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06432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其四大特性。“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这是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明确界定。课程性质决定课程的内容目标和课程的实施要求,课程理念要与课程性质相适应。由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原则,则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内容目标的共同的必然要求。通俗地讲,“贴近学生”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

2、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或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都不是我们所要求的,如对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道理,教师再大讲特讲,同样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关切,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问题的解决,即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满足学生生活、成长、发展的需求;还要求教师在情感上与学生相近、相通;等等。“贴近生活”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真正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无论是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探讨话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逻辑关系,还是结论的呈现,都应该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即,我们的思想品德课

3、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品德的养成回归生活。没有生活的品德教育是无源之水,没有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将会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贴近实际”要求我们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品德规范的养成联系实际,不脱离实际,不回避社会生活实际现象和问题,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分析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回避现实,不敢直面热点、焦点、疑点问题的思想品德课,没有说服力,没有可信力。思想品德课必须贯彻“三贴近”原则。个中的道理,个中的意义和价值是,切实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学活动中贯彻“三贴近”原则,就要做到:情境的创设,

4、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生活化;问题的提出,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关注,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必要的知识提供和价值标准引导,要贯穿在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和合作探究、教学互动的活动中;课堂练习,走进生活,要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以上这些教学活动和过程的种种要求,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增强思想品德课“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我省90%以上的学校使用思想品德教材(山东人民版)。可以说,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已经较好地体现了“三贴近”原则,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启发。但是,每位教师所面对的班级不一样,学生所处的

5、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都不同,教师要注意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尽可能地针对自己的学生选取生活和社会素材。这就为教师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选取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素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思想品德课教学坚持“三贴近”原则不能是一句空话,应切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一些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不够,与理解有关,更与对这一原则重要性的认识有关。我们理解了它,认识了它,并逐步实践它,就会把这一看似虚的理念性的要求转变为现实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把“三贴近”转变为学生收获情感、收获能力、收获知识的“三收获”,就会离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

6、追求越来越近。下面所附的是我省青岛44中张攀老师的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课时教学设计,她在2010年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中获特等奖。大家可以阅读体会这节课是怎样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的。对这节课的点评:“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思想品德(山东人民版)七年级第十三课第二个项目的内容。本课所实施的课程标准主要是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部分渗透的课标内容是三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及调控情绪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这节课体现的主要观点是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所要解决的主要问

7、题是怎样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为充分体现课标的内容,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情绪是可以调控的”,主要说明情绪能够得到调节和控制,并且介绍了四种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理智控制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自我暗示法。人的情绪有其活动规律。当消极情绪积压太久或者是需要第一时间释放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情绪合理释放和宣泄,因此,教材的第二个层次为“合理宣泄情绪”。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合理宣泄情绪的有效方式:哭泣宣泄、倾诉宣泄、书写宣泄、运动宣泄;二是宣泄情绪需要注意的问题,宣泄要合理。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初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较为迅速的时

8、期,由于对自身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有诸多不适应,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冲动而不能自制,由于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情绪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实践上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确立这样一个主题题,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客观需要。理智调控情绪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初中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经常只看到事物的一面,就做出消极的情绪反应。其实,影响人情绪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和看法。只有教给学生理智调控情绪的方法,才能让他们主动调节,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全面、积极的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调控好消极

9、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另外,同时讲情绪问题,面对城市的孩子和面对农村的孩子,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以上是对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支撑主题解决的主干知识之间逻辑关系,以及学情的简要分析。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这节课才有了恰当的“三维”教学目标定位。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要达成已经确定好的“三维”目标,本节课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做得好,效果显著:1.设计了一个同学由于抄作业引起好友之间矛盾从而陷入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的情境案例,并贯穿本课始终。案例情境是学生周围常发生的,对此,学生既有生活经验也有知识经验,感兴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生活。2.借助案例情境,问题的提出及一步步解

10、决的过程为学生所关注,所期待。在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下,自然贯穿出调控情绪的方法,是一种生活的逻辑。3.课堂穿插的其他活动,都是切合实际的,并为学生所熟悉和关切,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大都有类似的生活体验。最难的可贵的是,通过调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考试焦虑问题,父母唠叨问题,孤独问题。这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大大增强。教学有效性和后“茶馆式”教学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14更新时间:2011-11-6 参加上海首届名师论坛暨知名中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缪惠安06年入秋以来,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在这期间,我作

11、为一位市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一样走近新课程、践行新课程、收获新课程。尽管还有许多问题待于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但至少我们深化和提高了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改革要有理想,但不能过于理想;改革要面对现实,但不能过于现实。”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始终是其核心课题,同时,也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永恒主题。我想通过“有效性”这一命题来引发大家对这一问题更理性、深入的思考。在一堂课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而不是无效或低效,我认为关键要优化课堂结构,处理好课堂教学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把各要素联系起来,统筹兼顾,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无外乎是教与学,但我们必须明确一

12、点,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学习方式是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的。常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实“得法”就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因为只有进行优化组合,统筹考虑,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其效能。如:讲授法条理化;情景法生活化;讨论法群体化;实践法体验化。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又如:讨论法与问题中心法又是相联系的,其教学效果突出。心理学家罗斯科夫对学习时问题前置、问题后置和无问题三种情况进行了研究测量,发现问题前置和问题后置时,学生有问题地学习,其效果、成绩优于无问题的学习。因此,课堂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

13、问,而且要善于在问题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善于设问,提高问题的设置能力,就必须关注问题设置的思维性、针对性、增长性、价值性、层次性和活动性。在学生学的方面,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转变要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要有程度,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作要有效度,即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生生是否互助互动?探究要有深度,即要有问题的深刻性,参与的广泛性,丰富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总之,一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新”就是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趣”就是要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活”就是教法灵活、教材用活

14、、学生学活;“实”就是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美”就是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3月25日,本人有幸作为宁德市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参加了上海首届名师论坛和知名中小学教学观摩活动,这次活动一共听取了教育家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上海七宝中学特级校长仇忠海的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师大知名教授裴娣娜的创新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校长张人利的后“茶馆式”教学等七场高端讲座,其中张人利的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触动了我对有效性教学的再思考。作为教师,都梦想有一种近乎完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后“茶馆式”教学,一看到这个标题,脑海中马上反映出

15、一种悠闲自在的教学方式,仿佛看到了茶馆里,边喝边聊的逍遥场景。张人利,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他倡导后“茶馆式”教学把一个上海市最差的小学校,打造成了多次被国家教育部倡导学习,被多个国家级大报刊记者蹲点考察的名牌学校,书写了教育界的传奇,他的报告幽默风趣而又充满了激情与智慧。目前,教师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状是: .教师总体讲的太多,(教师以知识是否重要决定讲不讲,学生不明白的教师反而没讲或没时间讲透)忽视学生是否能够自己学会或者借助同伴学会;许多课堂教学追求正确答案,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学生的“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解决;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

16、,教学行为常常带有盲目性。为了有效改变以上的教学现状,在原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领导与实施的“茶馆式”教学基础上,张人利校长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简介:1. 理论支撑: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2.价值取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也就是以学生是否得到有效的、充分的发展来决定于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业效能为导向,以学生效能的高低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3.基本要素: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不确定用时、不拘泥应用完整、不规定教学顺序。“读”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议”就是倡导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究问题,“议”是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议”的本质是对话,是学生相异构想的充分暴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