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八颂》要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17778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心八颂》要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修心八颂》要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修心八颂》要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修心八颂》要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修心八颂》要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心八颂》要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心八颂》要义(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心八颂要义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修心八颂这部法,有些道友可能以前听过,也学过,然而佛法并不是听过就可以了,也不是学过就足够了,应该将之融入相续,经常以此来对照自己。这里只有八个颂词,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行持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以前没有得过传承的人,今天应该得一个传承;已经得过传承的人,需要再次巩固自己的境界,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今天上午我给大家讲一下修心八颂。如今在国外,许多大德在弘扬大乘佛法时,主要宣讲修心八颂,以此规劝大家修持菩提心。在国内,自古以来也有

2、无数大德宣讲这样的殊胜法门.以前上师如意宝在学院或者出去到各寺院弘法时,经常强调这部论典的重要性。而且,他老人家要求学院弟子必须背诵三部论,并且精通其中要义:第一部是佛子行三十七颂,第二部是宗喀巴大师造的三主要道论,第三部就是今天所讲的修心八颂。修心八颂的文字不多,但依靠这样的窍诀,能真正断除我们相续中的烦恼,为了获得殊胜的大乘窍诀,大家理当专心谛听。修心八颂有一些故事,大圆满前行中也引用过,在此顺便给大家讲一下。噶当派的高僧大德,历来尤为重视修心八颂,曾经有一个恰卡瓦格西,他对五部大论无不精通,并对新旧派的众多教法了如指掌。有一天他去甲向瓦格西家,看见枕边有一个小经函,顺手打开翻阅,突然看到

3、“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一颂,他觉得这实在是稀有,内心特别有触动,便问:“这是什么法?”甲向瓦格西告诉他:“这是朗日塘巴尊者所造的修心八颂中第五颂的后半偈。”他又问:“谁有这一窍诀的传承?”甲向瓦格西说:“朗日塘巴尊者本人有.”听到此话,恰卡瓦格西迫不及待地想去求此法,于是立即起程前往拉萨。(噶当派格西的求法之心如此迫切,可是我们有些人,学习佛法的时间一拖再拖,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他千辛万苦到达拉萨后,不知道朗日塘巴尊者住在何处,数日之中他一边转绕觉沃佛像,一边打听消息.一天傍晚,从朗塘地方来了一位麻风病患者,格西不在乎传染而亲近他,向他询问朗日塘巴尊者的消息。他告诉格西一个噩耗:

4、尊者已经圆寂了。格西听后非常悲伤,一方面为众生没有福报而难过,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无法亲自得受传承而惋惜。格西问:“尊者的继承人是谁呢?”那人说:“向雄巴格西与多德巴格西,但他们二人关于谁做法主之事意见不一.”实际上,这两位格西并不是为了自己做法主发生争执,而是互相推让法主之位.向雄巴格西对多德巴格西说:“您年长,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请您做法主,我会像恭敬朗日塘巴尊者一样承侍您。”多德巴格西说:“您年轻有为,学识渊博,理应住持寺庙。”二位格西本来是互相观清净心,但恰卡瓦格西却误认为他们为继承上师法位而不和,心想:“他们肯定没有此法的传承,现在谁还会有此传承呢?”他到处寻问,后来有人告诉他夏日瓦格西

5、有真正的传承,于是他马上动身前去。一天,在夏日瓦格西绕塔时,他来到格西面前,将自己的披单铺在地上,请求他在此稍坐片刻,自己有一问题请教。上师说:“我一般没有在外面坐的习惯,你有什么事情请马上说吧。”恰卡瓦格西说:“我曾看见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的法语,这一法与我的心很相应,您感觉此法如何?”(他是在试探夏日瓦格西。)上师说:“尊者与此法相应也好、不相应也好,如果你不想成佛就另当别论,只要想成佛,那么此法必不可缺.他又问:“您有此法的传承吗?”上师说:“我确有此传承,我一辈子修的就是这个法。他便跪在上师面前请求道:“请尊者摄受我,赐给我传承!”上师说:“你若能长期住在这里,我可以传给你.

