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223909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井防治水“三区”管理报告编制时间:2022 年 月目录第一章 前 言1一、设计目的1二、设计依据1三、设计的主要任务1第二章 概述3一、位置及交通3二、采矿权设置3三、气象与地震3四、地形地貌4五、开采煤层4六、开采条件4第三章 煤矿建设生产概况5一、矿井建设情况5二、矿井生产系统简述9三、矿井现有防治水情况12第四章 矿井地质条件13一、构造情况13二、井田地层13第五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6一、区域水文地质16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25第六章矿井老空水分区管理设计方案 25一、矿井老空水现状25二、矿井老空水害分区管理26三、老空水害防治分区划分27四、分区管理措施27第七章 结论30第一

2、章 前 言一、设计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细则第77 条“煤矿应当根据老空水查 明程度和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程度,对受老空水影响的煤层按威胁程度编制 分区管理设计,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老空积水情况清楚且防治措施落 实到位的区域,划为可采区;否则,划为缓采区。缓采区由煤矿地测部门编 制老空水探查设计,通过井上下探查手段查明老空积水情况, 防治措施落 实到位后,方可转为可采区;治理后仍不能保证安全开采的, 划为禁采区” 的规定,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和煤矿老空水害的治理,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 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 产方针,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

3、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 “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防治水细则等相关要求,编制了 煤矿老空水分区管理设计方 案。二、设计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22 年4 月)2、煤矿防治水细则(煤安监调查201814 号)以及上级主管部门 关于矿井防治水的管理规定及要求;3、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4、矿井日常积累防治水各类资料、台账和图纸;5、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防治水“三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矿安202285 号);三、设计的主要任务对 煤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井田内老空(窑)水分布情况总结、 细 化,通过分析、论证,确定“可采区”、“缓采区

4、”、“禁采区”,划分防 治水保安煤柱和探放水“三线”,同时,编制和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装备。 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探、防、 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 治理”,确保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第二章概述一、位置及交通煤矿矿区位于 省 市北部,行政区划隶属 市 镇 乡所辖。 地理坐标:东经 107 29/ 33 107 33 / 17,北纬 26 54/ 57 26 57/ 20。煤矿矿区中心距离 火车站55km, 206省道、道新高速公路(道真至新寨S35)在矿区以西约10km通过,矿区内乡村公路密集,交通 较为

5、方便。二、采矿权设置根据 省自然资源厅于2020年6月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 ), 矿区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为km2;准采标高mm。矿区形 状呈不规则多边形,南北长2.37km,东西宽4.86km。开采 煤层、有效期 为2020年6月2030年5月。三、气象与地震(一)气象 井田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 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据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每 年四至十月为丰水季节,降雨量935.9mm,占全年降雨量的84%。十一月至 翌年三月为枯水季节,降雨量177.9mm,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6%。最大降雨 月为6月,降雨量为192.1m

6、m。最小为1月,降雨量为25.6mm。多年一日 最大降雨量146.0mm。年最大蒸发量1143.0mm,最小1272.2mm,平均 1143.0mm。多年年平均相对湿度80%,最小5%。年平均气温13.8C,极 端最高气温35.5C,最低为一9.2C。多年极端最高气压912.1HPa,最低 873.5HPa(1980年2月28日),多年年平均892.0HPa。历年最大风速15m/s, 多年平均1.8m/s。矿区属亚热带湿润多雨气候。(二)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井田地震烈度为VI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本区及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震活动, 矿区属无

7、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四、地形地貌井田区内属中山侵剥蚀、溶蚀高原山地地貌,以岩溶丘陵地貌为主,其 次为构造坡。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较发育,大冶组地层在逆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 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井田内地形总体东部及西部高,中部低,海拔标 高一般12001350m,最高点位于矿区北东边缘老岩板西坡,海拔1395.0m, 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张家院翁溪河,海拔1193.0m,最大高差202.0m。五、开采煤层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吴家坪组(P w),为二叠系吴家坪潮坪沼泽-开阔3台地相沉积,沉积厚度较稳定,地层厚243.42263.62

8、m,平均约255m。吴家坪组(P w)含煤层14层,含煤总厚1.252.89m,平均1.82m,含煤系3数0.86%;含可采煤层一层(1号煤层),位于吴家坪组第一段(PW1)顶部,3煤层厚0.902.36m,平均厚1.32m,可采含煤系数0.66%。1号煤层全层 厚度0.902.36m;采用厚度0.902.36m,平均厚1.32m,总体属中厚煤 层分布,仅在井田东部原 煤矿采矿权附近有厚度小于1.30m的薄煤层分 布,厚度变化明显具有由东向西逐渐变厚的趋势。六、开采条件(一) 瓦斯矿井历年来瓦斯等级鉴定均为低瓦斯矿井。因近几年为建设矿井,最 近一次瓦斯等级鉴定为20 16年。根据20 16年9

