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3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058803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保护与修复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文物保护与修复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文物保护与修复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文物保护与修复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文物保护与修复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物保护与修复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保护与修复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要遵循的道德准则:

2、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

3、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

4、是文物适应环境。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

5、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修复室内环境要求:光照:修复时的光照应该同器物在展览时的光照一样,上色等工作应尽量安排在光线好的白天,避免在黄昏的阳光下操作,也不要在荧光灯或白炽灯等人工灯源下进行。推荐精选温湿度:修复室温度保持在15-25,相对湿度在50%-70%。温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粘结剂、涂料等修复材料的使用效果。修复室一般要安装空调。防尘:保持整洁,防止灰尘杂质飘散,玷污修复器物。因喷涂和清洗要使用挥发性有毒材

6、料、试剂,修复室应配备通风橱,修复人员也要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化学药品管理:应放在避光的试剂柜,易燃材料,如乙醇、丙酮等切勿大量集中储存。使用后的化学材料尽可能回收、重复利用,不可随意丢弃。化学药品要选用合适的化学玻璃器皿,并贴好药品名称的标签。修复工具:除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医疗、雕刻、绘画、模型制作甚至化妆美容等的专用工具也要借用,必要时还要自己动手制作。(检查工具,放大镜、紫外荧光灯、显微镜。清洗工具,毛笔、牙刷、尼龙刷、竹签、棉签、纸、抹布。拆分工具,手术刀、锥子、螺丝刀、锤子、电钻。测绘工具,直尺、三角尺、曲线尺、卷尺、圆规。塑形工具,各种形状的不锈钢刀,自制牛角调刀。固定工具,

7、透明胶带、医用胶带、热熔胶(用热溶枪)、橡皮筋、绳子、各种夹子、铁架台、沙盘等。打磨工具,手术刀、剃须刀片、锉刀、美工刀、锯条、微型电磨;各种型号砂皮纸、砂条、研磨膏。上色工具,各种规格毛笔、油画笔、水彩画笔等,调色板。防护工具,橡胶手套、防紫外线眼睛、防护口罩、工作服。其他,搅棒、橡皮碗、搪瓷盘、电吹风、实验用玻璃器皿)修复设备:大型干燥箱:用于拆分器物或者烘干仿釉层等。台虎钳:用于加工制作工具超声波清洗器:清洗陶瓷器碎片蒸汽清洗器:用于清洗陶瓷器碎片喷笔及空气压缩泵:用于喷涂上色体式显微镜:用于检查古陶瓷器冰箱或冰柜:存放粘结剂等化学试剂照相机和摄像机:记录文物修复过程陶瓷检查定义:所有确

8、定文物遗产的结构、材料、有关历史和环境而采取的行为,包括确定败坏程度、变更和丢失部分。检查也包括对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于有关历史和当代信息的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是从资料文献入手,了解文化遗产本身及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就是对器物的基本物理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器物的稳定性、真实性并检查出器物外在或隐藏的缺陷。修复人员也可根据器物的价值和重要性,估算工作所需的材料和人力上的花费。检查的工具:光学显微镜:5倍到100倍的双目体式显微镜适合检查陶瓷的胎釉结构以及修复情况的细节。三目显微镜可以连接数码相机拍摄照片。CCD显微镜与电脑连接,能在电脑上观察并且截取图像。光源:检查需要强烈的人工光源

9、,用来观察器物内外的情况,甚至是器壁内的结构。还需紫外灯铺助观察,用来区分原器物和老旧的修复部分。检查内容:修复之前,要对修复对象进行基本检查,如,器物的真伪、确定损害的范围和原因、判断陶瓷器胎釉的状态。对这些信息的掌握,以便确定器物是否有修复的必要,便于在制订修复方案时,选择针对性的修复材料和方法。鉴别古陶瓷器的类型:陶瓷制品虽然有粘土制成,但物理特性不同,国内将陶瓷制品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陶器:普通粘土在约800-1100下烧制而成,胎体密度小,孔隙率高,有的陶器表面有釉,如东汉铅釉陶、唐三彩等。瓷器:用高岭土在约1200以上的高温下烧制而成,胎体紧密,孔隙率底,表面施釉,少量没有施釉。

10、国外,陶瓷器分为三大类:陶器、炻器、瓷器。孔隙率是一个简单的指标,大于5%为陶器,小于5%的是炻器、瓷器。推荐精选 类型 烧制温度() 孔隙率() 低温陶器 500-900 15 陶器 900-1150 6-8 炻器 1150-1300 3 瓷器 1300-1450 1 古陶瓷器的制造缺陷与败坏变质制造缺陷:指在陶瓷制造或烧制过程中形成的器物材料、形状、色泽等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或不足在器物正式使用前就已存在。制造缺陷与选料、制胚、施釉、烧造等方面的不足或失误有关。1)针孔:胎釉表面形成的孔状或泡状缺陷。陶瓷器烧成过程中,胎釉溢出气体,在处于熔融状态的釉层上产生小孔,釉层来不及填平小孔就凝固,

