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回顾及展望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20426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回顾及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回顾及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回顾及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回顾及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回顾及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回顾及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回顾及展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回忆与展望唐建华 自2005年以来,市教委每年举行一次全市*围的中小学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至今已举行5届。此项活动是通过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研究,引导教师从以往单一的教案撰写转变为进展有意识的教学设计活动,有效地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展研究和反思,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不断创新。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该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征集、评选出一大批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极大促进了市广阔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开展水平。 本人作为这项活动的化学学科活动的组织者和亲历者,有很多亲身感受和体会,借此时机与大家作些交流。 1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根本

2、情况 市优秀课堂教学没计评比活动,从开场启动到最后召开总结发奖大会,历时近一年,采取区县初评、市级复评、专家终评的三级评选方式。市级复评是以学科为单位,在区县初评的根底上按一定数额比例确定三等奖名额,并推荐一、二等奖参加终评。终评则由市基教研中心组织专家评审组,对学科推荐的候选教学设计进展终审。终评过程中,先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录边讲解边播放视频片段(不超过15分钟),专家评委再对教师进展5分钟的现场提问,最后通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教师。 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评比内容及工作方式有了很大改良,表达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评选内容不断改良,注重与教学实际严密联系。例如,2005年评

3、选只包括文字材料,并且是课前教学设计,2006年增加了现场说课和辩论,2007年增加了课后教学反思,2008年增加了课堂实录片断(15分钟),2009年增加了课堂完整实录(45分钟),并且采取开放形式,评委和观众同在一个现场。评选活动完毕后,还对获奖的教学设计进展深一步挖掘,请专家进展评析,在更大*围内进展宣传推广,使之对市教学起到更大的示*作用。 (2)评选主题不断改良,注意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开展。例如,2005年主题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2006年主题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2007年主题是“面向全体学生,2008年主题是“关注学习过程,2009年主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题

4、越发鲜明,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问题进展研讨,从宏观向微观、从关注教学方式向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开展,对教学的导向性不断增强。 (3)获奖教师不断年轻化,新老教师同台竞技,共同开展。开场两年进展的评比活动中,获奖教师大多是一些有经历的教师,原来就是学校的骨干,很多后来陆续被评为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应该说他们获奖是在情理之中。而近年采获奖的教师,出现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他们教学时间比拟短,教学经历比拟少,但其学历层次高(具有硕士、博士学历),思路开阔,理论提升能力强,往往能别出心裁,设计出一些有新意的作品来。可以说,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不仅是教师相互切磋、同场竞技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促进教

5、学创新、发现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因此,维护好、管理好这个平台,使其成为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阶梯,应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根底和努力方向。 2市教学设计评比的根本要求及案例分析 市提出的教学设计根本内容(教学设计根本框架)包括: (1)课题名称 (2)本节(单元)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3)教学背景分析 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说明。 (4)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确实定,教学重难点确实定,教学内容的安排等。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本局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求把教学内容、

6、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进展评价,分析要具体、实事求是,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 (7)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教师韵教学设计要建立在总结个人以往相关教学经历、借鉴他人已有教学案例的根底上,结合新课程特点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进展深入研究,应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性。 (8)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设计都是已经实施后的教学过程,因而文字资料中还要包括教学反思。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来谈谈如何表达这些根本要求。 21如何确定“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

7、思想与理论依据确实立,需要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策略,提出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例1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响(第二课时)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关注观念(微粒观)建构,充分发挥概念原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离子反响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根本概念*畴。概念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本质地认识事物与现象,促进科学知识的系统化与构造化,开展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因此,在进展本节课教学设计时,除了关注“离子反响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响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响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

8、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响,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和方法。理论根底: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促进学生认识方式转变的概念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的科学概念学习是建构性的, 学生是科学概念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对各种过程和资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因此,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展科学概念的教学设计:首先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线索, 确定教学的知识脉络;其三分析学生的已有认识与科学概念间的差异,确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脉络;之后分析教材中的活动线索和S巧线索,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探究能力,确定教学过程的问题线索;最后确定是否需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证据,以及以哪种

9、方式向学生提供。具体如图1所示: 知识脉络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及其逻辑顺序。认知脉络探查学生的已有认知,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与科学概念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开展脉络。问题线索为学生的认知开展设计合理的问题线索,并确定通过提供哪些素材(数据、实验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证据图1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理解的教学设计思路 简评: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了新课程对概念教学的核心教学思想;“关注观念(微粒观)建构,充分发挥概念原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并且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提出学生的科学概念学习是建构性的,学生是科学概念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按照科学概念

10、教学设计的思路,基于学生认识开展脉络设计问题线索,突显“离子反响及相关概念对深化、开展学生的认识的作用,并用框图形式形象地表示出来,思路清晰,依据合理,问题明确,可操作性强。 22 如何进展“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是对教学内容进展分析,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材内容进展必要的取舍和处理,以适合教学时间。第二是对学生情况进展分析,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需要从三方面考虑,即:先前经历;想知:学习动机;未知:教学目标。 案例2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响(第二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化学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响,第

11、二局部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对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响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反响的实质是SO42-与Ba2+的反响,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然后,通过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响)和四组酸碱反响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中和反响的实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离子反响的本质。最后通过一组实验(三个反响,分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总结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响的发生条件。学生情况: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响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根底。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

12、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响湖如,在让学生从任意角度对给出的几种物质分类时,只有4的学生指出还可以从构成微粒的角度对物质分类)。因此,“微粒观的建立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教学方式:综合启发式技术准备:演示文稿的制作、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简评:教师简明扼要地列举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并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先前经历(知识掌握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突出“微粒观的建立这一核心观念,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23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确立适宜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着举纲导向的作用。适宜的教学目标需要从三个维度来具体表达,即在“知识与技能层面

13、,说明“学什么;在“过程与方法层面,说明“怎么学(怎么做);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说明“为什么学。同时,要表达“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可操作、可测量的目标系统之上。 案例3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铝和铝的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一、根底性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说铝和氧化铝的主要性质;在实验中进一步熟悉和规*液体和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比照实验,探究铝外表氧化膜的性质;通过实验来探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原理,运用化学理沦对实验事实进展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列举铝及其

14、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珍惜铝资源;阅读有关金属铝的发现史等相关资料,体会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开展性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综合运用氧化复原反响和离子反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分别总结出铝单质和氧化铝的性质,学习分析化学事实的根本方法,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阅读有关金属铝的发现史和当今兴旺国家技术垄断的相关资料,倡导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体会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重点:铝和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铝与氢氧化

15、钠的反响、氧化铝的两性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金属的化学性质非常熟悉了,包括铝的性质,铝与碱的反响以及氧化铝的两性远远超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因此一定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发,通过探究实验、引发认知冲突,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且进一步提高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复杂性的认识。 简评: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三个维度整体考虑,全面具体,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针对本节课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几点要求,针对性强,便于实施。同时从可持续开展的角度,分别就“根底性目标和“开展性目标列举阶段性要求,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去学,从而易于实施、落实和评价。 24如何进展“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涉及到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意图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等几个内容*畴,其核心是“活动的设计,基于新课程要求的活动设计应表达“为方法而教、“为策略而教的思想。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的表达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采取表格式也可采取文字表达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