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轴走向网络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145407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点轴走向网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点轴走向网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点轴走向网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点轴走向网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点轴走向网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点轴走向网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点轴走向网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三角:从点轴发展走向网络发展兼论杭宁发展带的建设陈建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提要:长三角都市带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失衡”问题,说明有必要改变长三角目前的以上海为中心的“点轴”发展形态,通过对长三角主要城市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测算,笔者认为长三角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匀质”地区,区域内各主要城市都已经具备相当的发展实力,因此,从长三角整体论出发,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走多核心的网络发展的道路,而建设杭宁发展带,可以实现提升杭宁城市地位,构建浙苏合作平台,拓展民企成长空间、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改善网络效应,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健康发展。关键词:长三角点轴发展网络发展杭宁发展带一、问题的提

2、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长三角都市带的发展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必须看到,作为一个过程,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城市带的发展,就必须解决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培育起新的增长点,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1)三边失衡,杭宁沿线地区发展明显落后当前长三角都市带的基本态势是:以上海为主、杭州、南京为辅,连接沪宁杭三大城市的是沪宁、沪杭铁路和杭宁公路,仿佛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沪宁、沪杭“两条边”较强,它们和杭甬线一起构成了长三角的Z型发展地带,或称为长三角的外沿地区,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连绵,城市化和城

3、市现代化水平较高;而杭宁“一条边”(指杭宁公路沿线地区)构成长三角的内缘地区,主要包括苏南的腹地(高淳、溧水、句容、溧阳、宜兴)和浙江的杭嘉湖腹地(包括湖州、长兴、安吉、德淸)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是长三角的一条“弱边”1。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江苏沿江(长江)沿线(沪宁线)县、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苏南腹地的一些县市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如苏南杭宁公路沿线发展最好的宜兴市,其人均GDP只有无锡市的50%,句容的人均GDP只有苏州的28%。在浙江,同处杭嘉湖平原西东两头的湖州和嘉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显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2003年湖州的人均GDP仅为嘉兴85%左右,湖州所属的安吉县的人均GD

4、P是嘉兴的62%,在三次产业结构上,杭宁沿线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也明显高于沪宁线和沪杭线沿线地区(见表1)。(2)浙苏、杭宁经济联系相对薄弱迄今为止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基本上是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展开的,是一种“点轴”发展模式,即一体化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以沪宁线、沪杭线以及杭甬线为轴线展开,由此影响到江浙沪三边关系的均衡发展。在江浙沪三边关系中,江浙关系之间也是一条“短边”或者说“弱边”。这不仅表现在区域发展上沪宁线和沪杭线发展较快,而杭宁沿线发展相对迟缓,而且还表现在江浙两地和杭州南京的经济联系相对薄弱。(3)杭州、南京城市地位呈下降趋势1 参见:“宁杭城市带呼之欲出”江南时报(2004

5、年08月09日第五版)在长三角中,沪杭宁是最大的三个城市,且是沪浙苏三地的行政中心,由于长三角内部的“三边”关系的不均衡,本该在长三角都市带中发挥支撑作用的沪杭宁“核心三角”难以形成,在沪杭宁三大城市中,上海的作用和地位在上升、而南京和杭州的地位却受到削弱,在江苏,由于南京处于Z型区域的最西端,在“点轴”发展模式的影响下,苏南沿江(长江)、沿线(沪宁线)各城市纷纷把目光转向上海;南京开始受到“边缘化”的威胁,在浙江,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杭州在Z型发展轴上的相对中心的地位也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杭州和上海,南京和上海之间关系在不断的加强,但杭州和南京之间的联系却相对薄弱,这种情况的出现,影响

6、到杭州和南京在长三角城市圈中的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长三角内部的均衡协调发展。(4)对周边省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未形成由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外沿的沿江、沿海的Z型地带,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理应起到的火车头作用、或者说带动和“扩散”作用却发挥不够理想,不讲对中西部内地和边远省区的带动和扩散,即便对长三角周边省区,如安徽、江西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带动和“扩散”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正是由于长三角内部发展的不均衡,由于邻接安徽和江西的杭宁沿线地区(长三角内缘地区)本身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在客观上形成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断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

7、快杭宁沿线地区的发展步伐,使之成为一条发展带,形成长三角内部的协调均衡发展机制。南京镇江绍兴宁波杭甬线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图1长三角的Z字型发展带和杭宁发展带杭州湾跨海大桥线句容图2杭宁发展带各城市(县市)位置二、“长三角整体论”VS“上海中心论”能否改变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目前这种以上海为中心,以沪宁线沪杭线为两翼的“点轴式”的发展形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直有着“上海中心论”和“长三角整体论”两种不同的思路。上海中心论者认为:长三角应该走以上海为核心的“摊大饼”式发展道路,他们的根据是:在长三角中上海具有中心和极核地位是不争的事实,并必将日益凸