6、后来,恰卡瓦格西在六年中依止夏日瓦上师,这期间上师唯一传授修心八颂,他也是一心专修,最后完全断除了珍爱自己的执著,获得了殊胜的成就.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多小时,也讲不了什么,关键是看你们修不修.如果没有修,你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打磕睡,听一听也可以;我在这里一边擦汗,一边敷衍了事,讲一讲也可以,形式上谁都能应付,主要是你们能不能以修心八颂来衡量自己、对照自己。若真能像恰卡瓦格西一样行持,虽然这个窍诀很短很短,但它的加持不可思议,一定会断掉自己的烦恼和我执,生起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这次传法没有事先安排,是昨前天才临时决定的,但这部法的加持力相当大,上师如意宝也再三传讲过,我自己的传承应该非常清净。大家

7、学习之后,可能有些人会以此对照自己,有些人听完传承后,就把法本扔在一边,再也不看了。记得我以前在杭州也传过,今天也有很多那里赶来的居士,不知道已经过了两三年,你们修了没有、看了没有?如果没有修,自己虽然有听法的功德,我讲法也会有一点功德,但除此以外,实际行动能不能有改变也很难说。所谓佛法,不在于口头上讲得多么漂亮,也不在于形象上搞得多么隆重,关键在于自相续能否得以调伏。现在很多地方的佛教变成了一种形式,表面上看来很庄严、很精彩,但每个人的贪心嗔心丝毫不减,一点改变都没有。我今天讲的这八个颂词,字面意思很简单,没有什么不懂的,但若想即生成就的话,自己也应该像恰卡瓦格西那样修行六年。然而有些人不要

8、说六年,修六天他也会抱怨起来:“八个颂词还修六天,我半个小时就修完了。”实际上,佛法并不是这样的!接下来,正式宣讲朗日塘巴尊者的修心八颂。解释题目:修心八颂华智仁波切曾说:“修心修心修自心,以四厌世心修心,无有身语其功德,获得解脱无有余。”假如以四种厌世心-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一再地修持自心,即使身体和语言没有做其他善法,除了解脱也没有别的去处了。因此,修心非常重要,此处讲的就是修心法门。藏传佛教的噶当派,尤其是阿底峡尊者、仲敦巴格西、博朵瓦格西,对于调伏烦恼的修心法门相当重视。去年我也给这里的少数人讲过修心七要,文字不太多,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你们若能精通一个颂词或半个

9、偈子,对自己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相当大的利益。作者:朗日塘巴尊者朗日塘巴尊者是博朵瓦格西的大弟子,是驰名天下的大成就者,被公认为无量光佛的化身。在座的有些人,最近在学净土教言、菩提道次第广论,每个礼拜利用星期天来学习,有些人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到处给别人炫耀。实际上这没有什么,从整个人生的时间来观察,如果一个礼拜有一天,一年中也只有五十一天的学习时间,其余三百多天都在搞世间法。即使是这一天,很多人也是早上起得很晚,觉得今天是星期天,多睡一点;中午到那边去马马虎虎学一点东西,有些人听课一直打瞌睡,好像专门到那里去睡觉的;下完课以后吃吃喝喝,那个时候就特别开心。有些人真是业力现前,一遇到佛法就没有

10、精神,特别疲倦、特别昏沉,而平时说些无聊的话、做些无聊的事,又聪明、又开心、又能干,这就是凡夫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说实话,我们山上的道友,可能一年中连半个月的散乱也没有,最多是夏天到草地上放松放松,平时都是在学习佛法、背诵经论,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可是大城市里的人截然相反,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聊天应酬上了,修行的时候就没有精神了,听课也没有精神,做作业也没有精神“我都四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要做作业?我早就毕业了,不做不做!”但如果做一些世间的事情,他就不是四十岁了,很年轻哪.有些人的习气太重了,造恶业的顺缘太多,造善业的顺缘稀少,自己能不能解脱还是要打个问号.总结一生的话,倘若你活了0年,

11、学佛的时间有没有年?如果没有,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贪嗔痴方面,那来世有没有解脱的保障?所以大家不要有很多理由“我现在很忙”、“家里有一大堆事情、“单位忙得不可开交”,找各种乱七八糟的借口。其实解脱是自己的事情,出离轮回也是自己的事情,你整天跟别人讨价还价,我觉得这样没有必要。你们要想当佛教徒,就应该当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不要挂一个牌就可以了,自己再怎么忙,也应该能空出一部分时间来。当然,65天让你拿出200天,这恐怕是不现实的,但若连15或1/7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了.我非常重视珍惜时间,假如明日复明日,那明日何其多?很多人学习佛法的时候,“这个礼拜不空,下个礼拜再说吧”、“再拖

