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全集21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20478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全集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全集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全集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全集2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全集2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全集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全集21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 范进中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目前语文教材版本较多,但都选入了范进中举,可见本文在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本篇课文共需二课时,今天我重点说第一课时。2、教学目标:教科书上的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为: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

2、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从而逐步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因此,结合本文内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2)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3)体会小说夸张、讽刺的手法。第一课时完成前两个目标。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说教法、学法: 1、 教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以下教法指导学习:提问法,长文短教,因而教师提问的导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提问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表格法,填写“中举前后对比”表格,突出主旨。 2、 学法:初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在鉴赏本篇小说时,采用圈点法、讨论法、朗读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说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从上册学过的孔已己导入,联系到我国古代封建科举考试。(二) (二) 交流预习:1、 首先简单交流教

4、学案文学常识填写情况,让学生对儒林外史有个初步的了解;2、 通过批改教学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强调,完成字词积累。(三) 整体感知:1、 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2、 让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这个环节主要分课前和课堂两个步骤完成:教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故事情节,知道小说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大致分两部分。请学生在书上画出他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并口头复述。这样学生对情节和人物就有了整体的看法,通过课堂上预习交流环节进一步加深认识,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突出了老师的指导作用。3、速读课文,完成表格。教学案上显示表格内容,从四

5、个方面对范进中举前后进行比较,这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完成表格的过程就是全面把握课文的过程。为下面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旨做好铺垫。(四) 课堂探究。针对课文我设计了二个问题:你认为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文中对范进的刻画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学生根据问题先读书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五) 拓展延伸: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成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通过和孔已己的对比,加深对科举制度对读书

6、人的毒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提升。(六) 小结:归纳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明确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七) 布置作业。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以范进中举前后分为两部分,力图表现情节的清晰。然后引导学生从范进的外在表现挖掘人物背后的内在本质。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种种对比,将范进中举前后的性格特点“猥琐懦弱”和“圆滑世故”分别写在“疯”字的两旁。通过探究范进发疯的原因,明确其自身原因就在于“热衷功名”。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干净精炼,而又能突出人物形象。我的上述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理念,围绕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展开。在教的过程中,我试图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主要通

7、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把握范进形象、理解主题的目标。本着这样的思考,我精心设计教学案,争取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上述的设计与想法如有不妥,请各位老师领导不吝赐教。 2孔乙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内容:孔乙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的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孔乙己这篇小说不算长,却

8、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小说的欣赏,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意义,提高欣赏小说的兴趣,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

9、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培养学生评价和欣赏小说能力。) 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文意和归纳思维能力。)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为自己提供了

10、教学中人物分析及评价的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方法和途径。因此,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于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说教法】、教学方法:小说的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设计主要问题勾联有关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在课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这一关键,进行如下教学安排及学法指导: 朗读法:反复朗读,

11、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内容。 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说学法】一个好的老师不能只会奉献,而应该交给学生怎样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12、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关键语句。、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文中感受人物留给我们的印象。、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义。【说教学设计】配合上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作了如下安排:一、 激情导入、(出示孔乙己图片、咸亨酒店图片) 由名家对孔乙己的评价导入(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多媒体展示文题、作者)、(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写作背景)二、 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片断,说说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13、。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是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三、 问题探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残酷的命运。 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为什么不与人交流?别人为什么笑他?文中从哪些方面揭示孔乙己残酷的命运?(通过合作探究,弄清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 、 探讨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课堂辩论:孔乙己悲剧的原因辩题: 正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自身原因,他是一个时代落伍者。 反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社会原因,旧时代扼杀了孔乙己。要求学生结

14、合课文内容,通过辩论理解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创设情境,通过辩论一方面深化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为以下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作了铺垫。)、 讨论小说的主题: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的人说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人说是揭示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有人说是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在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和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之后,再让学生去更深刻理解孔乙己这篇小说所揭示的主题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安排这个部分的目的是,

15、它不但落实了本单元中所要求的欣赏小说时,要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有帮助的。)、 理解小说精巧的构思:学习小组合作研讨: 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学生通过研讨以上三个问题,不但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更能从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手中学到写作构思的技巧。)、扩展引申,比照阅读: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

16、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内阅读教方法,课外阅读去实践,双翼齐飞,才有提高。为此,我在拓展训练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内所学,认真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既使学生了解了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又深化了学生对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课堂小结,激励号召:同学们,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课堂小结,既呼应了文章的题目,又号召了学生应该从孔乙己的身上受到启示。)、 布置作业: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