周瑜气度之小,明白对方眼中不会容下自己,早叫赵子龙相接而离,远离了危险。再见其谨慎。赤壁之战战后,曹操一行人逃至华容,旦见大小两条道路。大路静寂而小路烟火。曹操且算到烟火不过障眼之术,企图让自己误认为小路埋伏军队而大路安全,于是率军走进小路。当他骄傲地大笑诸葛亮乃“无用之辈”时,却是已掉进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陷阱他当面遇上了刘备大将关云长。可见诸葛亮谋略之深,他的智慧毋庸置疑。再是华容路窄后,当云长空手而归之时,诸葛亮却在听得云长所道“无能,因此被他走脱”后料到实为“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

16、意放了”,再次可见其何是“无用之辈”,实实在在是“神机妙算”之贤啊!但他却又道“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又见其公私分明。最后一谈诸葛之死。那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再结盟吴国北伐曹魏。却不想以失败告终。司马懿料到诸葛亮是难逃疾病,却没料到诸葛亮死后仍成功计算于他这便著名的“金蝉脱壳”。诸葛亮死前嘱咐军中将士不可透露他死去的信息,并仍将他的尸体包裹完好置于马车之中。当司马懿浩浩荡荡领兵追来之时,蜀军将士却是迎面杀敌,吓得魏军大惊,误以为诸葛亮未死,逃窜撤离。百姓知后是津津乐道:“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而这位魏军大将军在看到了诸葛亮布的蜀军阵营后也不得不赞叹道:“诸葛孔明乃天下奇才也!”尽管我们与诸葛亮相隔千载春秋,却仍能学习他的智慧、谦虚、谨慎、忠心自此,从隆中对至出师表,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