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21870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宜宾市茶产业的调查报告市委、市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南茶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制定了全市茶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五五一”建设工程项目,计划到 ,全市茶叶面积发展到50万亩,茶业实现工农业综合总产值50亿元,带动100万农民增收的奋斗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快市委、市政府“五五一”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现将对我市实施“五五一”建设工程项目的相关调研情况记述于下: 一、现状 1、生产现状:宜宾是全省最大的茶叶产地,据 统计:全市茶叶面积已达3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余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16.2%),茶叶

2、总产量达到13000吨,茶叶总产值为2.2亿多元:苦丁茶近9万亩,苦丁茶产量22.3吨,产值638.35万元;茶叶出口创汇l万美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020吨,名优茶产值1.38亿元,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30%和60%。茶树良种繁育体系比较完善,以本地的国家级良种“早白尖”和“早白尖五号”为当家品种,同时先后引进了“福鼎系列”、黔湄系列”、蜀永系列”、“名山131”、“名山3ll”、“平阳特早”等10多个优良茶树品种。市上建有省二级茶树良种繁育场1个,产茶大县以该场为依托,都建有茶树良种繁育点,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保证茶树良种苗木的供应。 2、加工现状。宜宾市现有

3、各种公司、茶场(厂)等茶叶企业近800家,茶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当前全市茶叶加工量仅为加工能力的65%左右),其中有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市级茶叶龙头企业3个,县级茶叶龙头企业5个。龙头企业采取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约束,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直接建立生产和联系基地12万多亩,带动茶农10万户。“叙府龙芽”、“龙湖翠”、“金竹春”、“醒世绿雨”、“早白尖工夫红茶”等10多个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金奖。其中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的“叙府牌”,宜宾外贸金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金江牌”、筠连醒世公司的“绿

4、雨牌”系列产品的10个品牌,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证书。 3、贸易现状:从销售区域看,宜宾市茶叶销售是以市外销售为主、市内销售为辅,销售量分别占全市茶叶产量的85%和15%左右;从出口情况看,国内销售为主、国外销售为辅。据统计: 全市直接出口量为500余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3.8%,收入约 l万美元。从销售的产品档次看,除一些骨干企业外,大部分基层茶场(厂),主要是以初制散茶形式的中低档茶叶产品销售为主,。 ,我市“叙府茶业公司”在市外贸部门的帮助下,已获得国家绿茶出口经营权,其它“筠连醒世茶业”、“龙湖茶业公司”、“早白尖茶业公司”企业正在积极的申办之中。 二、优势 1、自然优

5、势: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金沙江、岷江、长江横穿全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水热资源丰富的显著特点。年平均气温17.5-18.3摄氏度,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10%的有效积温5800摄氏度,无霜期320天以上,相对空气湿度80%以上,大部分土壤 PH值为4.55.2之间,具有早春名优茶和特早春名优茶生产的优势,属我省乃至全国早茶区。茶叶主产区海拔一般在40012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远离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基本属于绿色食品的茶叶生产区和无公害生态茶适宜的生产区域。因此,我市名优早春茶和无

6、公害茶生产优势明显。2、产品优势:我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经过广大茶叶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了以“叙府龙芽”、“金竹春”、“早白尖绿茶” “龙湖翠”、“鹿鸣露芽”、“水中韵”、“林湖春芽”等为主的绿茶品牌,以“醒世绿雨”、“苦丁春芽野生苦茶”等为主的苦丁茶品牌和以“早白尖工夫红茶”为代表的红茶品牌。这些品牌先后在国际、国内多次获金奖、银奖等荣誉称号,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声望,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我市独特的气候优势,每年早春茶产品上市期与省内和江、浙一带沿海省份中国主产茶区相比早1530天左右。我市早茶生产现已初具规模、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名优早春绿茶产

7、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技术优势:宜宾市各级农业部门都建有茶叶技术专门机构,全市现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0人,农艺师50多人,茶叶企业、茶场(厂)的专业技术骨干1000多人。我市还与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及项目合作关系,因此,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4、市场优势:宜宾是四川最大的茶叶生产区,茶叶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多,由于春茶早,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市场上很有竞争优势,常年80%以上的茶都销到市外、省外、甚至国外。从国际市场看,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金叶茶业公司(原宜宾南岸茶厂)“早白尖工夫红茶”品牌为代表的宜宾红茶产量曾达到6000多吨的

8、规模,占全省红茶产量的50%左右,出口4000吨左右,占全省红茶出口的40%左右。后虽然因国际红茶市场、特别是东欧市场的变化,我市红茶出口大幅度萎缩,但恢复红茶生产、出口的基础和优势及机遇依然存在。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在绿茶销售量和中国绿茶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市也开始进行了直接绿茶出口工作,如今年市外贸部门帮助“叙府茶业公司”正式获得了国家绿茶直接出口经营权,出口绿茶80吨,又拉开了我市绿茶直接出口工作的序幕。由此可见,我市绿茶出口优势不但存在,也很有潜力。从国内市场看,国内其它省市以我市早春茶为原料,开发名优早春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大力开发我市早春茶生产市场潜力巨大。 三、存在的主

9、要问题 1、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我市茶叶体制管理上存在三多三乱。一是涉及部门多。如计委、农委、财政、农业、林业、工赈、水电、扶贫等部门都在抓茶叶;各部门有各自的上下管理机构和工作目标及要求,部门之间沟通较差,因部门利益,各唱各的调,力量相互抵消,政出多门而产生指导混乱。二是涉及的项目多。这些部门都直接涉及茶叶生产的项目,很多部门因茶叶专业人员缺乏,容易产生项目技术设计不合理、项目实施的措施不配套的混乱现象。三是涉及资金渠道多。由于各部门都涉及茶叶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影响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 2、区域布局、品种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一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茶

