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央财经大学网络辅修管理学原理课程第2阶段学习笔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190844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央财经大学网络辅修管理学原理课程第2阶段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央财经大学网络辅修管理学原理课程第2阶段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央财经大学网络辅修管理学原理课程第2阶段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央财经大学网络辅修管理学原理课程第2阶段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央财经大学网络辅修管理学原理课程第2阶段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央财经大学网络辅修管理学原理课程第2阶段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中央财经大学网络辅修管理学原理课程第2阶段学习笔记(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原理课程第2阶段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 学习体系:第七章 组织概述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第十章 领导概述第十一章 激励原理第十二章 激励理论与方法第十三张 沟通与冲突管理2学习目标第七章:定义组织、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的概念,区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解释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各种组织结构的特征,了解团队结构组织、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内涵,阐明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说明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程序。第八章: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

2、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第九章:定义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的概念,说明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识别引起组织变革的各种内外动因,解释对待组织变革的不同观点及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反对变革以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比较结构、技术、人员、文化等不同内容的组织变革,阐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程序,区分不同的组织变革。第十章:定义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的技能,了理解领导者权威的内在含义,了解人性假设的内容,理解不同风格的领导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领导权变理论。第十一章:理解激励的概念及

3、作用,掌握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及分析,掌握群体行为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了解需要动机激励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第十二章:理解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熟悉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说明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掌握期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把握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常用的激励方法。第十三章:定义沟通和谈判,了解沟通的过程,区分沟通的类别,了解有效沟通的障碍,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站我成冲突管理的方法,掌握有效谈判技能。3各章节学习重点第七章 组织概述第一节 组织的概念与分类(用时一课时,基本了解)一、组织的概念及其功能(一)组织的概念1、有形的组织结构静态组织(名

4、词)从静态的角度考察,组织是以有形实体形式存在的它是实现某一共同目标,通过分工与协作,由不同层次的权力和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综合系统。2、无形的组织活动(动词)特定环境中为了有效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确定组织成员、任务及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综上所述,组织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安排和人事安排,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配置内部的有限资源,确保以最高的效率使目标得以实现。(二)组织的功能1、凝聚力量把分散的个体凝聚为集体,可以实现个体无法达到的目标。2、放大力量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实现“1+12”的效果。二、组织的分类(一)依据基本

5、性质1、营利性组织以经济为向导,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组织。2、非营利性组织以社会利益为导向,以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组织。(二)依据组织方式1、正式组织明确规定组织成员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制度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约束力。2、非正式组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自发形成的群体。相互关系:紧密联系,相促而生相伴而存。重大差别,维系纽带不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第二节 组织结构(用时两课时,重点掌握)一、组织结构的概念(一)组织结构的定义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具体地说,表现为对组织内

6、部进行的职能分工。可以由组织结构图表示。职能目的举例任务分解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率麦当劳任务组合更好的运用组织资源营销和财务部门分离组织协调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获取组织绩效。跨职能小组(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名称特点主要目标适用条件机械式组织稳定僵硬,刚性稳定运行中的效率环境稳定,任务明确持久,技术统一稳定,效率为主要目标,企业规模较大。有机式组织松散灵活,弹性动态适应中的创新环境不确定,任务多样多变,技术复杂多变,多非常规活动,企业规模较小。二、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一)环境因素组织对环境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确认识别和理解把握,对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是影响组织运作的关键。要求组织增

7、强灵活性和适应性。(二)战略因素 组织战略分为三类:创新战略、低成本战略、模仿战略(三)规模因素规模越大,组织结构越倾向于机械式,组织进一步扩大,规模对结构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四)技术因素组织技术在常规化程度上有所不同,常规化技术宜采用机械式结构,非常规技术宜采用有机式结构。(五)管理因素1、高耸型组织结构优点:周密严谨、职责分明、关系清晰弊端:协调困难、管理费用高、沟通不利、缺乏民主2、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点:信息通畅、费用降低缺点:负担较重、同级之间沟通困难、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三、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一)直线制组织结构优点:设置简单、权责分明、便于统一管理和集中指挥。缺点:缺乏横向协调关系、对

