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小石潭记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299870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小石潭记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小石潭记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小石潭记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小石潭记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小石潭记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小石潭记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小石潭记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伐竹取道( ) 日光下澈 (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以其境过清( ) 卷石底以出( ) 全石以为底( )俶尔远逝( ) 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 ) 往来翕忽( ) 凄神寒骨( )( )影布石上( ) 犬牙差互( ) 潭西南而望( )( )悄怆幽邃( ) 心乐之( ) 斗折蛇行( )( )乃记之而去( )( )( )2 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潭中的气氛。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下面各

2、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在文中的横线上

3、填写所缺的语句。4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5翻译下列句子全石以为底。 不可知其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7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探究拓展训练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

4、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 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8 解释下列加点词及前谛视 ( ) 此其所以异也 ( )或远立而濡其首( ) 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 )9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 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

5、.10“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练习二:11本文的作者是_,字_,河东人,_代文学家,他和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之首。1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1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1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5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16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黄生借书说 1. 按要求填空。 (1)黄生借书说选自_,作者是_(朝代)的_,字_,号_,又号_。 (2)“说”是古代的一种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意思。 (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写出3个自己所学

6、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4)课文为了论证“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_,(2)_,(3)_。 2. 解释加点的词。 (1)授以书而告之( )(2)非独书为然( ) (3)若业为吾所有( ) (4)姑俊异日观云尔( )( ) (5)归而形诸梦( )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 )故有所览辄省记辄: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可惜: 为一说,使与书俱俱: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B.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C. 子孙弃者无论焉 D. 若业为吾所有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

7、是( ) 例:若业为吾所有 A. 非独书为然 B.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C. 为一说,使与书俱 D. 而身为宋国笑5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处相照应? 6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7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8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问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问焉以资切磋( ) 所谓交相问难( ) (2)其以义理相咨( )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 (3)轻之而不屑问焉( )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 2“说”是一种论说文体,又称杂说。以阐述义理为裕点,重在说明、申释。唐代 的师说,柳宗元的 ,宋代周

8、敦颐的 等均为“说”体名篇。问说的作者是 ,字明东,号孟涂。14岁时,跟从“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的姚鼎学习古文,深得赏识,后来成为有名的作家之一。 3第1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接着,作者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 , ”,阐述了问与学的关系,以此强调要真学就要勤问。如果把这两个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式,可以写成 , 。 4写出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相对应的成语: 5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写出相应的成语: (1)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2)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3)孔文子不耻不问,夫子贤之。 6第2段中引用古书、古人的论说,说明的观点是( )。 A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

9、有道而正也 B问焉以求一得 C学即继以问也,问且先于学也 D问焉以资切磋 7要想真正学到知识,正确的择问方法是( )。 A向“贤于己者”询问 B向“等于己者”询问 C不择事、不择人而问 D要事事、时时而问 8对第4段的主要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指出“有学而无问”的思想根源是“是己而非人” B这段又字最后强调了“有学而无问”的危害性:小则“师心自用”、大则“为害心术” C这段又字在最后说十有八九的人都是喜欢问的人 D这段又字批评了那些学而不问之人的错误态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

10、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9分析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1)是故贵可以问贱,老可以问幼 贵、贱: 老、幼: (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贤: 10对“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文子”是指孔子,“夫子”是指孟老夫子孟柯 B“孔文子”是指卫国大夫孔围,“夫子”是指孔老夫子孔丘 C“不耻下问”是不以向自己地位低的、知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的意思 D“耻”和“贤”在这里都不作形容词用 11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2)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