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计划关键点”医院工作计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10139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计划关键点”医院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计划关键点”医院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计划关键点”医院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计划关键点”医院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计划关键点”医院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计划关键点”医院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计划关键点”医院工作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医院计划关键点”医院工作计划 2021年,我院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照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标准,全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加紧发展为根本,质量、安全和友好为专题,以关键学科建设为抓手,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思绪、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医院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开创医院工作的新局面。为深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现就整年医院工作计划以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南,以社会需求、群众满意和医院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标准,扎实抓好本职员作是统览今年医院工

2、作全局的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结果,根据医院等级评审验收新标准开展迎检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全方面达成综合二级乙等医院标准;继续实施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落实各项方法,提升医疗质量;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关键学科和关键专科建设工作,打造医院关键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继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巩固地位;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经营理念、扩大外延服务、分配方案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硬件设施深入完善,服务态度深入好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及可连续发展能力显著增

3、强,职员待遇深入提升。全院业务收入增加15%,医疗性收入达成500万元。三、工作关键1、医疗质量建设。在认真落实基础医疗制度,基础诊疗规范、常规和标准的前提下,关键加强基础质量、步骤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全方面落实“管理年活动”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 2、关键学科建设。抓好学科配套设置和学科建设计划,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关键学科和关键专科建设工作,打造医院关键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3、提升运行效率。抓好开源节流工作,以培育新的技术服务为引擎,带动医院经济连续快速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医院运行成本,多渠道筹集建设发展资金。

4、4、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医院新一轮基础设施改造计划住院楼建设,根据工作规范标准完成设施配置。四、工作任务及方法1、医疗业务工作强化质量管理:关键工作任务一是抓好教育,要强化关键人员,关键科室的管理意识,提升其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尤其是医疗关键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完善医疗安全防范机制,落实医疗不良事件预警和防范方法。建立医疗缺点管理工作制度,深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处理医疗缺点当事人和科室。三是以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关键,定时专题研究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工作,确立质量和安全工作的关键目标,组织开展常常性专题检验,针对存在问题落实连续改善方法。四是充

5、足发挥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强化科级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落实步骤质量控制的各项方法。五是依据管理年考评标准和医院等级评审验收新标准,完善相关制度及对应考评体系。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对医师根据医师定时考评管理措施严格考评,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提升应急能力。加强门急诊管理:加强专科科建设,对妇产科的门诊、内儿科门诊严格实施规范管理。在努力改进门诊设施条件,优化服务步骤,落实便民设施,增强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关键落实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急诊抢救人员的业务培训,深入提升诊疗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二是落实首诊负责制,提升急诊科能力,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置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诊会诊

6、快速到位;三是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加紧技术建设。首先要抓好检验科试验室建设,增加投入,提升质量,改进服务,增加医疗技术服务的经济含量。二是做好主动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形成含有我院特色的技术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对技术建设的管理力度。医院将确定技术建设项目管理措施,遴选激励技术建设项目清单,成立由院领导牵头的技术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并出台和关键学科建设相匹配的奖励政策。提升护理质量:一是继续实施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实施检验、考评、反馈制度,设置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成标准要求。二是关键监督护理关键制度的实施情况,加强对管理,定时对护理缺点、护理投诉进行

7、归因分析,从中吸收教训,提出防范和改善方法。三是关键加强对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技术考评。制订出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考评计划和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法认真组织落实。四是深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通知程序和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五是充足发挥临床护理人才的优势,提升护理队伍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2、科研和教学工作搭建为医院临床研究者提供服务的科研技术服务平台。实施人才战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年度计划,培养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卫技人员临床进修学习,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和参观考察学习。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举行全院性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及临床科研动态研究继教学习或培训10余次,为医

8、务人员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发明有利条件及资源。参与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5%以上。、引进开展新项目、新技术不少于2项。、加强学术交流,卫技人员每十二个月撰写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医学论文篇数不少于3,在市、县级并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篇数不少于6。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普洱市卫生学校等院校的教学基地工作,接收安排实习生20人,进修生10人。3、行政后勤工作:2021年行政后勤工作的关键是管理创新。关键有以下任务: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各职能科室要围绕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就强化管理、提升实施能力、节省和整合资源和突破医院发展瓶颈等专题开展创新工作

9、。建立和完善“职能科室年度工作汇报”和“制度”等工作制度。继续落实平安医院创立任务,构建友好医患关系。要深入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完善个人保科室,科室保医院的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在关键关注医疗安全的同时,全方面抓好药品、消防、设备、车辆和财物等安全工作。主动开展安全督导检验,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医院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严格控制运行成本。一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严格管理编制。二是根据“定额消耗”标准,制订或优化物资消耗定额标准,节省成本。三是加强对收费政策的研究和督导。加强医用耗材的监控,继续落实医用卫生材料管理措施中提出的相关监控方法。四是开展大型设备的运行效益评定,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基建

10、维修项目。09年计划的项目有:开工新建住院楼;完成门诊综合楼病房的改造工作。继续做好院内外宣传工作。一是利用医院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医院学习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医院管理年活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平安医院等创立活动和医保、新农合各项政策的宣传。二是创新性策划制作宣传片、展板,利用电视等媒体对医院内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和重大新闻事件进行采访报道,为院内宣传沟通搭建宣传平台。三是对医院多种标识标牌进行规范,提升医院形象及文化品味。认真做好各项创立工作。深化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好职员的五.五普法教育,努力提升职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4、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巩固

11、“五好班子”建设结果,根据县委新规范继续落实各项工作方法,做好周期复评和认定相关工作。制订和完善医院中干的业绩考评体系,提升实施能力。分层次抓好政策学习。一是安排两次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专题学习班,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键精神,领会和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基础标准、总体目标和关键工作。二是要采取专题教导、小集中学习班和自学的形式,抓好全院职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巩固行风建设结果。创新行风建设工作方法,一是修订行风建设管理规范。二是完善医德医风查房制度。三是建立职员个人医德医风档案登记制度。四是完善满意度测评的制度,多渠道咨询病人的意见和提议,努力构建友好医患关系

12、。五是开展提升职员人文关心能力的系列教育活动。惩防并举、加强内审。认真落实反腐倡廉责任制,巩固“治贿”结果,加大内部监审力度,严格实施药品、设备、耗材、基建维修政府招标采购纪律,深入健全完善相关监控机制。继续推行院务公开制度,让患者和群众享受医疗知情权和监督权,自觉接收社会对医疗服务的监督。深入增强医疗服务工作透明度,营造友好医患关系。完善医院特色文化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娱活动。一是充足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坚持做好共建“优秀职员之家”工作,使“建家”工作常建常新。二是广泛开展多种劳动竞赛,努力提升广大职员岗位成才的主任翁意识。三是大力开展极具医院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职员文化活动,增强职员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友好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好文明共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拥军优属、文明科室和离退休等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