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21888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班级:九年级3班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 (4课时) 一、中考记叙文考点分解: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记叙文基本知识: l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2、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l 记叙顺序: 1.顺叙 2.倒叙:a.结局时间先后顺序 b.后发生的事由“倒”转“顺”,一路往下写。 (造成悬念,强调) 3.插叙:有无过渡 作用:a.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b.丰富情节 c.深化主题 l 记叙线索: 1. 以时间为线索 2. 以人物为线索 3. 以事件为线索 4. 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5. 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l 表达方式: 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还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 说明:所用材料是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事物以及事理;目的是使读者明了这些事物的特征(包括性

3、质、状态、功能等)。 议论:所用材料是作者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见解;目的是使读者相信作者观点的正确。 抒情:所用材料是作者的感情;目的是使读者产生共呜。 描写: 1. 正面描写: a. 语言描写; b. 行动(动作)描写; c. 外貌描写(肖像、神态、衣着); d. 心理描写; e.神态描写; f.细节描写:同整个作品相对而言,这些细枝末节富有典型意义和极强的感染力 2.侧面描写: 环境(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A.自然环境:a. 衬托人物的心情; b. 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 c.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B.社会环境:显示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用他人的反应 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4、 l 词语理解: 1. 联系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含义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 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4. 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含义 l 层次段落: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l 写作特色: 1. 从文章的选材看 2. 从文章的表达方

5、式看 3. 从文章结构布局看 4. 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l 中心思想: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l 记叙文做题技巧: 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 局部研读: 抓住关键词语 抓住中心句子 体会修辞效果 l 答题表述技巧: 概括题(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指代题前一句话或某些词语文

6、章的中心句 作用(效果)内容方面:深化;突出;使更加;点明;交待了阐明了。 形式方面:照应;过渡;结构;趣味;使读者;典型;表达。 理解题尽量从文章中找到重点词句、关键词句等 三、记叙文阅读解题思路: 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一)阅读理解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二)阅读文章

7、这是阅读理解的主要步骤。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2)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 (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2)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

8、,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 (3)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三)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 为什么要说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呢?根据同学们临场的教训,不注意审题、不看清要求就答题,往往会做的题却把分丢了,例如:题上让你找错误的选项,而你找了正确的,题上让你用原文语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这都是因为不注意审题所致。 (四)按题目要求回头有重点再看原文 第一次读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但因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重点不突出,当看了题目后再读就比较主动,属于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渎,很快能找到答案。 (五)答题 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 四、例

9、题举析: 中考指导P71买年画出丑记 五、过关训练: 1、中考指导P74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2、中考指导P77过错 3、中考指导P80能力提升三 4、中考指导P85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第二讲: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 (4课时) 一、说明文中考考点分析: 1、将涉及说明文基本常识。 2、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 ,不排除课内。 3、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注意飞船、卫星等方面的知识。 4、题型仍是客观题占主导地位。 5、考题以信息筛选的准确性为重点,兼顾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问题。 二、了解说明文特点: 概念: 说明文是以 “ 说明 ” 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

10、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l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l 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l 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晋祠,说明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统筹方法,科学的说明了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的本质特征。 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的对象。 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

11、找出来。如晋祠一文是典型示例。 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 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 四、理清说明顺序: 三大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

12、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语。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五、领会“九大”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分类别: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3、列数字 4、作比较:事物或事

13、理作比较 5、下定义 6、打比方 7、画图表: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统计表等。 8、作诠释: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

14、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巧记:分列作下举,打摹作画图 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准确性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七、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1、答题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 又如中国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 2、热点:信息筛选题的做法: 目标: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 牢记答题顺口溜: 粗读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