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17876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夯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强夯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强夯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强夯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强夯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夯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范本(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地基处理(强夯)专项施工方案目录目录1第一章 编制依据11.1 编制依据11.2 遵循的规范、标准、规程等1第二章 工程概况12.1 工程简介12.2 工程建设条件22.2.1 自然条件22.2.2 地形地貌22.3.3 水文地质条件22.3.4 场地地震效应22.3 设计概况32.3.1 涵洞设计概况32.3.2 基础处理32.3.3 基础处理质量检测32.3.4、主要工程数量3第三章 施工部署43.1 项目施工目标43.1.1 质量目标43.1.2 工期目标43.1.3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43.1.4 成本目标43.1.5 环境和文明施工目标43.2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43.2.1

2、 项目组织机构及其人员配备43.2.2 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职责53.3 施工准备63.3.1 技术准备63.3.2 现场准备63.3.3 测量准备7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74.1 本项目的关键线路74.2 特殊地基处理(强夯)施工进度计划8第五章 施工工艺技术85.1 施工工艺流程85.1.1 强夯施工流程85.1.2 强夯施工工艺框图85.2 施工方法、技术方案95.2.1 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夯前检测95.2.2 强夯施工参数确定95.2.3 强夯施工方案105. 3强夯施工注意事项105.4 强夯质量监测要求115.5 强夯质量检测要求115.6 强夯成果提交11第六章 投入的劳动力、机械

3、设备及主要进场材料计划126.1 主要机械投入计划126.2 劳动力投入计划126.3 测量试验仪器配置12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137.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137.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13第八章 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158.1 安全施工158.2 文明施工158.3 环境施工措施17第九章 进度保证措施17第十章 应急预案1710.1 组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1710.2 雨季施工应急措施18附件19附件一:施工平面布置图19附件二:强夯施工进度计划时标网络图20附件三:强夯施工进度计划时标网络图21附图四:应急预案路线图2237 第一章 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1.1.1、XX市武夷新区南林XX

4、市政道路及场平工程项目(一)合作投资建设项目施XXXX公司XXXX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1.XXXX公司所设计的与本项目有关的施工图设计文件。1.1.4、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 遵循的规范、标准、规程等主要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 表1.2-1类别名 称编号或文号国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行标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行标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行标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以及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规程、图集、地方标准

5、、法规图集、及施工管理依据文件。施工过程如有颁布新的以上技术规范应参照新规范施工。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武夷新区位于XX省北部,是闽北的地理中心,包括武XX市全境、XX市的部分区域,以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XX县、XX市的部分乡镇,土地总面积4132平方公里。南林片区是武夷新区的核心区和重点建设片区,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居住综合、商业金融等现代服务功能。纬一路施工起点桩号为K-0-285.009,往东延伸,依次与经一路和经二路平面交叉,施工终点桩号为K1+680,位于现状浦南高速西侧。施工道路全长1965.009米,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0米,设计速度50km

6、/h,双向六车道,道路等级XX市主干路。本次设计箱涵是连接纬一路道路景观提升工程上游云谷小区水系汇水,排入下游水系。同时通过本箱涵与纬一路道路与拟建生XX市连通。2.2 工程建设条件2.2.1 自然条件XX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东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为18.6,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水量1700mm,年平均日照1802小时。2.2.2 地形地貌拟建工程场地跨越原剥蚀低丘及丘间谷地两种地貌单元,部分路段(如经一路AK0+580设计终点)因南林片区场平施工原地形地貌特征已基本改变。其中AK0+240AK0+390、AK0+680AK0+720及A

7、K0+860设计终点段段属山间谷地,原地形略有起伏,地面高程一般约150165m,呈狭长条带状;其余路段属剥蚀低山,山坡自然坡度大多为2030,局部较陡35,丘顶较浑圆、丘脊较平缓,海拔约185210m,相对高差约2050m,地形呈波状起伏,植被发育(多为马尾松或毛竹)。2.3.3 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周边有两处水塘,在纬一路桩号K0+370附近水塘(宽月4.0米,长约10米,水深约1模,水塘底分布有厚约12米的淤泥质粉质粘土),K0+460附近水塘(宽约8米,长度约20米,水深约1米,水塘底分布有厚约23米的淤泥质粉质粘土).道路走向发育有多条河沟(沟宽约15米,水深约0.30.5米)并分别于K

8、0+280、K0+030及K0+320附近横穿道路,K0+560和K1+650附近分别存在一宽约0.51.0米的水渠)。另在部分低洼的沟谷地带还见有少量地表片流。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受地层渗透性影响的地下水类型在剥蚀低丘为B型,在山间谷地为AB型。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和场地环境条件,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状态下和干湿交替带均具微腐蚀性。2.3.4 场地地震效应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拟建场地位于南平地区XX市,属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类别丙类,钢筋混凝土结构物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2mm。

