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14227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过关检测题 一、 分析意境型1、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辽宁卷)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 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 方维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

2、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答:二、 分析技巧型1、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驼褐:驼毛制的上衣。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问: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江西卷)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问:(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

3、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2006年福建卷)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答:三、分析语言特色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春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问: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答:四、 炼字、炼句型1、阅读下面一首

4、唐诗,按要求答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山东卷)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试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2006年福建卷)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

5、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答:五、 分析“诗眼”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四川卷)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风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问:(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6年辽宁卷)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

6、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问:(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古诗鉴赏分类练习题答案 一、分析意境型1、答: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春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2、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

7、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3、答:“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二、分析技巧型1、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2、答案:(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

8、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3、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三、分析语言特色型1、答: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2、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山谷秀美、

9、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表现了作者恬淡高雅、纯净脱俗的心境。四、炼字、炼句型1、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首,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离别的酸楚。2、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3、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

10、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五、分析“诗眼”型1、答:(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风”、“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

11、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2、答: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2)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诗歌鉴赏综合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

12、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尾下句说:“齐鲁到今诗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题后要求答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词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2)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3)

13、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试分析上片“草色山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2)请说说此词在行文结构上的特点。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试分析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表达效果。(2)你认为这首词的情韵怎样?请结合词作谈谈你

14、的理解。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1)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此字共写几幅画面?(2)结句用了什么典故?其作用是什么?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菊花黄巢待到今秋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1)试析“待到”二字中蕴含的感情。(2)诗人称“菊花”为“我花”,有何深刻用意?(3)前人评述此诗,多下“奇”字按语,认为此诗有“奇语”和“奇想”,试结合三四两句谈谈你的看法。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

15、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试分析此诗所蕴含的感情。(2)请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1)作者是如何层层铺写“玉关情”的?(2)有人认为此诗应删去末两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的看法怎样?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请分析诗的前两句写景上的特点。(2)试阐述结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清平乐辛疾弃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