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读后感400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17258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城计读后感4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空城计读后感4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空城计读后感4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空城计读后感4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空城计读后感4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城计读后感4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城计读后感400字(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空城计读后感400字篇一:空城计读后感 “空城计”的智慧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这是来自与三十六计里的一句话,在大军压境,诸 葛亮无兵御敌时,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上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于是便退兵了。这就是 有名的空城计。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在古代就早已如此,走到今天也早已成必然,也许很多人看到的 是,诸葛亮在面对极大的困难时,急中生智的大智慧,隐藏了真实的情况,骗过对方,从而 顺利度过险境。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侥幸,而我则认为这是一种必然。因为很多人看到的是,司马懿的落荒而逃,却没有看到,诸葛亮在面对困境时

2、的那种临 危不乱冷静和沉稳,和极强的心理素质。对于这些的根本更在于诸葛亮对自己和司马懿的了解,这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基于对对方熟悉和经验的积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回到现在的我们,时而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然而我们又是怎么样去面对的呢?找 个理由,找个借口?是去骗过了自己还是骗过了他人呢?在此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在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去解决,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积累所 学会的方法,而不是在遇到困难时找借口“骗过”自己,只有这样在遇到下一个困难时才会 熟练的解决,急中生智的智慧不是想出来的来,而是在解决了大大小小的困难后积累出来的。其实,在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那就是

3、细节,正验证了细节决定成败,正如文章中描写的一样“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正是对细 节的一系列描写,环环相扣,任何一步都不容许出现差错,在我们时时强调效率的今天,细 节是不是格外的重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谁又能说细节不重要呢?在今天的我们又对细节有多大的重视呢?所以在大家对道理都明白的情况下,却很少数付诸于行动,改变从这一秒开始,我想我 要去做那个付诸于行动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冷静沉稳不浮躁,踏踏实实一 步一步向前,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终究会达到理想的彼岸。篇二:空城计读后感【空城计读后

4、感600字:篇一】暑假里,我将三十六计读完了。读完以后,我感触颇多。三十六计这本古典名著写了一些古代军事理论精华化为克敌制胜的计谋。其中我最 喜欢第三十二计空城计,上面写了大家都熟悉的诸葛亮、李广,还有大家不太熟悉的张守珪(ui)、齐祖珽(tig)。大家一定知道诸葛亮是怎么使计的了吧我就来讲讲李广吧!宦官带人 外出打猎,三个匈奴兵袭击了宦官,他受伤逃回。李广生气极了,带一百名骑兵去追杀,杀了两名匈奴兵,活捉了一名,他们正准备回营时,又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朝他们这儿开过来。 李广让部队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叫全体人员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 卸下马鞍,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吃草

5、。匈奴兵的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 军官去观察形势。李广立即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名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 息。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后李广的人马 仍然没有动静,匈奴部将怕被大部队袭击,只好退兵了。看完这一计,我捧腹大笑:“原来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李广也用空城计呀!”我还觉得李 广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也知道了三十六计是我国灿烂古代文化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空城计读后感600字:篇二】近期,我看了三十六计之“空城计”。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深,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听说街亭失守,忙召集众将,部署撤兵,并亲自带领五千人马,

6、到西城搬运粮草。突然,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城内只剩两千五百人马,诸葛连身 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大家非常惊慌,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说,我自有退兵之计。他让军士各守岗位,大开四门,而他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是个多疑的人,看这个样子,城内肯定有伏兵,连忙撤退。看了空城计,我感觉,诸葛亮非常聪明,有谋略,在危机关头,从容镇定,没有惊慌,仔细分析对方主帅的性格弱点,设计了“空城计”,来对付敌人,以弱小对付强大。因为司马 懿是个多疑的人,诸葛亮确信他不敢冒然进城的。“空城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见危险,要沉着冷静,认真分析应对, 出主意想办法。许多时候,办法正确,危险的事最

7、终还是能够化险为夷的。【空城计读后感00字:篇三】在今个漫长暑假中,我看了一本很著名的历史书籍 三国演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空城计的故事。它使我受益匪浅。三 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 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 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 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

