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17413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课题】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2、3课时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本节聚焦】1、知道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3、知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知识结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环境影响人口增长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主学习】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和_ 等。2、生物圈内_,它们所拥有的_以及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三方面:一是_,二是_,三是_。4、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

2、护,可以概括为_和_两大类;其中_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_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求”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_的发展。【合作探究】1、“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其中的“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涵义?2、观察图6-6,举出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形成的原因。3、分析课本P125实例1,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实例1和实例2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些价值?4、如何保护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升发和利用?【规律总结】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起因、危害、防治措施) 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潜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价值 间接价值2、保护生物多样性

3、 直接价值 就地保护 最有效的保护 保护措施 易地保护3、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典题讨论】1、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A.工业、家用炉灶燃烧矿物燃料 B.有关金属冶炼工业排放的废气C.汽车尾气 D.工业生产及家庭广泛使用的电冰箱、空调释放的氯氟烃化合物2、下列哪项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 )A.药用生物资源 B.是重要的工业原料C.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食物3、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 B. 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C.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易地保护 D.防止

4、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4、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_ _ 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课堂巩固】1、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全球气候变化 粮食短缺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锐减A. B. C. D.2、下列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价值的是( )工业原料 科学研究 美学 间接使用价值 潜在使用价值药用价值 野生生物数量太多,不利于生态平衡A. B. C. D. 3、(多选)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

5、是自然保护的惟一方法4、简要回答生物多样的有关问题(1)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_。(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 _ _三个层次上来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大熊猫还需要_,另外采用_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课后检测】(单选每题6分,多选每题8分,填空每空4分)1、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通过作物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向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

6、的氮肥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遗传多样性 B.变异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 )建立自然保护区 引入新的物种 对濒危的物种采取迁地保护开发野生生物资源 改良生物培养新品种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A. B. C. D.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就地保护主要是指( )A.进行水土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保护生态系统 D.减少外来物种5、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捕鱼 B.提倡人类养殖 C.适当捕捞成鱼 D.饲养单一品种鱼6、海域发生“赤潮”,会使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

7、受化学物质污染 B.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增殖C.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 D.水土流失,大量红土壤进入大海7、(多选)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几项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A.人口急剧增长 B.酸雨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8、(多选)下列不属于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种林9、阅读下面三个事例: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

8、。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根据以上事例,回答下列问题:(1)事例一说明造成野生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_和对生态环境的_开发利用。(3)事例三说明,由于_入侵或引种到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0、“绿色奥运”是北京市争办2008年奥运主办权的口号之

9、一。“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理等。“绿色北京”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1)北京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大量的非本地树种、草种“侵入”了首都,而大量的本地物种却遭受冷落。你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2)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图6-7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我们参与的行动方式

10、是_。、过程利用的生物隶属生态系统的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分析,、途径与途径相比的优点是_。有机肥料固体生活垃圾 无法回收的有机废弃物可回收部分利用沼气发酵处理 残渣燃烧发电提供社区用热水饲养蚯蚓、苍蝇等分别处理再生利用动物蛋白饲料答案:【合作探究】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地球如同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的生灵都搭载在这艘飞船上。2、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引起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SO2排放量超过生物圈自动净化能力,造成大

11、气污染,并形成酸雨。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我们还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3、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生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等多种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例1、2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4、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

12、专门保护,这是对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典题讨论】1、D 2、C 3、A 4、自然 经济 社会【课堂巩固】1、C 2、C 3、ABD 4、(1)蛋白质的多样性DNA上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克隆、细胞培养。【课后检测】1-5 C B D B C 6-8 B BCD ABD 9、生存环境的改变或破坏滥捕乱猎或滥采乱伐 掠夺式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 10、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