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17911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3朗读理解课文,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教学设想】因课文内容比较艰深,故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教学方法】讨论、比较、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2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例:曷不委心任去留?(“曷”

2、通“何”)(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例:景翳翳以将入。(景,太阳。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3)一词多义。(归纳“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疑问代词 例: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胡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曷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焉 复驾言兮焉求(什么)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实词 见教材练习二(4)词类活用例: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

3、词,傲世。)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5)古汉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例: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注:以上为预习参考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完成,以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宋朝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有这样一句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明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周敦颐的这一思想明显地受到了

4、晋朝陶渊明的影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就是明证。陶渊明,这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铁骨铮铮的汉子,影响了不知多少封建士大夫。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抖落了满身的污浊之气,愤愤弃官归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共同倾听来自遥远的声音“归去来兮辞”。二、朗读课文(一)教师配音朗读课文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一/二/一/二

5、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多媒体1,利用声像技术,展示课本插图,营造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三)学生推荐代表朗读本文,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三、讨论研究(分小组讨论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感受文章内容)提问1:“归去”两字是诗眼。你能扣住“归去”二字,准确地给这个标题来设计几个问题吗?可以设计哪些问题呢?(以“归去”两字为核心来解读本文)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去?(2)为何要归去?(3)如何归去?(4)归去以后,如何?(5)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等等。(1)从何而

6、归去?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了解陶渊明出仕及归隐情况。明确:从官场而归去。(2)为何要归去? 古人不是深受儒家 “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吗?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读书人不是每日做着“为官梦”吗?为何做了官的陶渊明却如此毅然决然地离开官场而走上“归隐”之路呢?(也可这样问:他为什么要辞官?)先不说课文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诗歌归园田居中的几个诗句,可能对我们研读课文有一定的启发。 补充: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多媒体2,投影以上诗句)同学讨论:A“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B他为何要

7、如此自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C为何他说自己入官场是“误落尘网”? 明确: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加以佐证吗?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第一段作者所流露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D出仕与归田两者孰轻孰重就可知了。“田园将芜胡不归?”“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为自己误入官场而深深地自责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中的“

8、已往”“来者”分别指什么?“今是”“昨非”各指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确:有庆幸之意,自恕自慰之情;表现出作者对现在辞官的肯定和前半生做官的否定;仿佛是一种醒悟。 小结:所以“归去”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那一份遗世独立的品格。朗读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应读得“气中声硬”。教师范读后学生读。(3)如何归去?(分组讨论研究)A作者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引导体会: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回家的过程先乘船,后上陆。B你能想象出此时作者怀有怎样的心情? 引导体会:“轻飏”、“吹衣”轻舟摇荡,和风吹衣,表现出冲出牢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快和迫切之情;前路、晨

9、光;问、恨归心似箭的心情。C这样的心情在下文哪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作者刚入家门狂喜飞奔的样子(突出强调:载载)“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浓浓亲情的自然表现,能不引起作者的欣喜之情吗?“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写出作者举家欢宴、兴高采烈的情景。作者在这里开怀畅饮,欢喜异常。“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写“松”“菊”有何作用?讨论明确:庭院虽已荒芜,但松、菊却保存完好,这给作者很大的精神慰藉。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更是从来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写松写菊,从中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你能找到有关写松、写菊的诗句吗?(请学生从掌握的诗句中体会“

10、松”“菊”的形象特点)E“松”“菊”正是作者高洁形象的化身。你能用具体形象的文字描述“风飘飘而吹衣”的作者形象吗?这样的形象你能想象到我们古代诗人中的哪一个?小结:以上几句话写出了作者归家及抵家时的欢快喜悦之情,表现了归家之乐,所以文章在句式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六字句至四字句,节奏明显加快。朗读指导:要体现作者的急迫欣喜之情,应读得“气满声高”。(指名朗读,评价,齐读)(4)归去以后,如何?(分组讨论研究)请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加以回答。A如果把这些语句加以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个方面?讨论明确:(1)家居生活“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11、”、“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2)田园生活“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B.写家居生活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表现出了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引导学生体会:引、眄、倚、审、策、矫首、抚等动作。(想象体会,让学生上台表演)C生活在如此宁静的生活环境中,作者有什么生活感受?哪些词可以看出?引导学生体会:怡颜、寄傲、易安、成趣等词。补充: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多媒体3,投影以上诗句)D请学生朗

12、读上述诗句,比较文中所写的内容与诗中所展示的生活环境及写法有什么异同。讨论明确:同房屋简陋、狭小;环境恬静、幽雅;作者心情一致: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写法都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情寓于景。异:文直接写作者的行踪、心情;诗完全以景衬情,并无作者主体出现。E讲到“情寓于景”这一点,文中有一写景名句,试找出来,分析其妙处。讨论明确:“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无心”是写什么?(流云)“知还”是形容什么?(飞鸟)。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作者把“云”和“鸟”人格化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将感情寄托到“云”“鸟”这些“物”上,表现出自己的归田恰似一只倦飞的

13、鸟儿急于返巢的心情,“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F作者写田园生活时,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讨论明确:交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作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和亲戚们谈家常,弹琴读书,准备劳作,驾车出游,充分表现出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农村田园生活图。生活在这样的自由王国中,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作者的心境是恬淡的。补充: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多媒体4,投影以上诗句)G这样的生活场景,在我们所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一

14、文中哪几个文句相似?讨论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H如何理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一句?讨论明确:面对着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和涓涓泉水溪流,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向往之情和压抑不住的兴奋,可是毕竟已经老之将至,在激动兴奋的同时又产生出无限的感慨,一种晚境凄凉之感袭上心头。I作者为何要化这么多的笔墨描写归家以后的生活?这对表达主题、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作者描写归家以后的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安逸、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反衬出对官场生活的深恶痛绝。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构成了

15、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会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朗读指导: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齐读课文。(5)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分组讨论研究) 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归田以后充分享受到了人生的乐趣天伦之乐、交友之乐、农作之乐、出游之乐。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要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很痛苦的,毕竟他曾受到过的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选择归隐,实在是迫于无奈呀!A哪句表现出了这样的低沉、伤感的情绪? 明确:“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