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以来医生职业的变迁(共3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2186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以来医生职业的变迁(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近现代以来医生职业的变迁(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近现代以来医生职业的变迁(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以来医生职业的变迁(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以来医生职业的变迁(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中国近现代以来医生职业的变迁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历史的变迁,人们越来越珍惜生命、重视生命 ,对医疗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步地提高,于是,医生这一职业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迁,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西医的碰撞,使医生这一职业的变迁更为明显。明清相沿宋制,长官称为院使,下设御医、吏目、医士数十人,主要为宫廷服务。御医属于皇帝内廷的医生,专门为皇帝服务。而在民间,中医则是救死扶伤的主力军。中医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却没有固定的医院,医生分散、游离不定,构成比较复杂。近代岭南社会活动家梁龙章从中西比照中,指出中国医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问题。他

2、说:“中国公家无试医科大吏,无提倡、无毕业出身明文。既缺乏专门教育,医学固无根底。”“在西国学医不同,选少年聪颖子弟,入院读医书,学人形图,究五脏生长,审六腑气化,明大经大络筋骨窍道气血隧道,知化学,考药石,制药水,学成乃得与试,如超拔高等,国中荣之。有毕业纸,然后挂牌医人,主权甚大。”“西人真有专门之学乃敢治病,且本国多少博学之士,纵有学贯天人之才,非习专门亦不敢干预医事也。”中国则是“举国皆医”,“无论九流三教,科甲举贡生员,读书不第,涉猎医书,皆称儒医”。在中国对医生没有严格的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门槛高,难入必精;门槛低,易入必滥。 在这样的情况下,游方郎中、江湖术士“应运而生”,这不仅

3、危害着国人的生存与健康,更毁坏了医学的声誉,民国时期甚至被视为推进西医学的阻碍。时人认为:“我国医师多系悬壶问世,以谋一己之生活。对医学之社会性,毫无注重,问世医生,滥竽其中,不学无术者,亦不乏其人,且为生活之舒适,不顾医德机取巧诈,在在皆是,予人民之恶劣之影响,益增新医学推进之障碍。故今后医学教育,应着重医德之养成”。 传统的中医构成可以用良莠不齐来形容,既有一些造福一方,泽及万众的良医,也有医术低劣、医德不佳的庸医,“良医”“庸医”古已有之,他们一同构成了中医的群体。他们行医目的不一,手段各异,这就是中医医生群体成分复杂、医界混乱的现实根据。“今之医者类多读书不就,商贾无资,稍猎方书,借谋

4、衣食,偶然奏效,便负神奇”,结果只能是“以谬传谬,以盲引盲”。(郑观应:医道)中医陆士谔对中医界鱼龙混杂的状况也进行了批评:“缘眼前医界,有真学者,有伪学者。所谓伪学者,乃是说嘴郎中,全无根底,摇笔弄墨,居然千言立就,反复盘问,则瞠目不能答一语。此等人何能与之群?” 对于社会上的游医及江湖郎中,在华生活了50年英国伦敦会著名的传教士麦高温有着极为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在麦高温的印象中,中国人获取行医的资格十分简单:“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人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公开地行医。中国没有大学考试,没有医院,没有对医药学和解剖学的研究,行医也不需要烦人的执照。只要那个人有一件长衫,一副有学识的面孔就像在英国常见到

5、的那种人一样,以及对于汤药和成药的肤浅知识,他随时都可以治疗令西医一流的内科医生头痛的疑难杂症。”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国门的同时,也把西医进一步地传播到了中国,中西医的结合使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新的发展。关韬 (关亚杜 ,KuanA -To)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位西医生和第一位西式军医 ,他出身于广东十三行 (The 13Hong ;ThirteenFactories)商业画家的世家 ,19世纪十三行的文化氛围对他一生有重大的影响。他的叔父关乔昌 (啉呱 )和关联昌 (庭呱 )是著名的广东商业画家 ,关乔昌在十三行建立画室 ,和来自欧美的外国人有着广泛的接触 ,他不断的追随着晚年旅居澳门的