9、月 煤矿矿井瓦斯等级 鉴定报告(2016年度): 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46m3/min,相 对瓦斯涌出量8.41m3/1,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59m3/min,相对二氧化 碳涌出量为3.40m3/1,2016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2022 年待矿井首采工作面形成进入联合试运转开始回采后再根据相关 标准要求进行瓦斯等级鉴定。(二) 煤尘2021年11月19日委托 大学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提交的煤尘 爆炸性鉴定报告,结论是有爆炸危险性。(三)煤层自燃2021年11月19 日委托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提交的煤自燃倾 向性鉴定报告,结论属于II类自燃煤层。(四)开采煤层顶底板 顶板

10、:深灰、灰色薄层状细晶灰岩夹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及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44.370.9Mpa,平均57.85Mpa。RQD值为6981%, 岩石质量质量等级多数为III-II,岩体多数中等完整至较完整,稳固性较 好。底板: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少量泥岩,抗压强度27.3 41.2Mpa,平均34.2Mpa。岩芯薄至中厚层状,具波状层理,岩芯完整,易 风化破裂,半坚硬至坚硬,RQD值为3471%,岩石质量等级IV-III,岩体 完整性属完整性差-中等完整。稳固性较差。(五)地温矿业咨询有限公司20 1 7 年12 月编制的 煤矿(预留)资源储量 核实及勘探报告在 ZK701 号钻孔中进行了

11、简易井温测量。该钻孔的地温 梯度为2.38C/100m。与区域地温地温增温率相符。利用该参数以当地多年 平均气温13.8C且当地地表以下3050m即以1150m标高进入恒温带计算, 1号煤层煤层最低埋藏标高+100m范围内:+470m水平以下进入一级高温区。(六)冲击地压根据 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 煤矿(预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 报告,先期开采地段+650m水平内无高温区分布。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矿井周围其它矿井也没有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形。第三章 煤矿建设生产概况、矿井建设情况煤矿属于整合矿井,由原 煤矿、 煤矿和 煤矿三家煤矿于 2007 年以 煤矿为主体整合而成,

12、原生产能力为9万t/a。煤矿兼并重组前各矿生产建设情况如下:1、煤矿是2007年整合煤矿,由 煤矿、 煤矿、 煤矿整合,整合以 煤矿为主体进行,并重新划定采矿坐标,于2007年6月进行了资 源/储量核实,并于同年12月2日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起专家评审备案 (国土资储备字2007245号) 。 2009年8月获得采矿许可权,生产规模9万t/a,采矿权证号C ,面积:km2,准采标高:+1300m +800m。原 煤矿:位于原 煤矿南部,该矿始建于2001年,2003年建成投 产,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开采D煤层煤厚0.91. 2m,顶板稳定性 较好,巷道局部有淋水,采空区有积水;设计生产能力为

13、3万吨/年, 20032004年实际生产能力11.5万吨/年,该矿2006年生产量约2万 吨,采区回采率为80%。原 煤矿: 省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12月颁发原 煤矿采矿许可 证,证号为: 5200000711277,有效期为1年(2006年12月2007年12 月)。矿界由4个拐点定,形状呈长边形,北东长1.95km,北西 1.05km,面积2.0485km2,准采标高1300800m。原 煤矿设计生产能力 3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2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开采D 煤层煤厚1.01. 2m,般为单一煤层。顶板稳定性好,有淋水,节理不 发育,矿井涌水量较小,采空区积水。原 煤矿:位

14、于原 煤矿矿界内中部,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 际生产能力2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开采D煤层煤厚0.91. 2m,般为单一煤层。顶板稳定性好,有淋水,节理不发育,矿井涌水 量较小。有采空区及老窑采空区积水。2、2008年矿山进行技改工作,由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技改方案,采用原 煤矿技改主斜井为本次设计的主斜井,改造利 用原 煤矿主斜井为一采区回风斜井;后期开采二采区时风井重新布置, 分区式通风。采用斜井开拓,小阶段爆破采煤方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 吨/年,服务年限 2 年;产品方案为工矿企业用煤、锅炉用煤和民用煤。 技改主斜井和回风斜井通过运输大巷、运输下山、总回风巷

15、、回风下山和 总回风巷相连形成通风系统。总回风巷利用 煤矿二提升运输下山;运输 大巷、运输下山、总回风巷、回风下山均布置在D煤层顶板岩石中,距离 D煤层顶板15m。设计全矿区划分为2个采区,水平标高设置在+1130m。 设计首采一采区。采区内布置为区段,采面布置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首采 区内布置有采区运输下山、采区回风下山、采区车场、运输顺槽和回风顺 槽。3、2011 年 6 月,整合后的 煤矿由 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 能源发2011297 号)作了批 复。设计矿井建设规模年产9 万吨,采取斜井开拓方案,全矿井划分为一 个开采水平、二个采区。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 管理顶板。采用原 煤矿技改主斜井为主斜井,改造利用 煤矿主斜井为 一采区回风斜井;后期开采三采区时风井重新布置,分区式通风。改造利 用原 煤矿技改主斜井工业场地。主斜井:井口地面标高为+1276.53m, 井口坐标为:X=2981791, Y=36454821,井筒方位角为99,主斜井全 长346m,以25 顶板穿层揭露D煤层。回风斜井:地面标高为 +1271.89m,井口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