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I)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322949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I)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I)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I)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I)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I)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I)(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I)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贺兰山和银川平原是沙海中的“绿岛”和绿洲。读下图,回答12题。1贺兰山成为“绿岛”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 B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C冰川融水多,水源充足 D土层深厚,植被茂密2银川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下沉,风力沉积 B断裂下沉,冰川物质堆积 C地壳抬升,河流侵蚀 D断裂下沉,黄河泥沙堆积 某年冬初,黄河部分河段出现封冻,该河段以上出现冰凌阻塞河道,河流水位上涨的水文现象。读下图,回答34题。3黄河已封河段的长度约为 A120公里B

2、170公里C220公里 D270公里4. 下列河流中,有类似此水文现象的是 A密西西比河B伏尔加河C拉普拉塔河D叶尼塞河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回答57题。5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A600米 B900米 C1 000米 D1 200米6下列地点位于处视野范围的为A镇、乙村 B山山顶、镇 C镇、山山顶 D甲村、山山顶7为了将地的铁矿运到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AM线 BN线 CP线 DQ线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89题。8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B甲地为低压中心

3、,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C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 D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9此月份悉尼(151E,34S)的盛行风向大致是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10读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有关该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该月降水多 B从气温变化特点来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 C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最典型 D6月该地区气温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112题。11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

4、积C下沉沉积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12图中、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石英岩、大理岩 B板岩、大理岩 C板岩、片麻岩 D石英岩、片麻岩 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回答1314题。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盛行西风带012(个月)48丙甲乙13甲地气候类型为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14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天然植被春夏长叶秋冬落叶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阔叶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

5、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回答1516题。海拔气温()(南坡)20020010001000210051015降水量(mm)0501001月7月1月7月(北坡)(m)15. 该山脉A南坡为迎风坡 B地处南半球低纬C南坡相对高度大 D北坡自然带数目多16. 山脉基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时的第一天)。回答1719题。17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路线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 B.路线的秋色是从北往

6、南演进 C.路线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D.路线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18影响路线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 A.纬度与大气环流 B.地形与大气环流 C.纬度与地形 D.人类活动19图1中所示区域的寻秋路线数码代号与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 A.-苹果园里硕果累,梯田层层稻花香 B.-草原茫茫牧牛羊,山歌阵阵采茶忙 C.-黄沙漫漫响驼铃,翠竹青青有人家 D.-白雪皑皑入云霄,金色胡杨游人醉 左下图为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右下图为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图回答2021题。20与吉林省相比,该流域种植春小麦的典型优势是 A降水充沛,热量条件好B土壤肥沃,生长期长C光照充足,

7、昼夜温差大 D地形开阔,劳动力丰富21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B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D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下表为某国家四个城市的有关资料。据表回答2223题。城市地理坐标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月7月甲(1224S,13054E)211乙(2348S,13354E)21丙(3154S,11600E)318丁(4254S,14718E)111322四城市中,夏半年盛行风风向基本相同的城市是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23影响丙地7月降水日数多的主要原因是A副热带高压控制 B气流受地形抬升

8、C受海洋西风控制 D受海洋信风控制24甲地(4S,35E)在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间,正午物体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长约为A半个月 B一个月 C三个月 D五个月 下图中M点为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交点。读图回答25题。25若M点地方时为0时,且M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 差为50,则A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BM点的纬度可能为80C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0 DM点距最近的极点约为2220千米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图1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岩层岩层错动1月风向7月风向材料二:下

9、表为图2中甲地(海拔1 800米)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甲地1月7月气温()18.019.2降水量(mm)58.3242.3比较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的差异。(4分)(2)简要说明图中7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4分)据表简述图2中甲地的主要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比较维多利亚湖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拐弯处(丙附近),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可达450010070mm,生物物种丰富。材料二: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

10、图(图1), 甲至丙河段7月水温和海拔变化图(图2)和我国部分水文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表(表1)。第27题图1 第27题表1水文站名称多年平均含沙量(单位:kgm3)长江汉口0.6l6西江梧州(广西)0.345黄河利津24.7丙0.284第27题图2比较7月份、河段水温变化趋势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简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降水特别丰富的原因。(4分) 指出雅鲁藏布江丙河段的含沙量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简析雅鲁藏布大峡谷附近生物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4分) 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十月月考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11、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DBDBBA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BBABBCAC题号2122232425答案BCCD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0分)26.(26分)爱德华湖盆:岩层断裂下陷(2分);维多利亚湖盆: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2分)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2分);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2分)特点:年温差小 (2分);降水季节变化大(2分);原因:地处赤道附近(2分);海拔较高(1800米)(2分);7月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带来水汽,加上地形抬升,降水多(2分);1月受来自大陆的东北风影响,降水少(2分)。西岸多于东岸(2分);理由:无论是东南风还是东北风到达西岸前有经过湖面的增湿作用(2分); 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分)。27(24分)差异:河段水温升高(2分);河段水温降低(2分)。原因:河段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温增加(2分);河段支流多(2分),冰雪融水汇入量大,使水温降低(2分)。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2分);受峡谷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特别丰富(2分)。含沙量小(2分);植被覆盖率较高(2分);人类活动少(2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