8、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 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 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看完了主要内容,我真的不得不佩服诸葛亮!他知道众人都以为他会像往日那样布局,便 利用这一点,设置一个没有布局的“陷阱”,这样,司马懿等人便撤退。所以,在平常的生活 中,我们也要像诸葛亮一样,开动脑筋,学会巧妙运用计策,克服困难。【空城计读后感60字:篇四】前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这个故事,使我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我再一次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机智勇敢。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因为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

9、0 军士驻守在西城 县。忽然,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来攻打西城。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 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沉思片刻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 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 不可乱动, 我自有计谋对付。” 司马懿来到城楼外,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左右两边各站一个少年,。 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 挥部队撤退。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 哈哈大笑起来。 诸葛

10、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 见我们这样镇定, 怀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 只因为不得不这样 啊! ”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 走了。” 诸葛亮说: ”我们只有2500 人,如果弃城而走,必定走不远,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才保住了西城县,以后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也要像诸葛亮一样临危不惧,开动脑筋,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空城计读后感600字:篇五】早就听说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人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可谓智勇双全。今 天,我看到一本书上有空城计这个故事是写诸葛亮的,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读了起

11、来。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准备撤离西城县。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气势 汹汹地向县城逼近。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诸葛亮临危不惧,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大开城门,在门旁安排了二十来个士兵扮作老百姓扫街,然后出国留学网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燃香抚琴。司马懿的部队赶到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百姓只管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旁若无人、香烟袅袅,琴声悠悠。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行事谨慎,他认定必有重兵埋伏,于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马撤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手下无兵却敢大胆地设了这样一个“空 城计”,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上了当。我想,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

12、,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碰 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所以,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足无措、慌慌张张,应该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机智有谋。空城计运用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 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 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 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 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十分清楚明了的道

13、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有勇气,临危不 惧,有时就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篇三:读空城计退敌有感读空城计退敌有感王斯鸿每当我读起三国演义时,总有一篇文章吸引了我,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诸葛亮临危不乱,用“心里战术”让司马懿带领的大军不战自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 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大难关,被一些难以攻破的“大bss”封堵了前进的道路,但无论怎 样,我们都要持有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越是到重要关口,我们越要临危不乱,去年高考 时,有一考生急着出门,结果忙中生乱,没带准考证,回家拿了再回到考场时,因为考试已 经开始,结果被拒之门外。我看完这个故事,明白了:无论是干什么事都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否则

14、就会像去年的那 位考生一样吃大亏的。篇四:京剧名段空城计观后感文档京剧名段空城计观后感 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京剧,集中体现了我国民族艺术特色,京剧不但是中华民族 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的精品。京剧的传承,丰富多彩的流派是一个重要方面。 剧目、剧本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近200年的发展进程中,京剧剧目有成千上万出之 多。经过历史的筛选,流传至今,经年长演不衰的也有几百乃至上千出。这些剧目不仅使京剧日趋成熟、完美,而且以此培育,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京剧名家,长期为京剧添光添彩。历来京剧中三国戏比较多,尤其是以诸葛亮为主角的戏在三国戏中占的分量很 大。但是这些戏中很大一部分把诸葛亮神化

15、了,其“神”的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收姜维等戏中,诸葛亮料事如神、算无遗策、几乎无所不能。 我今天看了空城计,主要是讲在春秋战国时期,诸葛亮的兵力不敌司马懿撤退,司马懿一路追杀诸葛亮,诸葛亮急中生智,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演了一 出空城计,他叫几个士兵打开城门,在门口扫地,诸葛亮在城上弹奏曲子,司马懿看到以后 怀疑里面有伏兵,不敢贸然进去,最后司马懿终于退兵了,诸葛亮终于逃过了司马懿的追杀。空城计,是一种被动的作战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头无路的一方,采用此计的目的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空城计的奇巧之处在于正确及时 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等,因时,因地,因人的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 诸葛亮之所以能让司马懿退兵,就是诸葛亮能准确地揣摸到司马懿谨慎,多疑而心虚的心理 状态,而诸葛亮独出心载,奇异的思维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时的危局。同时空城计还 是一种心理战。在已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虚者虚知。 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实诸葛亮也是一个有血有肉,遇事有困难,有困顿,有苦恼,与人有感情的活生生男 子汉,他尤其应是智慧的化身,并有着与众不同的崇高心灵。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