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大全(初中、高中均适用,绝对全面详细,操作性强)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080081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大全(初中、高中均适用,绝对全面详细,操作性强)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完整版)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大全(初中、高中均适用,绝对全面详细,操作性强)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完整版)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大全(初中、高中均适用,绝对全面详细,操作性强)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完整版)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大全(初中、高中均适用,绝对全面详细,操作性强)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完整版)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大全(初中、高中均适用,绝对全面详细,操作性强)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大全(初中、高中均适用,绝对全面详细,操作性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大全(初中、高中均适用,绝对全面详细,操作性强)(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大全(初中、高中均适用,绝对全面详细,操作性强)、课前预习能力看这一章之前, 请你先判断一下自己: 你看书的时候, 是否需要老师的指点 或有关书评的启示等外来因素的引导, 才能明白书中的重点与精华?你解数学题 的时候,是否一定要参考书上的例题, 才能形成解题的思路?推而广之, 当你游 览名胜、风景的时候,当你观赏电影、戏剧的时候,当你参观艺术展览的时候, 是否必须通过导游或讲解,你才能发现美之所在?在别人指导下激发出的领悟 力,和独立探索的领悟力之间有很大差异。前者为被动式,后者为主动式。老师 一再强调的课前预习,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探索的领悟力。本章分三部分探讨如

2、何提高课前预习能力。首先介绍阅读法和回顾法两种方法。 阅读法注重对新学的知识的理解; 回顾 法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复习。(1) 阅读法预习开始的时候,首先从头到尾把课文朗读一遍或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 新课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这个思路的道理是什么? 读过之后懂不懂?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这些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 这种预 习方法,表层目的是对新课文知识的预习, 深层目的是以此理出一条检验自己学 识的水平线。看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自己能掌握住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除 了听老师讲课外, 还要比较一下, 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哪些差距, 这种差 距是属于知识方面的, 还是方法上的

3、, 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补短的目标。 经过阅 读预习以后仍不能理解的那部分内容, 不必强求理解, 把它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 点。(2 )回顾法 回顾法主要是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 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以发现自己掌握知 识的薄弱环节。本来,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应该记住的。可是事实上,由于种种原 因,学过的知识或者忘记了,或者记不全了,或者记错了而不自知,从而变成了 对新课文理解的“绊脚石”。 有的同学感到听课效果差,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没有扫除这些“绊脚石”, 缺少听好新课所必备的知识, 对课堂上老师 讲的新课很难立即理解。课堂上某一处卡壳,后面就更听不懂了。通过回忆,查 一查不懂的概念在

4、哪一章哪一节中讲过, 如果还回忆不起来, 就找出课本或笔记 本认真看看,直到弄懂为止。什么要这样?因为, 回顾和听讲新课不同, 新内容不懂可以搁着, 到课堂上听老 师讲;而已学过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是不会讲的,如果预习时没搞懂,就会影 响听课了。刘林同学,19岁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总结自己学习经验、谈到 在高一期间的一堂化学课时, 他说:“那一节课才使我明白, 预习要讲究方法。 ” 原来,刘林考上高中之后,认为暑假可以轻松轻松,所以一天书也没看。开学之 后,有一次化学课上“离子反应”一节,老师讲:“在初中化学里,我们已经学 过了,电解质溶解于水就电离成离子。 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 实质

5、上就是 离子之间的反应。” 这两句话虽然不长,可是一连出现了电解质、电离、离 子等概念。 刘林一个暑假没看书, 学过的化学课程忘记了许多, 对这些概念模糊 不清了,感到茫无头绪,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听得非常吃力。刘林说:“结果,一步落下,步步都跟不上。那节课直弄得我心烦意乱,毫 无效果。如果我预习的时候把这三个概念搞明白,不就会很好地听课了嘛。”课前预习能力二:预习时间的安排预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法:(1) 及时预习:老师讲课前,自学老师要讲授的新课。(2) 阶段预习: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章或几章的新课内 容自学一遍。(3) 学期预习:利用假期,自学新学期所讲课程的全

6、部内容。预习时间一定要安排好。 什么时间采用哪种预习方法, 每次预习要花多少时 间,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预习还是不会奏效。李明华同学是合肥市第八中学初三学生。 他在一次全市初中生学习经验交流 大会上,谈到他在预习时间安排问题上遇到的教训。 初二那年暑假, 李明华听人 说,暑假里预习一下下学期上的课,开学后那门课肯定能学好。小李试了试,利 用暑假看了看下学期要上的几何。 果然,那学期几何课程一直在班上领先。 小李 尝到了甜头,逢人就讲预习的好处。他自己也近乎到了迷信预习的地步。初二下学期开学之后, 小李拿出了老办法, 集中一切课余时间来预习新开的 物理课,拼命地往前赶。结果打乱了学习计划,不仅物

7、理课没学好,还影响了其 他课程的学习。甚至连做作业的时间都没有了。各科学习成绩出现下降的趋势。 老师发现之后, 帮助小李作了分析。 指出用假期预习方法预习几何取得成功, 是 因为预习方法和预习时间搭配得当。而开学之后,正常的教学活动已开展起来, 每天上午、 下午都要上课, 各门功课都留有作业, 仍然采取集中时间的学期预习 方法预习物理, 势必影响整体的学习。 所以开学之后使用的预习方法通常都是及 时预习。及时预习的突出点是实用性,老师讲多少,就预习多少。这样预习的内 容少,花的时间也不宜太多,一般有一两个小时就够了。如果时间过长,就适得 其反。一是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影响做作业;二是容易疲劳,效