11、就会在器表形成宛如微型火山口的缺陷。特点:被称作针孔、针眼、猪毛孔,釉面有含密密麻麻的橘皮纹气泡孔,也叫棕眼、橘皮2)釉泡:在制造或烧造过程中,封闭在胎或釉中的气体所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气泡。釉层中的气泡多且微小时,会影响釉层的透明度。常常会破裂,形成小凹坑,甚至稍大空洞,使器物表面变得凹凸不平。3)釉裂:陶瓷器釉面开裂形成的纹状缺陷,这种裂纹大致与釉面垂直,由于烧制冷却时釉面收缩率大于陶瓷胎体的收缩率所造成的。宋代哥窑就属于这类,也称“开片”、“断纹”。釉面有发丝粗的裂纹,叫做“惊釉”。4)剥釉:釉面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纹,裂纹与釉面成锐角,且裂成许多片,釉片沿裂缝隆起,甚至于器胎完全分裂脱落。剥釉

12、是由于器物烧制冷却时,釉面收缩率小于陶瓷胚体收缩率而造成的。5)缺釉:也称漏釉或短釉。指陶瓷器表面局部无釉的一种缺陷。原因:釉浆附着性差,釉层过厚,干后脱落;釉的高温粘度太大,与坯料配方不适应而引起釉层卷缩;或施釉时坏面有油污和灰尘;浸釉时,釉浆未浸满全器;或坯体施釉后不慎将局部的釉碰落;或釉浆用水有油污;或坯体入窑水分过高,烧成时窑内水汽太多,使坯釉中间分层,造成釉层剥落等。6)缩釉:陶瓷器的釉面向两边滚缩,中间露出胎骨的现象,也称滚釉。缩釉的釉圈边缘界有突起的圆边,是由于釉面受表面张力作用,或施釉操作不当,或坯体潮湿,窑中水汽太多等原因造成的瓷釉缺陷。7)釉薄:产品表面由于釉层过薄,形成了

13、局部釉面不光亮,有时泛黄的现象。釉料过希,或因釉层厚度未达到要求标准,导致釉面无光,略透坯胎,产品发黄。8)釉缕:釉熔化后流聚成的缕状物,如凸起的釉条或釉滴。原因:坯体造型与修整不良,施釉时多余的釉浆得不到均匀流淌;釉料调配不良,高温粘度过低,釉发生过熔;或烧成温度过低,釉的熔融状态不佳;釉浆密度与施釉操作不当,施釉不均匀,局部釉层过厚。9)斑点:散布在陶瓷表面的大小黑色、棕褐、淡黄的斑点,是因为坯料中所含铁质杂物在窑内的还原气氛下发色而成,故也叫做黑点、铁点。10)落脏:指在拉坯成型、入窑烧造过程中,没有清理干净或者意外沾染在陶瓷器表面的泥屑、釉渣、窑灰、匣屑等杂质异物所造成的缺陷,也叫落渣

14、、渣痣。11)彩色不正: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颜色浓淡不匀或不光亮的现象。其原因是彩绘操作不严格,颜料或花纸的质量不良,烤花操作不当,使色料中的碳化物未挥发掉,欠火或过烧等。推荐精选12)色脏: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釉面或釉层下粘有不应有的杂色,或颜料喷刷到不应有颜色的部位,原因是彩绘操作不严格。13)画面缺陷: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画面由于擦损、操作粗糙、贴花纸的爆花或皱花所造成的残缺现象。14)阴黄:制品表面发黄或斑状发黄,有的断面也有发黄现象。原因是升温太快,釉熔融过早,还原气氛不足,使瓷胎中的氧化铁,未能还原成氧化亚铁;装钵柱太低,窑顶局部产品温度偏高而还原不足也会形成阴黄缺陷;

15、产品原料中二氧化钛含量太高,也会导致产品发黄。15)烟熏:制品表面呈灰色或不纯正的白色,主要由于坯体氧化不完全或还原过早,使坯内炭素、有机物或低温碳未能烧尽在釉层封闭之前。有时烟气倒流也会熏蚀釉面。若釉料中钙含量偏高也易形成烟熏缺陷。16)无光:指釉面产生一片片无光泽的釉膜,严重时表现出粗糙表面,也称消艳。原因是釉面形成微细体和釉层熔融不良,因此形成釉面无光缺陷。17)变形:指在烧制过程中,陶瓷器发生扭曲与改变,如口径歪扭不圆,器底部凹下或凸起,腹部下沉,塌边,嘴、把、足不正等不合规定的现象。这与陶瓷器的原料制作、器物成型或干燥手法、装窑与烧制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和失误均有关联。18)窑粘:陶瓷器在窑内与其他陶瓷器或匣钵互相粘结而形成的次品或废品。窑粘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是配料不当及装坯装窑不慎、匣钵堆垛倾斜引起。19)坯爆:指坯体出现开裂成为废品,俗称“过江”。原因是配料不当,入窑前水分过高,焙烧初期升温过快而出现开裂。有时开窑时间过早,冷却过急,坯体和外界温差太大,内外收缩不一,坯体受损而开裂,此缺陷以大件厚胎为多。有时坯体内含有石英等杂质硬粒,在坯胎内爆裂而引起坯爆。陶瓷器坯釉同时开裂叫做“窑裂”,坯裂釉不裂叫做“阴裂”。20)犯泡/起泡:陶瓷胎体有隆起的泡状现象。原料中含有过多的碳酸盐、硫酸盐等无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