12、一段时间吧”一年365天,你们的时间用在佛法方面有多少?我们山上的人当中,我算是比较懒惰的,但我仍在继续学习、继续努力,只要有一口气,就不会停下来,这跟城市里的人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很大的差别.因此,大家应该把学佛摆在重要的位置,以后的生活需要调整,这样才有解脱的希望.第一颂:愿我以胜如意宝,饶益他众之意乐,时时刻刻倍珍爱,轮回一切诸有情。愿我以超胜如意宝的饶益他众之意乐,时时刻刻珍爱轮回中的一切众生.世间人认为轿车、别墅、金钱非常难得,实际上,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对待整个世界、对待所有的众生,这比如意宝更加珍贵。佛陀在教王经中说:“为了身体,可以舍弃财产;为了生命,可以舍弃财产和身体;为了佛法,

13、可以舍弃财产、身体与生命.”当然,以世间的价值观来看,也许很多人不会理解,但从大乘的角度来讲,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利他之心.入菩萨行论中也说:宁可失去利养名闻,乃至资身养命之缘,亦可失坏其余善根,但是决不毁损自己的菩提心 吾宁失利养,资身众活计,亦宁失余善,终不损此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众生,在这个世间上,财产、身体、生命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别人的菩提心。当然,菩提心的价值,有些人不一定知道.佛经中有个公案说:往昔有父子二人拥有一个如意宝,父亲天天都保护如意宝,有一天他很困,想睡一会儿,临睡前对儿子说:“你将如意宝收藏好,千万不要给任何人。父亲很快就睡着了。这时来了几个小偷,问这小孩要如意

14、宝,孩子说:“父亲交代了,如意宝不能给任何人.”小偷于是拿了一些糖果给他,并说:“这个如意宝是一块石头,对你也没有什么用,糖果却可以马上吃,而且价值是很贵的.不如我们交换吧!”小孩就把如意宝交了出去,自己换得一点糖果。学佛亦是如此,若把最重要的东西舍弃了,虽然得到一些微利,也没有多大意义。有些人的轿车被偷了、房屋被没收了、身体受到一些威胁,他们就觉得好痛苦,心里面相当着急,而自己的菩提心遭到损害却无所谓,这是非常愚痴的,犹如刚才那个小孩一样。我们热爱一切众生,乃至蚯蚓、蚂蚁以上,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个叫菩提心;从世间的角度而言,则是献上自己的爱心。这颗心是任何金钱和财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但是很

15、多人非常愚笨,有菩提心不觉得很珍惜,而看见一些老板有几亿,或者自己找到金银财宝就认为很难得.实际上最珍贵的是菩提心,我们遇到任何违缘也不能舍弃,这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当然,今天到场的人当中,一部分人我从来没见过,也许是刚刚皈依的,讲大乘不共的利他心,你们不一定能接受.因为学习佛法就像是上台阶,要一步一步上去,很多人先求人天福报,让自己赚钱发财、健康平安、家庭和睦、长得漂亮、生活顺利等等,但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讲,利他心才是非常非常珍贵的,有了利他心,即使你生活不顺、财产受损,也不值得特别伤心。比如意宝更珍贵的利他心,所缘的对境应该是一切众生,而不仅仅是人类。现在有些宗教对人类很好,经常搞慈善机

16、构帮助那些受灾的人,但看到旁生被杀害时,他们根本不管。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三界众生都有苦乐的感受,大家一定要帮助所有的众生。以前不管自己怎么做的,从现在开始,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这种愿哪怕只生起一刹那,功德也是相当大.这是佛陀亲口宣说的,并不是我在这里胡言乱语,说一些没有根据的话。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语言负责,你们都有一定的智慧,在世间很多方面广闻博学,欺骗你们也没有必要。在所有的佛法当中,最稀有难得的,就是利他的菩提心。大家应该时时刻刻观察,首先看自己是不是佛教徒?如果是,那是大乘佛教徒,还是小乘佛教徒?假如整天所做的全部是为了自己,这就是小乘佛教徒;倘若你不仅要自我解脱,还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一切众生,帮助的方法虽然多种,最好的就是依靠佛法,有了这一颗心,就是大乘佛教徒。第二颂:愿我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