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260583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让学生感知人类结识地球形状的大体过程。2.用有关数据阐明地球大小。理解地球基本形状。4.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辨认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教学重点1、观测地球仪。2、经线、纬线的意义及其特点。3、运用经纬网拟定某地的地理位置。4、东西半球划分。教学难点1、观测和使用地球仪。2、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鉴定。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师 生 活 动教学提示与建议第一学时:导入:同窗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像一种明亮的圆球;在十五的晚上,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自己居住的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我们自己却不容易地球的整体面貌。古人如何结识地球呢?我们目前呢

2、?板书: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大小(1) 地球的形状展示地球仪,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是一种球体)引导:地球是一种球体,在今天已经得到肯定,但是这个问题在古代却是有许多的争论。人类对地球的结识,却经历了一种漫长的过程。看教材图p2图1.1,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能完全反映事实(地球真实形状)吗? (不能)引导:可是,我们却可以从某某些方面推出事实。仿佛例如。(举出远处船只、发生月偏食的例子并做出必要解释)其中,我们地球仪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更可以证明地球是圆形的。除了以上措施,尚有什么措施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小组充足讨论)总结:最

3、能精确、科学反映的就是太空员在太空拍下的地球卫星图片讨论:从人类结识地球的过程中,你领悟到什么?总结:如何一种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甚至生命。过渡:我们看上去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真的是一种完全、精确的圆形吗?板书:()地球的大小看3 图1.2让学生读出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4万千米)解说:精确测量表白,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因此说,地球其实是一种中间略扁的椭圆的球体。但是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局限性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

4、不出来了,一般我们就用平均半径来表达。展示地球仪:提问:观测地球仪,请同窗们想象一下:()地球仪和真实地球的原貌有什么差别?(凹凸、国界、地轴、经纬线等等)()地球仪在平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定位、绘制国家边界、地理事物的总体观念、辨别地理事物)小组讨论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总结:特点:(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达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都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这样可以以便我们理解地球的面貌,理解地球表面多种地理事物的分布。(3)地球仪上有某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拟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

5、纬度。(4)地球仪上尚有一种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看5页 制作地球仪活动:规定学生自己回家试试制作地球仪。第二学时:导入:(.1事件)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表面积有5.亿平方千米,地球每天均有许多事情发生,仿佛9月日发生了什么事?(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轰炸)那么,同窗们,有谁可以告诉我这两座都市的具体位置呢?(模糊不清)我们上堂课学习了一种手段,依托它,就可以精确的辨别她们的位置,那样是什么呢?(展示手中地球仪)学生集体回答地球仪继续问尚有什么措施?(地图)讲述:地球仪和地图的确可以比较精确地读出位置。可是如何精确读出位置呢?

6、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讲的内容。一方面,同窗们看看,地球仪上都画了什么?(喜马拉雅山、中国、海洋;尚有某些相交的线)也许会回答经纬线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经纬线?板书:一、结识纬线和经线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测思考()纬线的定义和特点(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的定义和特点(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结识地轴、南极、北极、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提问: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回答)让学生看教材图1.(纬线和纬度)和1.7(经线和经度)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问题。()结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

7、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教师指图,学生读自己的地球仪,反复结识)展示板图五带分布图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2) 请同窗们在图上画出0度、度、度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中、高纬三个区域)展示课件教材图1.8和教材图1.1;学生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W构成的经线圈。(1)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2) 东西半球如何划分的(东:W 60E)(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足想象、理解)(3) 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与否相等?(经线:相等 纬线:越高纬越短)(4)

8、 经线批示南北方向,纬线呢?(教师与经线对比,让学生观测纬线批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种总结为了总结巩固上面讨论的知识,教师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询问、讨论,教师及时辅导。最后展示答案填图: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性圆圈半圆批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的分布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相等标度的范畴赤道为0,南北极为9本初子午线为0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经纬度的表达法北纬用N,南纬用S东经用、西经用W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数量特性 90018

9、板书:二、运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如何拟定地球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经纬网,或举例阐明一下)读图:教材图12(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让学生读出AB点的经纬度数)导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觉得用经纬网拟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像戏院里找座位同样)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大海中遇难,你如何能精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学生小组互相寻找)强化训练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E、20N东半球北半球120、30S西半球北半球1W

10、、7N东半球北半球0E、45东西半球交界南半球总结本课概括本节重要内容布置作业重要从自己平常生活的现象引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爱好。通过互相讨论探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观测,并且通过对知识点的探究,使学生明白一种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朴下定论。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本上读数据,培养学生看图能力。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测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使学生通过观测和思考,自己总结地球仪的特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体现能力,并且能牢记知识要点。通过热点问题导课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用处,可激发求知欲。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控制课堂的氛围,对学习不积极、基本差、跟不上课堂进展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协助。教师边指图、边指引,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通过练习,巩固本节的知识。通过这两项练习,使学生纯熟地使用地球仪,加强对地球仪作用的理解,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协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