8、现出来。上海应该扩大其对周边地区和城市的辐射能力,将周边地区和城市逐步纳入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而且这个“大饼”式的经济圈应该随着上海辐射能力的增强而越摊越大2。目前长三角的“点轴”发展形态,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支持着“上海中心论”的说法。然而我们认为,“上海中心论”以及目前的“点轴”发展形态,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进行,造成长三角内部发展的不平衡,进而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长三角内部沪宁、沪杭沿线和杭宁公路沿线地区的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扩大充分说明,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改变这种非均衡的发展形态。不能否认,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上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上海在长三角中的地位也没有那一个城市可以替代,但是,强调上海的重要,并不等于说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以上海为中心展开。而是承认上海的领头作用和号召作用。事实上,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仅上海和上海都市圈是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且我们平时所说的“上海”和国际经济地理学中的“上海”也是不同的,前者受行政分割和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是指一个行政区划内的上海,而后者则是指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都市圈,有时甚至包括浙江和江苏,至少是浙江的北部、东北部和苏南部分地区。国际上有人常常称之为“大上海地区”或“上海经济圈”。它是一个由要素流动密度,社会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环境地理因素所决定的区域经济单元。这就

10、是我们所持的“长三角整体论”的理论依据。我们曾经论述过,所谓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中的“上海”实际上就是指长三角都市圈而非行政边界内的上海“长三角经济一体化3种方案”(财经时报,2003年3月23日)陈建军、姚先国: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经济关系研究以浙沪经济关系为例,管理世界2003年第5期。本文中表1和表3的整理和计算工作由浙大经济学院研究生郑瑶完成。,比如说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就不可能离开上海港和宁波港以及洋山港之间的整合。最有说服力的是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我们曾经说过,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必然是带有国际制造业中心的特征,离开了发达的制造业,上海不

11、可能成为国际经济中心,而发展制造业就离不开长三角其他城市,如苏杭甬宁等城市,江苏和浙江的制造业总量都已超过上海。建设上海经济中心的实体部分的任务将主要由和上海同处一地、拥有独到的发展优势并且已经具有较为雄厚的加工制造业基础的浙江和江苏来承担。在国际上,所谓世界级的六大城市带几乎都是多核心的,单一城市难以挑起重担。如美国五大湖都市带、日本沿太平洋都市带等等。上海都市圈或长三角都市带也应该是多核心的,它的力量来自于圈内各城市各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如上海的第三产业和科技实力,苏州、无锡的高新技术产业,杭州的观光休闲旅游、南京的重化工业,宁波的临港工业等等,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也取决于能否使江浙

12、沪各主要城市形成发展整体,合力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是“将周边地区和城市逐步纳入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而是充分发挥长三角各主要城市各自的实力,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圈”。坚持“上海中心论”走“摊大饼”式的发展道路将会导致其他城市应有功能的缺失。延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此,需要改变目前长三角的“点轴”发展形态,而采取能够更好的动员各城市能力的网络发展形态。表1杭宁沿线各县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数据及其比较4fl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GDP(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人均GDP(元)GDP中三次产业比例南京489.7647231453.06322

13、.44293813.1:51:45.9句容60138579.446.381339211.5:53.9:34.6溧水41104861.266.771519713.7:52.8:33.5_.、一咼淳4380262.015.821463118.2:48.4:33.4溧阳781536121.1512.271541511.6:55.3:33.1宜兴1062039262.0330.06245905.5:60.1:34.4湖州107.721566234.6423.72217869.3:53.4:37.3K/长八62.011430108.0710.321742112.8:53.7:33.5安吉44.71188

14、670.157.011569113.6:52.3:34.1德清42.3493686.0210.152030610.5:56.8:32.7杭州393.1930681617.77286.15414714.1:50.5:45.4嘉八力口八79.82968201.7726.08253377.2:55.1:37.7常州213.411864681.21113.69319203.2:59.7:37.1无锡219.6016231063.12166.91489581.4:58:40.6苏州216.8716501010.50172.69470811.8:63.8:34.4资料来源:2004年浙江统计年鉴,2004

15、年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三、走多核心网络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网络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空间分布和组合的框架。依托网络空间结构,充分利用各种经济社会联系就能够把区域内分散的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及地区组织变成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功能各异、分工合作的区域经济系统。长三角必须走多核心网络发展的道路,其理由如下:首先,长三角属于大体“匀质”的发展区域,而非布鲁维尔所谓的“极化空间”(陈建军,2003)。作为上海周边地区的浙江、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上海相差并不很大,特别是作为上海都市圈或称为长三角都市带成员的浙北、浙东北地区、苏南地区和上海并不存在空间上的二元结构性质。2004年16月的统计资料显示,就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水平而言,上海尽管据长三角都市圈各城市之首,但是,其和周边江浙两省的主要城市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如上海和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100:91.6,上海和南京之比是100:68.6,上海和15城市中最低水平的泰州之间的比值也达到100:57.9。我们计算了长三角都市圈15长城市以城市人均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