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投资必将成为以后的主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158637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企投资必将成为以后的主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企投资必将成为以后的主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企投资必将成为以后的主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民企投资必将成为以后的主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企投资必将成为以后的主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企投资必将成为以后的主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企投资必将成为以后的主体 “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增加方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转变投资方法。由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向民营企业投资转变,这是一个大趋势。一、让民间投资成为投资主体1、投资在“三驾马车”中,仍将发挥关键作用。2021年初,投资增速为18%。第一季度投资39465亿元,同比增加25%,环比增加1.73%,其中,民间投资继续超出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表明,经济增加的关键拉动力正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加转变,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正在发挥作用。2021年一季度出现了两个可喜改变:一是民间投资增速提升,同比增加31.5%,高出全国平均数6.5个百分点;二是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2、为60.3%,拉动GDP增加5.9个百分点,投资贡献率有所下降。不过,这并不表明民间投资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问题已经处理了。2、政府不可能再充当投资主体。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只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使用。4万亿投资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十二五”期间,政府直接投资将大幅下降。然而,地方政府投资主动性很高,地方政府已负债累累,土地财政收入将受约束。截至2021年底,地方政府融资9.09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的19.16%。为预防地方债务拖累银行,高层已在各地检验、约束地方融资。地方政府别说投资了,即使仅筹集2021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资金(约1.3万亿元)也很困难。3、要激励引导民间投资。在市场经

3、济条件下,民间投资应该成为投资的主体。2021年,民间投资已占总投资的51.1%。以北京为例,2021年民间投资百分比已从2021年的43%上升到58%,2021年要达成60%。北京市2021年2月出台文件,引导民间投资关键进入四类工程:城市开发建设工程、当代产业发展工程、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市场化建设工程、社会事业市场化建设工程。其它各省区市也出台了类似文件。但这些是文件,要付诸实施,困难很多。一个主要原因是,2021年以来,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国企在上,民企在下”的格局,加上行政垄断,民企要进入垄断行业、上游产业,是很困难的。民间资本相对充裕,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民间千万至亿元的富

4、豪资产(资金+资产)最少在16万亿元以上。这些资金如找不到投资的出路,就很可能被转移到境外。招商银行和贝恩顾问联合公布的汇报称,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出千万元。2021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成62万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的富人可投资资产达成15万亿元。受访者的亿万富豪中,有27%的人已完成了投资移民,正在考虑移民海外的百分比高达47%。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党和政府要有用好民间资本的气度和本事,把民间资本引上科学发展的轨道,让民间资本为转变经济发展方法服务,为全社会造福。为激励引导民间投资,国务院2021年5月出台了新三十六条,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入电力、电信、石油、通信、

5、铁路等垄断领域,进入金融、国防科技、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落实。二、为民间投资发明良好的融资环境十七大要求加紧金融体制改革,形成多个全部制和多个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效完善、高效安全的当代金融体系。新三十六条也承诺许可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不过在“十二五”计划中,相关金融体制改革的部分,只字不谈多个全部制的金融机构,不谈怎样许可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这是一个大缺憾。“十二五”计划第四十八章中讲到:“全方面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不停增强金融市场功效,更加好地为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法服务。”这里,以“组织多元”替代了“

6、多个全部制”。这一章第一节谈的是现有金融机构的改革,第二节讲的是加紧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关键讲直接融资,讲股市、债市、期货和金融衍生品。这就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将难以处理。本文认为,在市场主体多元化的今天,一元化的金融体系是难以适应的,指望国有大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是不切实际的。处理这个矛盾的出路在于打破现有金融体系的束缚,许可发展民间资本入股的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即大家所称的“草根银行”。金融体系改革难,难就难在多个全部制这个症结难解开。应该认可,中国的金融体系,实际上是一元化的。有两个现象值得大家思索。第一,银行业的暴利,这种暴利关键是靠垄断所得的存贷差。银监会2021年年报披露,202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总计达8991亿元,同比增加34.5%,资产利润率达成17.5%。银行如此赚大钱,是很不正常的现象。第二,产融联姻,“几家欢乐万家愁”。人民日报2021年4月14日报道,据银监会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