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反思与论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126840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反思与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案、反思与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案、反思与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案、反思与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案、反思与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反思与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反思与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学会看病教学设计王金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过程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探究质疑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母爱。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从慈母情深说开,激趣读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

2、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三、检查学习情况1、分

3、角色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2、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3、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4、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5、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6、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

4、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

5、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7、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8、分角色朗读全文。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快写下来吧!五、当堂训练、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我看他有点打蔫(ninyn)儿。当我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zhnzhn)住了。走廊里想起了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tt)。时间艰涩(ssh)地流动着。、照样子,写词语:喋喋不休摇摇晃晃喋喋不来日长按索骥忐忑不、用“假如”写一句话:、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

6、自己。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板书设计、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学会看病教学反思王金成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理解这位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说”与“读”、“读”与“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亲尽责的独特方式。所以教学的重心放在研读探究,体会母爱的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的笔勾画出描写

7、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再以齐读、小组分段读、分角色读让他们熟悉课文,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接着用小组合作来交流各自阅读所得。最后全班交流。从孩子们的相互交流中,能体会到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位母亲的作法。但是母亲对儿子那份浓浓的母爱之情学生体会肤浅。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更深入一些,我紧紧地抓住文中多处描写这位母亲内心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在边读边悟中,引导孩子们不仅逐步认识到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即: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而且从这些细致的心理活动句子的描写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有的孩子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或句子,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谈感受,虽

8、然大部分学生只能蜻蜓点水地谈,甚至有少数学生的表述缺乏条理性、逻辑性。但也有几个学生谈得比较好。如:蔡夏男谈到她很敬佩乌塔(四年级学的一篇课文中的人物)的勇气和胆量。小小年纪,只身一人就周游了世界,这是我们这些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就连我一个人去德兴,妈妈也会喋喋不休地提醒我注意这、注意那,一千个不放心陈依一同学说,过分的爱不是真爱,而是溺爱。我们正是在父母的溺爱中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寻找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向文中哪个小男孩学习 听了孩子们的一番发自肺腑的感受后,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同时也引起我对自己教学深层次的反思。孩子们固然说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可联想到自己平时的

9、教学,有时不也有这种现象出现吗?如对某一个问题总想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老师早已既定的教学模式中,认为这是最好的。而对学生另外生成出有价值的东西,要么让它悄然无声的熄灭,要么没有很好地利用。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谁好谁坏他们心里最明白。如果我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成为民族进步的绊脚石。 略读课文教法之我见 王金成一、把握略读课文类型略读课文是与精读课文比较而存在的,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可

10、见,略读课文主张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设计上要摒弃过度的设计,从大问题、大背景入手,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在略读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学目标则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要显现出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然而略读课文一般篇幅较长,教学时数少又是不可变更的事实。这对矛盾就考验着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一番整合、取舍,达到突出重点、长文短教、一课一得,才能在有效的时空里消化大篇幅的阅读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所以略读课的教学应粗线条地安排。板块不宜过多,重点应突出一个。如我在上学会看病一文时,只设计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谈话导入,

11、整体感知”;第二板块是“研究心理,感恩母爱”;第三板块是“质疑问难,升华母爱”。在三个板块中,重点突出第二板块。设计重点板块“研究心理,感恩母爱”时,从研读母亲心理的句子入手,以一个大问题统领整堂课,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以两个重点句为突破口进行研究,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从而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二、找准切入口,升华主题。学会看病一文若是详读课文,从研究母亲的语言和心理入手设计教学预案是比较恰当的,因为有两课时,时间较充裕,教学效果较佳。但若用1课时完成,教学效果就不甚理想,所以切入口只能二者选一。既然重点是“研究心理,感恩母爱”,所以以母亲的心理线索为切入口,

12、重在“研究心理,感恩母爱”,就对准了主题。为了升华主题,在“研究心理”板块中分两步走:一是抓文中母亲的心理线,研究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心软到后悔到忐忑不安”,感悟母亲对儿子的爱;第二步是进行写法迁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白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写话练习再次体现此文抓住人物心理表达情感的特点。最后再安排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儿子学会看病时母亲的心理。这样安排,不仅使整个学习过程有一定的“温度”,也体现了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学生理解文中母亲对儿子这种特别的爱也就水到渠成,主题得到了升华。三、以扎实的语言训练为目标语文学习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重语言实践

13、。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效率就下降了。所以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绪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依托文本授之以法,循法而学,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在学会看病一文的语言训练时,我的重点不是放在词句训练上,而是放在了片段训练上,侧重于逻辑思维训练和写法的迁移训练。如在教学“母亲后悔”一段时,选择的“教学点”是理解后悔的两个原因,这样设计一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二是渗透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悟作者怎样抓住“后悔”一词把后悔写具体,把心理活动

14、写细腻了。目的是用好教材中的这个“例子”,依托文本点滴积累,建构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慢慢学好语文,写好习作。 学校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教案王金成教学目的:1、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常见类型。2、 记住五个电话。3、 了解食物中毒的症状、预防和应急措施。教学重难点:1、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常见类型。2、 了解食物中毒的症状、预防和应急措施。教学用具:ppt教学过程一、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如何分级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三、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1.重大传染病疫情;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4.新发传染性疾病;5.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6.重大环境污染事故;7.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核事故、放射性事故;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9.影响公共健康的自然灾害;10.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