6、英国有名画家乔治钱纳利的西洋画风格。在关乔昌的指引下 ,1837年关韬随美国第一位来华医药传教士伯驾 ,在十三行的眼科医局学习西医。后来他成为一位具有优良品格、有能力和乐于奉献的医生。他的名字永远为中国人怀念。晚清时期,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医生,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实了我国医学伦理思想的内容。这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和鲁迅。孙中山(公元1866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学医,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他怀着“医亦救人之术”的意愿学医。他的伦理思想是讲“仁爱”,这是他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济世为怀”,“

7、粟金不受,礼物仍辞”,被人奉为“孙菩萨”。鲁迅也是怀着“医学不仅可以给苦难的同胞解除病痛,但愿真的还可以成为我们民族进行社会改革的杠杆”的希望学医的。这两人都是从医家成为革命家、从医人转为医国,从重医德进而重政德的代表。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医学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出现了西医和中医问题的长期论争。当时有三派观点:一派主张全盘西化;一派主张完全复古;一派主张中西汇通。这三派中,中西汇通派,看到了中西医各自的长处,如施今墨、恽铁樵、张锡纯等代表人物,他们在主张中西医相互学习和促进祖国医学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从此在我国逐步形成了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并存,共同造福人类健康的新局面。1932年

8、6月,爱国学者、现代医学教育家、我国医学伦理学先驱宋国宾(公元18931956年),撰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著医业伦理学,他在书中以“仁”、“义”这一传统道德观念为基础,对“医师之人格”、“医生与病人”、“医生与同道”、“医生与社会”的“规己之规”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医生必须加强医德修养,“良医当勤其所学,忠其所事,出其热忱,修其仪表。”他的学说,不仅在当时具有“众醉独醒之卓见”,而且为我国近、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代伦理学的发展使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升华,突出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前进的

9、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新中国成立以后,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医学伦理思想和医学伦理原则,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体现和发展。在这段时间,党领导全国人民对旧中国遗留下的医药卫生事业进行了改造和整顿,并确定和落实了党的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方针,还组织力量防治危害人民最大的疾病,严格控制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血吸虫等。与此同时,党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相教育,倡导学习白求恩精神,争取做白求恩式的医生,清除剥削阶级思想影响,广大医务人员思想觉悟和医德修养显著提高

10、。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纷纷奔赴战场,为中朝人民和志愿军伤病员服务,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和平建设时期,也谱写了像抢救邱财康等阶级弟兄生命的一曲曲医学人道主义的凯歌,为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谱写了新的篇章。第二阶段:(19661976年)“文革”动乱的十年。这十年的医德是科学与愚昧的搏斗,是团结发展中西医与摧残中西医相结合思想的搏斗。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精神遭到严重损害,社会道德和医德出现倒退。但也不能忽视在这时期有许多医务人员仍然是忠于职守,抱着对人民健康负责地态度,勤奋工作,并且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医德情操。第三阶段:(19761988年)自20世纪70年代末医学伦理学在中国复

11、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981年和1988年,国家卫生部先后颁发了医院工作人员守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一般医德规范细则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医德的形成。总的来说,建国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的卫生政策侧重于预防为主,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中西医结合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的价值取向,即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但这一时期我国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依靠政治哲学对它指导,即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是医学伦理学价值判断的准绳。历史是一面镜子,“郎中”暗指“中医骗子”,“白狼”直指“白衣天使”,中西医两大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无一幸免。这是广大患者医疗素养低下,还是医疗机构确实令人厌恶呢?原因可能很多,但实际情况似乎在提醒我们整个社会,尤其是我们的医疗卫生行业,全面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不良形象亟待提升。参考书目: 医业伦理学 上海出版社 1933年出版 医院工作人员守则 中国国家卫生部 1949年出版 全国医院工作条列 中国国家卫生部 1982年出版 医院一般医德规范细则 中国国家卫生部 1988年出版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