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12699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讨论文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ies 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Center for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 纵向价格双轨制:对“电荒”的一个解释 王 建 林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2002年到2006年中国出现了大面积缺电,煤电价格体制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论述了中国煤电产业中存在的纵向价格双轨制,阐述了其引发“电荒”的可能,实证

2、部分首先对“电荒”进行了结构分析,随后估计了各年度的电力缺口,并探讨了电力缺口与煤炭价格、电力缺口与电力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煤炭价格与“电荒”之间存在恶性循环,电力价格调整没有真正缓解“电荒”等。 关键词 纵向价格双轨制;煤电关系;电荒;价格 Vertical dual-pricing system:An Explanation For Electricity Shortage Wang Jianli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Center for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Organizat

3、ion, Liaoning, Dalian, 71. The price system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may be an important reason.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Second Vertical dual-pricing system existing between coal industry and electricity industry which may lead electricity shortage. Positive Study section first analyzes electri

4、city shortage structurally, then evaluates the Shortage. After tha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scarcity of electricity and coal price, the relation between scarcity of electricity and electric price. The result of discussion shows the vicious cycle exists between electricity shortag

5、e and coal price and the electric price adjustment hasnt resolved electricity shortage. Key words: Vertical dual-pricing system; the relation between coal and electricity; electricity shortage; price 1Discussion Papers 一、引言 2002到2006年中国出现了大面积电力短缺,大量省份被迫拉闸限电,2002年缺电省份共有12个,2003年上升到21个,2004年增加到24个,200

6、5年的缺电省份数不再公布,期间有传言说23个,发改委辟谣说有最多有10个,2006年电力供求矛盾趋缓,缺电省份下降为6个,舆论普遍认为这一年中国走出了“电荒”,但2008年年初,“电荒”又卷土重来。持续数年之久的“电荒”严重干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用电企业被迫采取限电措施,有的企业还自备发电机及机组,导致小发电机组进口激增,据黄埔海关统计,2005年1月8月广东口岸进口的发电机和机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倍。 “电荒”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个: (一)电力装机容量增长滞后于电力消费 电力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电力行业的投资具有资金需求大、投产周期长的特征,这就要求电力建设

7、要在满足电力需求的基础上应适当超前。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火电装机容量的增长率与用电量增长率基本趋势一致,但前者没有实现对后者的超前,相反电力投资在随着电力消费进行事后调整,即电力投资对电力消费存在滞后。例如,1988年用电增长率出现第一次下降,但火电装机容量的增长率上升持续到次年,此后才出现下降;1991年用电增长率回复上升,但火电装机容量增长率的恢复性增长迟到了三年,最近的电荒更说明这个问题,在电力消费迅速增长的世纪之交,火电装机容量增长率却徘徊在十年来的最低点,终于引发了2002年开始的全国性“电荒”。 240.24 .20 200.16 160.12 120.08 80.04 40.

8、00 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80 82 84 86 88 9092 94 96 98 00 020406煤炭产量死亡率 电力消费装机容量 图2乡镇煤矿产量指数和乡镇煤矿死亡率指数1 火电装机容量增长率与用电量增长率图 (二)国家对煤矿事故的管理方式不当导致电厂原料紧张 乡镇煤矿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重点煤矿的6倍以上,乡镇小煤矿首当其冲是安全规制的重点,但国家对小煤矿的安全规制的方式过于粗放,当某地区的某一煤矿发生安全事故时,该地区的所有煤矿都会受到严格监管,一般是13个月的停产整顿,被发现问题的小煤矿

9、和地方煤矿还会被勒令关闭。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是中国煤炭行业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小煤矿进行安全整顿也是对煤炭行业整合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小煤矿占全国40煤矿生产的时候,这种粗放式监管就成为一个问题,必然导致煤矿产量急剧下降。图2画出了1990-2005年乡镇煤矿产量指数和乡镇煤矿死亡率指数(1994年为基年),从中可以看出,乡镇煤矿安全问题与乡镇煤炭供给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特别在1999年2001年的乡镇煤矿事故高发期, 2乡镇煤炭供给显著下降,这证实了乡镇煤矿安全事故整顿影响了煤炭供给。 (三)电煤价格上涨挫伤了电厂发电积极性,造成供电紧张。 随着电源投资力度的加大,装机容