8、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二)职能制组织结构优点: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便于发挥专长,减轻工作负担。局限性:下级人员易缺乏整体观念,各部门缺乏协调,不利于统一管理。(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优势:易于统一管理,便于发挥专长。不足:权力集中下级缺乏自主权,迟缓,各部门易产生矛盾,不易适应环境。(四)事业部组织结构优点:提高灵活性适应性、最高管理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长远规划,有利于培养人才。缺点:成本较高、效率降低、不利于部门协作。(五)矩阵式组织结构优点:加强部门之间配合,灵活性适应性强,有利于创新。缺点:工作效率不高,权责不清。四、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一)团队结构组织不存在由上到下的职能链,完全有工作

9、团队安排工作并负责。(二)无边界组织消除纵向、横向及外部边界,淡化和模糊组织边界。(三)学习型组织员工不断获取共享新知识,参加到组织的知识管理中来。第三节 组织设计(用时一课时,掌握及应用)一、组织设计的概念(一)基本内涵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具体分为:组织分化和组织整合(二)指导理论静态理论:研究职权结构、职能分工、规章制度等内容。动态理论:加入人的因素,研究组织设计完成之后再运行中会遇到的问题。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一)组织设计的任务根本任务:建立有益于管理的组织,有效实现各种目标。组织目标归纳为两类:稳定运行中的效率和动态适应中的效率。与之相应的组

10、织设计目标为:提供某种程度的稳定性和具有足够弹性。(二)组织设计的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步骤,专人负责每一步,提高劳动效率。2、部门化原则劳动分工的结果,必然导致部门的产生。3、指挥链原则传统组织设计的基石,职权、职责、统一指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该条重要性减低。4、管理幅度原则宽管理幅度的扁平化管理已成为趋势。加强员工培训。5、集权与分权原则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寻求平衡。6、正规化原则不同的组织内部具有不同的正规化需求标准。三、组织设计的内容(一)职务设计基本单元。依据组织结束要求和员工技能,每个员工负责完成某类职务的特定任务。(二)部门设计基础。按照专业化

11、分工的要求和相关性原则,划分横向部门。(三)管理乘此与管理幅度设计基本构架。保证整个组织结构安排的精干高效。(四)组织决策系统的设计保证组织的同一指挥与领导。(五)组织执行系统的设计保证组织各项活动的有效实施与开展。(六)横向联系和控制系统的设计纠正横向偏差,促进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七)组织的行为规范设计为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可供遵行的规章制度。(八)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规划设计包括未来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等。四、组织设计的程序(一)确定组织目标根本出发点。应在分析组织内外环境的基础上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派生目标。(二)确定业务内容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业务工作,分类并设计流程。(三)确定组织结构选

12、择规定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组织部门的具体类型。(四)配备职务人员根据各部门业务性质和工作要求,明确职务与职称。(五)规定职责权限规定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和业绩评价标准,授予相应的权力。(六)联为一体最后步骤。规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方法,构成统一的管理系统。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用时一课时,了解)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彼得德鲁克的阐释1、经济学意义的分析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素质2、微观组织意义的分析狭义上偏重于劳动力质量的分析综上所述,宏观角度上,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人口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微观角度上,人力资源是企业等组织雇佣的全部员

13、工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二)人力资源的特征1、能动性人力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能动性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表现有:自我强化、选择职业、劳动积极性的发挥等方面。2、再生性通过人口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得以实现。劳动力使用中应消除避免有形及无形的磨损。3、时效性生命周期与年龄组人口数量及其联系上都体现着时效性。4、生产与消费的两重性人力资源的投资是一种消费行为,具有刚性;人力资源的使用是生产行为,具有弹性。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要充分关注其社会性的一面,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其有效发展。二、人力资源的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人力资源是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人力资源是经济运行的根

14、本要素。离开了人力资源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就无从开展。(二)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实践表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是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三)人力资源的收益递增性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潜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比增加物力投入收益更大,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也有助于高效利用物力资源。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的概念(一)宏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对全社会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招聘、录用、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二)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企业等微观组织对本组织人力资源的全过程管理。特点是强调调动组织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的是推动本组织战略目标的实

15、现。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用时一课时,了解)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其作用(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战略规划,通过对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及预测,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的总体规划。(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确保组织运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控制人员结构、职务结构,减少用人的随意性保障组织运营中对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2、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序化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行动方案,是开展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3、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融合通过管理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掘组织员工的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满足员工的需求。二、人力资源的内容(一)人力资源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