10、叶大部分茶园都种在交通不便,土地较瘦,生产条件较差的山坡上,没有充分发挥我市有特色的早茶优势和其它自然气候资源。二是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比例较小,只占全市茶叶生产面积的16.2%。三是名优茶产量比重不大,仅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30.9%。 3、生产、加工、销售运行机制不够协调:一是我市约有三十万户左右农民种茶,有茶农约一百多万人,平均每户茶农种植面积不大,生产水平较低。二是我市加工企业多而小,生产规模不大,加工科技含量不高。三是加工企业在鲜叶原料生产方面花费人力、物力过大,无法将主要精力用去创品牌和开拓市场,且企业与茶农的关系不够协调。因此,造成我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很不协调。 4、销售市场有待

11、拓展:我市茶叶销售主要在国内的专业市场,国际市场微不足到,而且各种市场销售形式也比较单一。 5、科技人员作用发挥不够:专业科技人员很难具体承担到项目,而且项目应该配套的资金、人员、物资难以保证。 6、企业规模不大品牌过多、过乱:我市当前茶叶企业生产规模大都较小,除叙府茶业年产茶叶达到3000吨左右规模外,部分茶叶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在1000吨到 左右,而很多小企业都是在几十吨的生产规模。企业小而多,抵御风险能力差,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创造较大规模的知名企业与品牌。全市现市级以上的茶叶品牌就有四、五十个,有的品牌从得奖以后,就没有生产、销售过产品,甚至有的产品与包装不符。品牌的过多、过乱,也影响

12、了宜宾茶叶产品的声誉。 四、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全市茶叶生产要坚持“以基地为基础,以元公害生态茶为标准,以企业为龙头,以知名品牌为支撑,做大做强龙头;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做绿做优基地,做特做亮品牌,增收增效创汇,富民富县强市”的指导思想,以“大力发展早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度发展苦丁茶,开发优质绿茶,积极扩大出口”为发展思路。 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我市茶业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其职责,才能保证我市茶业产业资源和各种项目、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发挥其最大效果。因此,建议市成立茶业产业协调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

13、、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市茶业产业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可选择在市农业局茶叶站,具体负责生产技术和日常管理工作。市茶业产业协调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市茶业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措施;在不影响各部门任务能保证完成的前提下,对全市有关的茶叶项目、资金、人员统一管理、协调、监督、服务,保证项目、资金和人员落到实处。基地区县可成立相应机构,做到机构落实和人员落实。同时,要相应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3、调整布局与优化结构。主要抓好四个优化:一是优化生产布局。全市茶叶生产发展规划与布局,既要充分考虑发挥我市独特的早茶生产优势,又要坚持以无公害生态茶为标准,科学合理的调整我市茶叶生产的

14、区域布局。即:以宜宾县、翠屏区、高县为主,沿岷江、长江、金沙江两岸的中低海拔地区,适当集中规模,结合老茶园改造换种,加速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巩固和扩大川南优质早茶生产基地。以长宁、珙县、兴文县为主发展红茶,恢复建立红茶生产基地。以筠连县为主发展特色苦丁茶,建立苦丁茶生产基地。以屏山县为主,幅射全市主要绿茶生产区开发优质绿茶,建立优质绿茶生产基地。(海拔在800米以上,种植时间在20年以上的低产茶园实行大规模改造,海拔在1200米以上的茶园和坡度25度以上,交通不便,效益又低的茶园,除保留一些有特殊价值的茶园外,应予淘汰)。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以早熟为主的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到 ,全市

15、无性系茶树优良种面积要求占全市茶叶总面积的50%的比例(包括苦丁茶),当前应主要推广“早白尖五号”、“福选九号”、“名山131”、“名山311” 、“平阳特早”、“早白尖”、“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无性和有性优良早熟茶树优良品种,为高产、优质、高效的茶叶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优化产品结构。在着力抓好以“叙府龙芽”、“金竹春”、“早白尖绿茶”等品牌为龙头的系列名优茶产品开发的同时,加大名优早茶规模开发的力度,形成批量生产,进一步提高名优茶产量的比重;以“龙湖翠”、“鹿鸣露芽”、“水中韵”、“林湖春芽”等品牌的系列名优产品为龙头,开发优质绿茶;以“早白尖工夫红茶”品牌系列产品为龙头,恢复开发红茶;

16、以“醒世绿雨”、“苦丁春芽野生苦丁茶”品牌的系列名优产品开发为龙头,开发特色苦丁茶。四是优化市场结构。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采用龙头企业+茶叶协会+生产基地+茶农的运作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在国际市场方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利用我市已经获得国际金牌的产品为先导,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以质量和价格为优势,对不同国家、区域茶叶市场所需产品的不同,采用梯级式开发,扩大优质绿茶出口,同时逐步恢复红茶出口,开拓苦丁茶出口。在国内市场方面,以我市已经获得国际金牌产品为拳头,以茶文化为纽带,积极拓展沿海大中城市茶叶消费市场,同时注意开拓边茶市场,努力培育本地市场。 4、完善生产、加工、销售运行机制。主要做好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全市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种苗质量。加强以我市巳建立的省二级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