9、2.3 设计概况2.3.1 涵洞设计概况2.3.1.1、本工程建筑的场地环境类别为类,箱涵设计的安全等级为二级,雨水箱涵结构设计基准为100年,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构造物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认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凡预留孔洞、预埋件严格按照结构图并北河其他专业图纸进行施工,未经设计单位许可,严禁擅自预留洞和事后凿洞。2.3.1.2、本设计箱涵尺寸为3孔3.5m2.0m。本次设计箱涵全长为209.41米,箱涵涵身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渗等级为P6,钢筋直径大于10mm采用HRB400级,不大于10mm钢筋采用HPB300级。2.3.1.3、本箱涵设计荷载:活载,汽车荷载XX市A

10、;人群荷载:3.5KN/;堆载:10KN/。2.3.1.4、设计地下水位:设计地面线以下1.0米。2.3.2 基础处理由于箱涵位于高填方段,素填土土层深度在8.813米之间不等,因此此次地基处理采用新型柱锤强夯法,强夯完成面为箱涵底高-0.3米,即箱涵垫层底高程,强夯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40Kpa。夯击工艺,采用3遍柱锤点夯(深层挤密)+1遍普通夯击满夯(浅层密实),夯击间隔时间不小于1周。其中柱锤点夯的单击夯击能:点夯1400KNm。(柱锤动压当量不小于1200J/m)。普通夯击锤点夯的单击夯击能:点夯2000KNm。2.3.3 基础处理质量检测强夯影响深度应大于10m;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11、进行夯前夯后两组试验,检测点数布置:每400/不少于1个检测点,并且不少于3点。动力触探试验深度应超过强夯影响深度1m,且至坚硬土层。a、夯前原位测试:强夯前应掌握地质情况,作为对比夯前、夯后的加固效果之用。b、夯后原位测试:夯击之后应对路基土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测定有关数据,以检验地基的实际影响深度。2.3.4、主要工程数量地基加固处理工程数量表 表2.3-1 桩号范围强夯总面积()挖方量(m)填方量(m)备注K0+145.8K0+365.214850955519130第三章 施工部署3.1 项目施工目标3.1.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为合格工程。3.1.2 工期目标根据纬一路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排

12、水及箱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强夯施工计划开始时间20_年7月10日至20_年8月08日,工期为30个日历天,争取提前完成。具体详见“纬一路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排水及箱涵工程特殊路基处理强夯施工进度计划”。3.1.3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杜绝因工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重伤率为零,轻伤率控制在1,控制和减少一般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安全;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考核率达100%,特殊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各种防护用品、设施合格率应达100%,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率100%,签字率100%;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整改率98%以上,重大隐患整改率达100%;接触有害因素作业职工的体检人数应达80%,

13、职业性健康监护率应达80%。3.1.4 成本目标通过科学组织,严格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降低工程成本。3.1.5 环境和文明施工目标3.1.5.1预防和消除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控制排污、控制扬尘、降低噪音、减少大气污染、保护植被、塑造绿色工地,施工排污达标率100%,保护文物,创环境保护达标工地。3.1.5.2控制重大环境因素,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0案次;控制施工噪音,控制施工扬尘、废弃物,确保排污符合规定标准,施工地段居民投诉0案次;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3.2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3.2.1 项目组织机构及其人员配备3.2.1.1根据本工程特

14、点,本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书记1人,生产经理1人,项目技术负责人1人,以及相关施工员、专职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安全员等。项目部下设五部一室,即工程部、技术质量部、商务部、安全环境部、财务部和综合办公室。3.2.1.2各工程队均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既分工负责又要相互协作,高效优质完成本标段工程项目,施工高峰时期,不足劳动力从当地进行补充。具体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详见项目组织机构图。综合办公室XXX商务部XX财务部XXX技术质量部施工员:XX质检员: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XX工程部材料员:XX工区长:XX安全总监XX财务总监XX商务经理XXX技术经理XXX生产经理XXX项目经理图3.2-1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3.2.2 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职责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施工总体部署。项目党支部书记:强化企业的思想政冶工作和双文明建设,关心职工生活及工作情况,协同项目经理抓好生产经营、安全质量管理和落实各项管理体系的宣传贯彻。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施工生产。项目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本工程技术与质检工作。工程部:负责料场调查、材料采购供应,机构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维修保养。 技术部:负责计划安排,现场施工安排、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