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月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30166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月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封线班 级姓 名哈四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2012-10-08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 分:150分第卷(72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国庆节的精神内涵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

2、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

3、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

4、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1.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 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C.中华人

5、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2.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B.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6、,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

7、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

8、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有文集三十卷、

9、奏议表疏、周易解。(节选自宋史卷三八六)注:待制致仕: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 丁忧:遭父母之丧。 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4.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博洽经史 洽:广博B.梓遂罢,桧衔之 衔:抓住C.存中议遂格 格:被搁置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窜:放逐5.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 ( ) (3分)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

10、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5分)

11、(2)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8、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9、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郦道元

12、三峡)(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5) ,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6)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子。”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

13、,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 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

14、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 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 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 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 洪教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