10、量出现大幅上升,国家发改委预计,未来电力供求将趋缓,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08年年初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南方省又有大量电厂停机停电,此时影响电力供应关键因素不是缺电厂而是缺煤。一般认为,暴雪等灾害天气影响到电煤的运输,但冬季是用电高峰期,电厂理应提前做好存煤准备,按照要求春节期间电厂存煤应当达到14天,现实情况是暴风雪一出现南方的电厂马上无煤可用,因为部分电厂的存煤量仅仅3-5天。 煤炭储备过低反映的不仅是电厂想节约储存成本,更主要的是电厂对煤价上涨的抵制,而这可能造成了最近几年的电力短缺。2000年以后受经济增长和重化工业发展的拉动,能源需求旺盛,煤炭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扬,而下游的电力价

11、格受到规制而不能随之上涨,这使得煤炭价格上升挤压了电厂的利润,客观上降低了电厂的发电热情。2007年7月,大唐、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五大发电集团联名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要求适当提高电价,但被委婉驳回,电厂发电的积极性被大大挫伤。由于发电企业的国有性质和社会责任,电厂不太可能因为煤价上涨直接停机停电,但面对煤炭价格的波动,电厂可能会以减少煤炭储备等消极措施作为应对。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煤炭价格的走高,煤炭产业的利润率不断上升,电力产业的利润率出现下降,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非常明显。为缓解煤电矛盾,国家发改委建立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规定当煤炭价格累计变动幅度超过一定数值时,允许电力价格适当调

12、整以弥补成本的增加,迄今为止共实施了两次煤电联动,之后电力企业获利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荒”。 本文将讨论最后一个原因造成的电荒,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装机容量的变化决定了电力产业的供应能力,由装机容量不足引发的缺电属于刚性缺电,但最近几年的电荒明显具有阶段性和波动性,我们认为除了硬件不足造成的缺电外,价格体制因素造成缺电更应值得关注,目前煤电双方各执一词,煤炭企业认为“电荒”是因为电厂不愿意采购市场煤,而电厂则予以否认。第二,原料紧张可能引发局部地区的供电危机,但不太可能导致全国范围的大面积电荒,事实上就全国而言,煤炭总产量在2000年后一直在快速上升,主要是在关闭整顿中小煤

13、矿的同时,大型国有重点煤矿的产能稳定并持续上升,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安全规制导致的煤炭供应紧张(图4),统计数字显示,到2007年中国煤炭总产量已经达到25.23亿吨,比2000年净增了15.49亿吨。 “电荒”现象并非中国独有,美国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供电危机,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出现了罕见的拉闸限电现象并困扰至今,Joskow和Khan(2002)深入论述了这一问题,他们大量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了加州电力危机的原因,此后很其他学者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并投入了空前的热情和兴趣。本文尝试使用纵向价格双轨制解释中国的“电荒”,并重点对“电荒”、煤炭价格、电力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当然,如前文所述中国的

14、电荒问题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关注煤电价格因素并不等于说其他因素不存在或不重要。基本结构安排如下:首先介绍和拓展了纵向价格双轨制理论,试图从理论上探讨其如何引发“电荒”;其次对“电荒”及其与煤价、电价的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检验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是本文的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3 16 3000122500 20008 15004 10000 500-4 01999 2000 2001 20022003 2004 20052006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电力煤炭 乡 镇重 点国有 全国地方国有 图4 历年煤炭产量(单位

15、:百万吨) 图3 煤、电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二、纵向价格双轨制理论分析框架 (一)纵向价格双轨制理论及扩展 价格双轨制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价格管理制度,通常指同一产品存在两种价格机制,一种是计划内国家定价,一种是计划外市场调节价。纵向价格双轨制是于立(1994)提出的一个产业组织学概念,他认为通常所说价格双轨制实际上是横向价格双轨制,因为它出现在同一产品在生产的同一阶段,与横向价格双轨制对应,还存在一种纵向价格双轨制,指的是同一产品在生产的不同阶段出现计划价和市场价两种价格形成机制与相应的价格水平。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国家对一些重要的原料和原材料的价格进行计划价或以计划价为主,而在下游最终产品阶段实行市场价或市场价为主,这些经济现象都可解释为纵向价格双轨制。当时纵向价格双轨制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大量负面影响,如刺激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并鼓励了资源的浪费(于立,1994)。 本文认为,根据价格控制的环节不同,还可将纵向价格双轨制进一步划分,一种是生产过程的上游阶段实行计划价,下游阶段实行市场价,即计划控制发生在产业链的源头,可称之为第一种纵向价格双轨制;另一种是下游阶段实行计划价,上游阶段实行市场价,即计划控制发生在产业链的末尾,可称之为第二种纵向价格双轨制。价格双轨制的分类见下表: 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