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的例题习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207831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的例题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的例题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的例题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的例题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的例题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的例题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的例题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充分利用小学数学中的例题习题习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的比重,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资源,开发习题的育人价值是“用教材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习题蕴含有知识功能、教育功能和评价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解答习题本身并不是目的。学生一旦开始解题,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训练,从技能、思维、智力、非智力等各方面塑造自己。新教材的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编排上注重利用实际情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以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

2、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一、细敲习题,理解习题的内涵。 教材习题的编排,是教材编写者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训练要求的体现,其中既有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状况的分析,也有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预期结果的期待。因此,细细推敲并准确把握习题设计意图是准确选择习题使用策略、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1、 利用迁移,促进认知同化。 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比如:由一组题的计算类推出其余题的计算等。2、 通过比较,完善认知结构。 教材习题的编排重视通过比较的方法,完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体验知识间的联系,找准知识间的关系。3、巧设阶梯,扩展认知结构。 新教材习题中有很种类似于思

3、考题的习题,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需要台阶,即需要教师作一些提醒。二、精选习题,凸显知识的重点。 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和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习题的选用应有区别,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注意轻重缓急。1、 改变解题形式。 教师使用教材习题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习题的难易和繁简,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情况,在解答的时间、次序、方法和步骤等方面可作适当的改变,以发挥习题的最大功效。(1)改变解题时序。 往往在一节完整的数学课上,教材的习题安排不可能正好符合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或环节,也就不可能按部就班的一个一个按序练习。教师要适时调整习题的顺序,让习题发挥最大的效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4、。(2)改变解题方法。 很多时候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很难把所有的习题一一练透,平时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改变解题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先读题后说说做该题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也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2、 适度延伸拓展。 适度拓展延伸,使得习题教学不再停留在就题讲题的层面上,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拓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这样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习题潜力,适度延伸和拓展,提高习题的利用率。(1)多解求优。 新教材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学,在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一个题有多种解决的方法的习题。这样,我们要学生在理解、体验中比较分析不同思路

5、带来的不同解法,从中寻求最佳解法和思路。(2)以变求活。 当我们的学生在解决一个习题时,如果纯粹是为了解决这个题而做,那么,可以说题是死的,思路和答案肯定也是唯一的。有时就需要教师对习题的数据或者情境加以改变,这样的改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题与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必要的铺垫。u 改变数据,举一反三。 有时学生解决了一题并不能巩固或总结方法,需要改变其中的一些数据来重新思考解决,渐渐地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改数据来翻新习题,能举一反三了,那样效果肯定不错。u 改变情境,触类旁通。 教材的习题内容往往有些与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时空差距。很多

6、时候需要教师适当改变习题的情境,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做,学生解题效果会更好些。(3)用引求深。 练习中,教师适时引导,在引导中让学生发现习题内在的、更深入的规律或联系,甚至可能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数学结论等。三、巧用习题,发挥习题的功能。 教材习题的编排是逐条独立呈现的,但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习题的前后联系,使习题发挥一定的结构功能。 1、注重阅读,理解题意。 每当孩子拿到一个题后往往会急于下笔,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看到。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其实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一样重要,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练习和指导相结合。 新教材的习题素材

7、较为丰富,平时的练习中要加强对学生解题全过程的监督力度,要重指导和重过程的教学。在点拨指导中帮助学生准确解题。(1)练前讨论,防患于未错之前。 读后说说自己对习题的理解,并说说自己想到的解决方法或策略;也可以是自己对本题曾经犯过的错误提醒同伴等。(2)练中点拨,引领学生绕开“陷阱”。 有时往往在学生练习中会发现教师预先没有想到的错误,这样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解题的监控力度,针对学生出现的新错误或理解的偏差即使弥补。(3)练后评点,帮助学生反思提高。 在教学中会发现,同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往往会犯同样的错,这时,就需要教师练后评点一下,再现解题全过程。通过这样的有针对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3、注重德育渗透和价值引领。 可以说,教材的习题是在专家们深思熟虑后编写的,是有一定权威的,是可以信赖的。那么,教师在使用习题时,要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充分挖掘习题蕴含的德育因素,适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价值引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