8、果不佳;三是看 了过多的内容, 第二天上课还讲不到, 用途就不太大了。 预习时间的安排要注意 处理好复习和预习的关系, 在有限的时间内, 先安排好复习的时间, 而将预习安 排在所有作业都做完之后进行。课前预习能力三:学会选择预习课目中学生每年都同时开五六门课到七八门课。 如果各门课程同时进行预习, 肯 定会出现时间不够、 预习质量难以保证的矛盾。 因此,预习前必须解决好选择预 习课目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要点是一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的同 学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预习。干政同学是13岁初中毕业考进中国科技大学 少年班的,16岁时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取赴美物理学研究生,后获理学博士学

9、位。干政主要选择及时预习和学期预习两种方法。 每逢寒暑假, 小干总要考虑一下下 学期要上哪些新课,然后选择一门进行预习。有一年寒假,他选择预习课目时, 发现新开了好几门课,有特殊函数、量子力学等等。他听说这两门课都 很重要,可是寒假时间短,只能选择一门预习,选择哪一门呢?小干思索起来。 干政将特殊函数和量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内容作了比较,发现特殊函 数内容繁多,必须靠记忆,量子力学概念多,主要靠理解。而自己的理解 力强,记忆力弱。再看看课表安排, 特殊函数的课时都排在后半学期。根据 自己的经验, 一个学期中前半期学习效率比较高, 后半学期一般都是学习时间比 较紧,加上面临考试,各科都要牵扯精力。

10、比较之后,干政决定利用寒假时间预 习特殊函数。事实证明干政的选择是正确的。由于提前预习了特殊函数 并做了部分习题, 所以听课的时候对复杂的推导并不感到难, 课后也不需要花费 很多时间复习。难点攻破了,不仅特殊函数学得较好,学习其他课程的精力 和时间也都有了保证。课前预习能力四:预习语文的方法上面说的是预习的一般方法, 各门功课都可采用。 但是, 各门课程都有各自 的特点和规律, 因而预习方法也不尽相同。 若是在预习前就把握住课程特点, 那 么预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先讲一下语文课应该怎么样预习。语文课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 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 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

11、语法上。语文课的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语言,二是 训练分析、 综合的思维能力。 从这些特点出发, 语文课采用及时预习的方法比较 好。( 1 ) 通读课文课文一定要通读, 而且应该朗读。 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 还可以通过语 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 过好字词关读课文的时候, 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 不会解释的词、 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画 出来。书上没有注解的字词, 可查一查字典、 词典,特别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 要搞清楚。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确凿”是非常确实的意思,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呢?

12、找一找参考书,看看是怎样解释 的,如果找不到参考书, 就用彩笔标画出来, 以便讲这部分时注意听老师是怎么 解释的。(3)初步分析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识别层次与段落。 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 的地方,也可在课文边作上符号,老师讲到此处时就格外注意一下。(4 )归纳中心思想用笔把归纳的内容记下来。上课的时候,和老师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对照。经过上面四步, 找准了自己听课时的重点、 疑点和难点, 一篇课文的预习就 基本解决了。总之,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在预习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课前预习能力五:预习数理化的方法把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和语文课进行比较, 就会发现数理化有一个共同 的也是重要

13、的特点: 知识的连续性特别强。 所以数理化课程虽然也可以作及时预 习,但集中时间作阶段预习、学期预习,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数理化课程虽然内容不同,但是预习时却有共同的规律可循。(1 )阅读课文这是预习下几个步骤的基础。(2)亲自推导公式数理化课程中有大量的公式, 有的课本上有推导过程; 有的课本上没有推导 过程,只是把公式的最初形式写出来,然后说一句,“经推导可得”,就把结果 式子写出来了。 无论课本上有无推导过程, 学生预习的时候都应当合上书亲自把 公式推导一遍。 书上有推导过程的, 可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上的相对照; 书上 没有推导过程的, 可在课堂上和老师的推导过程相对照。 这样就易于发

14、现自己的 推导有没有出错的地方。自行推导公式既是自己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又是在发现自己的知识准备情况。 通常,推导不下去或推导出现错误, 都是由于 自己的知识准备不够,要么是学过的忘记了,要么是有些内容自己还没有学过, 只要设法补上,自己也就进步了。( 3 ) 扫除绊脚石数理化的知识连续性强, 前面的概念不理解, 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 预习的 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4 )汇集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等数理化课程中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符号等,是学习数理化 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需要深刻理解,牢牢记住的。所以,在预习的时候,无 论你做

15、不做预习笔记, 都应当把这些内容单独汇集在一起, 每抄录一遍, 则加深 一次印象。上课的时候, 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 应把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老师讲 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5)试做练习数理化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 预习中可以试做那些习 题。之所以说试做,是因为并不强调要做对,而是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预 习效果好,一般书后所附的习题是可以做出来的。二、课堂听课能力中学时代是人生打基础的时代。 九层高台, 起于垒土。 中学生将来能不能成 才,能不能有所建树,就看中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如何。而这基础,正是从六年共 计八千六百四十节课中“垒”起来的。 因此,课堂对于中

16、学生来说是最可宝贵的 了。有人说: “中学生不把上课作为学习的中心环节来抓, 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 西瓜。”这话可谓再恰当不过了。本章侧重从听课的着力点、听课的基本要素等方面谈谈听课能力的训练。1、听课的着力点在哪里听课是为了学到知识。 但是,是不是知识听懂了, 就算课听好了呢?应该说, 听懂是最起码的要求。 但是优秀的中学生不应当只满足于这一点, 而应当给自己 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是在课堂上, 不仅向老师学习具体的知识, 还要学老师的科 学思维,摸清老师讲课的思路。思路,是思考问题的具体线索。 摸清老师讲课的思路, 是要把老师讲课过程 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 思维形式、 思维规律搞清楚。 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 的科学思考的,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1979 年全国理科高考第一名的应自强同学就是一位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