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25452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我们都是成功者 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 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 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 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 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 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

2、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 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 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 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 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人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 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1、第自然段

3、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可怕的自卑”指的是什么?(1分)2、第自然段中“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1 分)3、第自然段中“这种经历和感受”句中的“经历”与“感受”两词的次序能否互换?其理由是什么?(2分)4、简要概括本文论点(不超过10个字)(2 分)5、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这两方面是什么内容?(2 分)(1)( 2)6、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成功的?(2 分)(二)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 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

4、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 情感,是一笔超越失控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 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 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谊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 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 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

5、蓄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 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 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 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1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3 分)2揣摩第三节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直白简明的语言代替比喻的说法,完成下面的句子。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而且。(

6、2分)3. 第四节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 ,“更新”知识则强调 ( 2 分)4 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3 分)还 可 以 储 蓄 , 因 为 (三)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 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的“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人徒然唏嘘不已。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 “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 尊重,让他的事业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 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

7、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钱万能”所左右,自私自 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淳朴之风、感恩之心日渐淡化;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虽然能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慈母手中线,游子 身上衣”这样的古诗,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 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就能奏效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弘扬感恩美德 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次内容之一。 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

8、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 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 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 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这样,就诞生 不了朱自清的美文背影,就品味不了朱德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也欣赏不了童话般的校园歌曲外 婆的澎湖湾。 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 意

9、,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 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感恩,将使我们的心 灵永远温暖如春。1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2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3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4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2 分)5阅读本文,相信你对感恩有了更深的了解,请说说你在生活中感恩的一件事或准备感恩的一件事。(2 分)(四)善待挫折 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

10、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 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 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 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 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

11、朽的音乐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 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 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 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 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 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1、第自

12、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2、第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3、文章第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答: 绊脚石:垫脚石:4、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5 请针对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3 分 )答:(五)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 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 散会的时候说

13、:“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 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 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 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 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

14、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 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 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 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 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 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

15、勤学苦练的结果。 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 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 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 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 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 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答:2、请根据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选文第段先针对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为例,论证了的观点。(3分)3、选文第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不好的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 分) 答:(六)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是面对着中学生,我经常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