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沙僧形象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317040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的沙僧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游记》的沙僧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游记》的沙僧形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游记》的沙僧形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游记》的沙僧形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游记》的沙僧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的沙僧形象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游记的沙僧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关键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抵达西天取得真经的小说。该小说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即使作者对沙僧的描写笔墨不多,但却塑造了一个“以和为尚”、以和为贵、沉稳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沙僧形象,成为了小说中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关键词西游记、沙僧、形象分析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中数沙僧最不起眼,论资排辈,她居老幺。作者吴承恩即使把沙僧放到取经队伍的次要位置上且用墨较少;但作者构思塑造人物形象很巧妙,关键经过两条矛盾线索把握和塑造了沙僧的关键性格特征。那么我从小说情节及结合时代背景挖掘小说的艺术留白手

2、法,分析沙僧的形象及所蕴含的批判意识。一、凝聚师徒团体的调和剂,表现“以和为尚”的精神在西游记小说中,因为在取经途中师徒受到外部矛盾的冲撞挤压,师徒四人内部经常发生裂变的倾向。从小说的小说情节来看,沙僧总是周旋于矛盾的双方之间,找到一个调和的制衡点,用取经的共同目标和利益团结师徒四人,从而化解双方的矛盾继续西行取经,促进了取经事业的顺利完成。总的来说,沙僧既是唐僧处罚孙悟空的求情者,也是悟空和八戒闹矛盾的调和剂,充足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精神,是一个以“和”为“尚”的实干家。沙僧并不是简单的牵马的马童,挑担的挑夫,保护唐长老的保镖,她还是一个凝聚四人团体的思想工作者,说话极圆润,处事

3、随和,能巧妙地化解师徒间的矛盾和师弟兄间的矛盾。在尸魔三戏唐三藏中,猪八戒两次挑拨唐僧和悟空的师徒关系,悟空不但饱受紧箍咒的折磨,还被师父逐回花果山。悟空愤恨而去,以后悟空在沙僧的劝说下重返取经队伍努力解救师父,由此可见,沙僧就是师徒二人关系的调解体和润滑剂。在小说的第四十回,红孩儿为吃唐僧肉,两番纵红光尾随唐僧饲机行事,悟空两次把唐僧推下马,说是妖怪来了,过一会儿又扶唐僧上马,说是过路妖怪。那唐僧认为悟空捉弄人,悟空争辩几句,唐僧便大怒要念紧箍咒,是沙僧苦苦相劝,唐僧才肯罢休。当唐僧被红孩儿的一阵妖风给掠去了,悟空怨师父不听劝,将妖精认作好人家儿女,有些心灰意冷便嚷着说:“弟兄们,我等自此就

4、该散了!”这时沙僧便充足地发挥她的调解作用,把“以和为尚、以和为贵”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散伙的呼声中,沙僧能沉稳应对,说话圆转,有理有据地劝道:“今日到此,一旦具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讥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劝得悟空回嗔作喜,抖擞精神去解救师父。而在第五十五回,八戒嘲笑孙悟空被琵琶精扎了头,沙僧赶快站出来终止大师兄和二师兄的矛盾升级,劝说二哥且休取笑大师兄,劝戒二人想措施解救师父,继续完成取经的事业。二、师父的好助手,任劳任怨在西游记中沙僧原来是一名卷帘大将,只因失手打坏玻璃盏而被贬,从而走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但她却在取经途中成为了唐僧的好助

5、手,不离师父左右,是最忠心耿耿的一个人。取经路上,她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踏扎实实,不计个人得失,没有非分之想,更不像悟空那样好名好胜,也不像八戒那样贪心懒惰。沙僧关键是照料唐僧的起居生活,如“牵马挑担”之类的琐事,但她全部处理得有条不紊。有时候,面对大师兄的责备时,她也是默默地承受着,责备自己没看护好师父。每当唐僧被孙悟空气得发怒时,沙僧总能巧妙地劝慰师父,让唐僧消去怒气,以致在取经路上唐僧会偶然和沙僧商议事情。三、默默奉献,忠于取经事业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难发觉沙僧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默默奉献,忠于取经事业。在取经途中,大多数情况下她全部在默默地做部分力所能及的事,不像八戒动辄在行者已打死

6、的妖怪身上还筑上一钯,嘴里大叫:“此是老猪之功!”(如第70回)像这种事沙僧是不会干的。面对孙悟空的天马行空,沙和尚即使也曾有“嫉妒之意”,却能自我克服,尽心帮助悟空降妖除魔。沙僧通常在两个师兄去降妖时,默默担负起保护师父的重担,为师父保驾护航。当妖怪来袭,明知自己本事低微,也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由此可见,她是一个默默无闻,忠于职守的人。面对重重困难的考验,沙僧能够坚定取经的决心不动摇,能够做到心无旁骛,一心只为取经。而相对之下,猪八戒就想回高老庄做女婿,孙悟空也有回花果山“称王道霸,耍子儿去”的念头,只因头上戴着紧箍未走罢了;唐僧虽无中途而废之念,但也常作乡关之思。沙僧却能做到心无杂念,一

7、心只为成功取到真经。在“四圣试禅心”时,唐僧要她留下招赘,沙僧表示“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由此可见,沙僧是忠心于取经事业的。四、驯顺服从,明哲保身,含有“奴性”比起悟空的大闹天宫和八戒的调戏嫦娥,沙僧失手打坏玻璃盏并不算什么罪过,可她受的苦难却最多。但她却连一点反抗的念头也没有,只是默默忍受。当取得真经,五圣成真时,八戒被授为净坛使者,还当面表示不满,可是沙僧仅仅被授予金身罗汉,却默默接收,没有丝毫争辩的意思。从这能够看出,沙僧是含有奴性的,逆来顺受,缺乏自己的立场。再有,西天路上,她不像悟空、八戒那样骂唐僧“脓包”、“罢软”,而是到处对唐僧表现出最大的驯顺和忠诚。沙僧对取经队

8、伍内部矛盾曾起到调解作用,促进了取经团体的团结,但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却又经常缄口不言,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如在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僧,唐僧误会孙悟空滥杀无辜不停念紧箍咒,而沙僧明知悟空干的一切事情全部是为了师父好,但面对师父对大师兄的处罚和二师兄的三次挑拨离间时,沙僧却没有为悟空说一句话,更没有为悟空说情。纵观整部小说,唐僧数次念紧箍咒,沙僧除了在号山“苦劝”过一次外,其他全部是“唯师是尊”。这表现了沙僧不能像悟空那样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不能像八戒那样表示七情六欲,不敢大胆地追求个性解放,展现了一个奴性和苦行僧的意识。作者借此批判了那些没有立场主见的迂腐朝臣,暗示了当初明朝的专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亟需宣扬个性解放和反抗精神。结语沙僧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和为贵,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却也存在着国民的劣根性逆来顺受,不敢反抗,含有奴性。她的存在调和了取经队伍的内部矛盾,确保了取经团体能够顺利取得真经。因此说沙僧的存在不论从结构设计、情节内容还是人物形象上全部起到了完善西游记的作用和宣扬个性解放及反抗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